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立法要求及時公開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信息
針對一些單位和個人擔心移動通信基站存在電磁輻射,不同意建在其駐地和居住區周圍這一問題,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日前表決通過一項地方性法規,要求基站投入運行后,應當依國家有關規定開展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及時公開電磁輻射環境監測信息。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江西省電信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其中明確,移動通信基站應當依法履行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手續,嚴格執行相關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確保移動通信基站周圍電磁環境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根據條例,對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結果有爭議的移動通信基站,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委托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監測結果應當在基站建設范圍內公示,機構出具的監測報告應當向社會公開。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監測結果仍有異議的,可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投訴,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安徽
出臺全國首部公路安全保護地方性法規
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了《安徽省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圍繞農村公路管理服務、公路安全保護職責劃分、突發事件公路應急管理等方面,創設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規定,并確立了公路線路保護、公路養護、公路通行等領域一系列相關的管理制度。這是今年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也是全國第一部公路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將于2019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制定了一系列新規定新要求:進一步規范和強化農村公路的安全保護,建立農村公路縣、鄉、村三級路長制;明晰公路安全保護職責劃分,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于公路安全保護活動分工;提高公民公路安全保護意識,賦予公民檢舉和控告破壞或影響公路安全行為的權利和義務等。
河北
立法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河北省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9月1日起施行,條例將為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條例共44條,分為5章,分別是總則、引導與激勵、服務與保障、法律責任和附則,其中引導與激勵、服務與保障是本條例的重中之重。條例立足“促進”,扣準企業技術創新的重點和難點,從產業政策的高度和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角度進行制度設計,強化政府應當發揮的引導、激勵、服務、保障作用。橫向包括了產品質量、品牌培育、軍民融合、產學研融合、知識產權保護等系列活動,縱向包括了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的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和市場化推廣的整個過程,涵蓋了企業技術創新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存在的短板和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