本報赴深圳特派記者 劉揚
國家將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AI)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將AI定位于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而AI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與研究方向就在醫療領域。《環球時報》記者18日在深圳舉行的“騰訊醫療人工智能與醫療科技發展論壇(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啟動會”上聽多位人工智能專家與醫學專家講述AI正在怎樣助力醫學,又將為病人自身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什么樣的民生改善。
騰訊醫療AI實驗室主任范偉介紹稱,騰訊將聯合合作伙伴深度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技術(AI+CDSS),構建自進化醫學知識庫,開發人工智能問診、分診、診斷和治療的決策支持系統,打造新型醫療云服務模式,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就醫全流程的解決方案。據他介紹,在心腦血管疾病領域,騰訊醫療AI實驗室推出了心電圖智能分析系統,未來可應用于心血管疾病從預防到診斷到監測的醫療全流程。此外,實驗室還面向各專科領域進行針對性技術研發,如針對帕金森等運動障礙疾病,利用AI視頻分析技術進行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
《環球時報》記者在論壇看到現場展示的兩項騰訊醫療AI實驗室最新技術:AI視頻分析——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與AI心電圖智能分析。記者發現,帕金森病智能評估系統,不需要任何穿戴式設備,只需要一個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就可以完成。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家屬只要拍攝一段包含病人手部、腿部、面部動作以及聲音、強直癥狀等的視頻,AI對這樣一組具有醫學意義的視頻進行分析后可以以毫秒級的速度給病人一個參考分數,供病人了解病情變化。
工作人員表示,這就為造福更多人提供了一種技術可能性,比如在偏遠山區,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與網絡就可以進行這樣的監測。但他也提示,目前可能還有一定的限制,首先,這個病人最好是復診病人,因為相關動作是有一定規范要求的,最好是經過專業醫生的指導后再拍攝。其次,拍攝視頻要有一定的拍攝規范。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有更大潛力來造福更多人。帕金森病患者由于有著運動障礙,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復診一次可能要出動幾個勞動力,有了AI這樣的技術,病人完全可以每天都上傳一段視頻來評估自身病情變化,醫生再定期給予反饋與判讀。
如果說,基于人工智能的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技術是提供了在多個病種利用AI的技術解決方案,那AI成為消化疾病醫生的智能助手則已更進了一步。記者從在杭州舉辦的2018中國內鏡醫師大會上獲悉,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成立了消化內鏡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這也是國內消化疾病領域首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委員會。
據騰訊AI醫療中心副總經理楊巍介紹,騰訊自2017年8月從早期食管癌篩查起步醫學AI探索,至2018年7月發布結直腸腫瘤AI篩查系統。目前對早期胃癌的AI篩查研究也在進行中,并計劃與早期食管癌篩查能力結合形成整體上消化道AI篩查解決方案。此外,對十二指腸的AI篩查能力,也在積極研發中。“我們期望AI能給醫生更全面、專業的輔助;同時,也能幫助減輕患者在檢查中的痛苦,降低就醫成本。”騰訊副總裁陳廣域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會長李兆申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和醫學的結合為我們帶來機遇與驚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并沒有充分地施展拳腳,規則亟待建立,應用潛力仍待開發。
陳廣域指出,人工智能可以輕易地擊敗人類最厲害的棋手,但卻沒有在醫學領域很快應用起來,原因在于醫學的復雜性遠超其他領域。“醫學AI的發展前景完全有賴于醫學界的開放態度,才能夠培養出有價值的AI。希望騰訊可以跟專家一起學習,讓AI成為醫生的好助手。”▲
環球時報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