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有家長在上海中芯學校后廚發現爛番茄、爛洋蔥等問題,情緒激動,他們將照片發至朋友圈,爆料到自媒體。
與朋友談及此事,她說:“鐵證如山,都有照片。學校給孩子吃霉番茄,喪盡天良。”我又在微博、知乎翻看網友評論,多數網友與她的觀點類似。這些論點很快在社交媒體傳播開來,引起反響。
真的如此嗎?接到采訪任務后,我本能地感到懷疑,也感到自己有責任去查清事實。
采訪中,我一邊摸清該校食堂被監管的情況,一邊尋找核心當事人。慢慢發現,該校多數家長對現場情況是道聽途說,在后廚待得久的家長只有幾位。我盡量用細致到每一小時的采訪,希望將事件徹底還原清楚。
與一些相關人員聊過后,我掌握到的情況是:中芯學校食堂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但工作人員稱,霉番茄、洋蔥是在退貨區。此外,根據上海食藥監和教委的通報,上海其他國際學校未見到食品霉變。此外,一位家長接受《東方網》采訪時稱,爛番茄、爛洋蔥是在卸貨區,并痛批網上自媒體造謠。
可是,這則新聞的網友評論中,多數人未被說服,他們指責家長是“在給學校洗地”。但實際情況并非像“傳說”的那樣。第一,食堂工作人員稱,爛番茄、洋蔥在卸貨區;第二,食堂工作人員與學生一起用餐;第三,該校未發生集體性腹瀉事件。
如果真實情況并非網上所傳,那事情怎么演變成這樣了?原來,在很多自媒體的“鍵盤”下,“發現霉番茄”變成“吃了霉番茄”,“一個食堂蔬菜霉變”變成“眾多國際學校食堂霉變”。其中,有媒體人也在微博稱,“上海眾多國際學校食堂的食品霉變,從中芯國際、耀中、包校、美國協和、德威的孩子,無一幸免”。
完稿后,團餐事件在網上的熱度已經過去。我們決定又在報道中增加涉事企業和團餐產業的內容,讓讀者除了了解這件事情本身,也能在知識層面有所收獲。
回想這次報道的經過,作為記者,我最關心的還是澄清事實,避免謠言。涉事學校、企業的確存在過錯,但在尋訪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的是盡量展示客觀立體的事實,并對其進行反思。堅持獨立思考,是一個職業記者應該做的。
@類地行星: 秦嶺違規別墅2005年就簽訂了綠化用地的合同,其用地違規和豪華奢侈早就被當地民眾所熟知。多年問題在2018年才曝光,這背后是什么?特權倒下去,正常的規矩才能立起來。
《老北大,新掌門》
我想大家都認同的一件事是:“文科、理科治校不是重點,學術自由才是關鍵。”希望“學術自由”不再是口號。同時,也期待著我們的大學能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學術研究的自由開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