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娜
隨著網購的飛速發展,市民們收寄快遞包裹也越來越多。但快遞行業存在一些安全問題:違法犯罪分子寄遞違禁物品;包裹遞送過程中發生過安全事故;公民信息安全受到嚴峻挑戰等等。對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細化和完善收寄驗視制度。由于快遞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快件量大等原因,行業的收寄驗視制度很難執行到位。現行法律對未執行收寄驗視制度的快遞企業處罰缺乏彈性,未執行收寄驗視制度的企業直接被吊銷許可證,這極大增加了執法成本,也缺乏可操作性。
我認為,細化收寄驗視制度,應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從法律上擴大收寄驗視制度的范疇,將快遞企業收寄環節的收寄驗視權擴展至后續安全檢查環節,即快遞企業在分撥中心,通過安檢設備或者信息比對后發現存在安全問題的快件時,賦予快遞企業安全人員在寄件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在監控攝像頭的監控下,可以進行開箱驗視,從而使收寄驗視制度真正起到震懾和安全防范作用。同時,對未執行收寄驗視制度的企業,應以經濟處罰為主,情節特別嚴重的,可直接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以起到警示作用。
二、建立快遞企業加盟制安全責任連帶機制。從快遞行業安全現狀看,直營快遞企業發生安全隱患的概率較小,加盟制快遞企業發生安全事件的概率較大。從監管角度看,郵政管理部門的人員不足、監管手段過于單一,特別是對加盟企業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從業務流程和實際情況看,總部對加盟企業在業務上和管理上有很大的約束力,加之快遞行業全程全網相通的特點,任何一家加盟企業安全防范出現了問題,很容易波及其他加盟企業以及總部企業,并且,在使用快遞服務的消費者的認知中,只是使用某一品牌的快遞企業,和具體的任何一家加盟企業無關。這些都決定了總部在加盟企業的安全管理方面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法律賦予總部企業對其下屬加盟企業行使安全管理的權利和義務,即總部企業必須承擔加盟企業的日常安全管理之責,加盟企業在安全方面必須服從管理。如果加盟企業安全防范出現問題,總部企業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這樣,通過確保全網在安全問題上權利和義務是一體的,充分發揮總部的安全管理職責,從而更有利于確保快遞寄遞渠道的安全暢通。
三、強制配備行業安全設備。隨著快遞行業的飛速發展,行業安全形勢的日趨嚴峻,違規寄遞危化品事件時有發生。因此,提升快遞企業安全防范等級勢在必行,強制企業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設備是切實可行的措施之一。目前,《郵政行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企業應按照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郵政業安全生產設備配置規范》的行業標準為提升快遞行業的安全防范等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上海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要求》,其中第19部分為寄遞單位的強制性地方標準,但是由于受相關法律的限制,對于未按要求配備相關設備的快遞企業缺乏處罰依據,導致了該項標準難以執行到位。
因此,為確保地方標準的貫徹執行,上海可通過地方法律賦予郵政管理部門相應的處罰權,強化本市快遞行業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完善快遞面單信息錄入制度。快遞行業的信息化不僅有利于推動企業的發展,更有利于提升快遞行業的安全水平。信息化的基礎工作主要在于快遞面單信息填寫和錄入的完整率,不過,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相關的強制規定,企業在快遞面單填寫和錄入方面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導致快遞面單上信息填寫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相關部門利用相關信息數據開展安全防范的工作。
因此,本市應推動快遞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的立法步伐,并要求企業在收寄快件時必須確保信息填寫的完整性,并及時錄入系統,以方便相關部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對寄遞渠道的監控能力,提升行業安全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