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原因公布:10月27日上午,一位48歲女乘客因為坐過站,不斷騷擾并用手機擊打司機,司機用右手抵擋、還擊,最終導致車輛失控向左偏離越過中心實線,與對向正常行駛的紅色小轎車相撞后,沖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目前已打撈出13名遇難者遺體并確認身份。車載行車記錄儀及SD卡被打撈出水后,公安部門對數據進行恢復,提取到的車內監控視頻顯示,事發前,公交司機冉某與女乘客劉某爭執并互毆,致車輛失控。
輿論的憤怒也就可想而知。公眾迅速從開始指責與公交車相撞紅色車女司機,轉向了糾纏并打擊公交司機的女乘客,更有網友稱,“違法違規的成本太低了,造成當今社會亂象橫生。我們能學學新加坡等先進點的治理經驗嗎!”人們的憤怒可以理解,事關公共安全,沒準哪天就臨到自己頭上。
更有人進一步解讀:其他乘客本來應該及時制止“乘客劉某”毆打司機的行為,遺憾的是他們都抱著不關我的事、看熱鬧的心態,這樣冷漠圍觀,最后一起沒命了。其他的13人死于自己的冷漠。這一輛公交車其實就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不論是上層互毆,還是底層打斗,最終就算拖向深淵,看熱鬧的人都一樣不為所動。其實我們13億中國人,同在一輛公交車上?
憤怒的指責或解讀往往有失偏頗。其實大家都忽略了,從法律上講,乘客買票乘車就是把身家性命交由公交公司,此慘案公交公司應是第一被責問方,包括那位司機的責任也應追索到公交公司。之前有乘客搶奪公交方向盤的事件發生,公交公司不反省,不加強應急訓練,管理部門不重視,最終導致重慶慘案發生。
僅據公開報道,乘客與公交車司機發生沖突后毆打司機、搶奪方向盤的事件,屢見不鮮。有的是因為醉酒鬧事,有的因瑣事與司機發生口角。就在重慶事件前兩天,北京豐臺區警方還通報,10月29日上午,678路公交車行駛過程中,57歲女乘客因自己坐過站,在要求司機停車遭拒后,突然用手提的整箱牛奶擊砸司機手部,司機躲閃中公交也偏離正常行駛方向,緊急剎車后,仍與左側車道小轎車發生剮蹭。事后該乘客被刑拘。另從事發后大家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的某武漢公交視頻看,司機冷靜停車是制止悲劇發生的關鍵。公交司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緊急停車,而不是斗毆。因此公交司機上崗前必須培訓,乘客生命應擺在首位。近年,乘客與司機發生沖突事件屢見不鮮,其中也不乏有正義感的群眾,他們挺身而出制止沖突。但司機代表的公交公司首先要冷靜處理,而非與乘客糾纏。這應納入公交司機基本訓練課程。
至于乘客公共道德教育則應從小學開始,規則教育、安全教育是我們基礎教育缺失的一課——這應被當作社會公眾安全的基石。
最后是法律的介入,對不守公共安全規則者采取強制性措施,包括將犯法個人列入征信“黑名單”。對正在駕駛中的司機無端施以暴力攻擊,足以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總之,過多指責無意義。重慶公交事件給大家上了一堂公共安全課,除了表達義憤,我們還應深思大家能做什么,以防悲劇再度發生。
1. 個人破產法有可能出臺?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作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建議,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完善現行破產法,暢通“執行不能”案件依法退出路徑。高債務時代,中國尚沒有針對個人的破產制度。
2. 星巴克麥當勞取消吸管,你怎么應對?
為了環保,麥當勞日前在北京的部分餐廳試點推行減少吸管、不主動提供吸管的方案,并在免吸管餐廳中將杯蓋進行了更換。此前的7月星巴克也宣布,到2020年全球門店將完全禁用塑料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