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霞
摘要:高中數學在高中教學體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課堂互動話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特別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大多數師生都接受了通過交流的方式來促進課堂效率的理念,互動教學的實施已經勢在必行。而且前沿的教學理念也認為,教學過程已經走出了原來那種一味的教師單方面授予的老路,而是向著師生這兩方面一起探索、一起進步的互動交流的道路上來。結合當今高中數學的教學現狀,本文重點分析對看樣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使課堂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滿意效果展開具體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互動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互動,一定要圍繞以學生這個主體,旨在提升學生的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活躍的教學氛圍中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這對高中數學老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其挑戰性之大主要就在于要求教師具備足夠的創新意識和與學生溝通的主動性,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本文中,筆者圍繞高中數學課堂互動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當展開課堂互動這兩個重點展開論述。
一、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
1.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重含蘊內斂講究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在中國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比較推崇含蘊、內斂、沉穩、低調的治學態度,而對于那些才能外顯、個性張揚的學生,老師一般都會采取壓制的態度,挫其鋒芒,磨其棱角。這樣的教學理念固然有助于養成學生治學態度的良好品質,但同時也造成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擔心出錯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思想和,也不愿意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和成果拿出來與人分享,這也就是當今課堂互動的探索嘗試進展緩慢的癥結所在。在這個重視合作探究的時代背景下,獨學無疑只會阻礙學生獲取信息的進程,只有積極替課堂互動才能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帶入一個良性循環。
2.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整體偏低
就現在的教學現狀來看,一些地區在上級“教育公平”思想的指引下,取消了“實驗班”、普通班的等級區別,表面上來看是對學生的自尊心的一種保護,但這樣也給高中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而且其弊端正在越來越明顯地顯現了出來。在一個班級中,有的學生水平較高,這些優秀的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比其他學生要快,但教師為了體現教育公平,注重整體的思想,在教學中將大多數精力放在了照顧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學生身上,這勢必影響教學進度,挫傷優秀生對課堂的積極性。而有的教師為了提升其積極性,采取了交流互動的方式,設置的問題只有優秀的學生能解答出來,而在部分同學缺少參與的機會,這更加加水深了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程度,使那些學習水平較低的成績更差,產生了極大的挫敗感,這樣也更加偏離了課堂互動的初衷。
二、高中數學課堂互動實踐實施戰略
1.掌握高中學生心理,打好課堂互動的基礎
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心理狀態比較特殊的階段,他們的情緒穩定性不強,容易產生波動,教師如果對高中生心理活動缺乏了解,處理不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反感,進而對這個學科產生反感,最終產生惡劣的影響。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心理變化,能夠正確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才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不僅僅可使師生的關系更加親近,更能使課堂少一些枯燥,多一些溫馨,在這樣課堂氛圍中,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2.從教育制度的層面創設實行課堂互動的大環境
減輕學生負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今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這些內容都著重體現了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視,最終在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驗證教師講授的知識,培養能力,獲取經驗。數學學習不單單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更是要在將來的生活中運用數學課堂上所學到的思想和意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學教師還要充分挖掘生活元素,將數學課堂上的問題和生活實際出將入相在一起,讓學生結合看書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學生自己在生活中的主體性,從而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3.在具體教學方法方面有所創新
運用課堂互動的方式的運用需要教師在改進具體教學方法上面多用精力,積極突破,實現創新,只有運用適應自己所面對的具體學生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近年來有一些學校、一些教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思路,如興趣小組、建模小組等嘗試都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值得廣大教師學習借鑒。
小結
課堂互動的進步性就在于它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自身所具備的潛力,能夠從學生本身條件出發,滿足其對于知識渴求,使其感受到與教師、同學交流互動過程中對自身價值的肯定。課堂互動的過程從實質上講就是將學生自身的潛能轉化為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置身于具體問題之中,善于從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處理信息,從而能夠有自信、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高中數學所要訓練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每節課的互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出來,這也是學生彰顯自身魅力、創新精神的一條有途徑。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
[2]曾琦.學生課堂參與現狀分析與對策――對學生主體參與[3]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16:209.
[4]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