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敦煌壁畫匯集了從北涼至元代的各種繪畫題材,涉及范圍極廣,描繪了各時期、各民族有關的戰爭、宗教、風俗、建筑、科技、中西交往、工農業經濟、衣冠服飾演變、音樂舞蹈的演變以及龐大的美術體系等。對于敦煌壁畫各方面的研究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并且出現了不少值得后輩學習和借鑒的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敦煌壁畫依然占據著及其重要的藝術地位。那么,從現代美學的角度來看,在敦煌壁畫中蘊含著豐富的形式美,我們不妨從不同的形式美中,去體會它帶給敦煌壁畫強烈的時代感。
關鍵詞:敦煌壁畫;美學;形式美
也許有人會說,敦煌壁畫是根據不同的題材或由各個連貫性的故事繪制而成。但是,形式美是內容的組織形式,內容是否動人,畫面是否具有美感,形式美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美學中,形式美是內容美的存在方式。因此,具有內容美的事物,相應的也都會具有形式美??上攵鼗捅诋嬆哿藲v朝歷代古代具有卓越才能的畫師,創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彩繪引人入勝,其中自然蘊含了豐富的形式美。我們不妨從形式美的幾個方面作一探究。
一、對稱與均衡
黑格爾把對稱平衡理解為最初級的抽象形式美。美國的托伯特·哈姆林在《二十一世紀建筑的功能與形式》中說:“在視覺藝術中,均衡是任何欣賞對象中都存在的特征,在這里,均衡中心兩邊的視覺趣味中心,分量是相等的?!边@里的均衡,包括一切視覺藝術的構圖原理,他在這里強調“分量相當”,而不是“分量相等”。在這里分量相當可以視作均衡,分量相等為對稱。對稱是人類掌握得最早的一種均衡規律,這也許與人身體的對稱形狀以及自然界中大部分對稱形象有關。這種形式在敦煌壁畫中用來表現單幅人物像。第384窟的日天密宗圖就是在固有的人身對稱的兩側,飾以對稱的飄帶,天人所乘的五馬也以對稱的形式放置。使整幅壁畫處在安靜、祥和的氛圍中。再比如第32窟窟頂四隅出現的月光如來和日光如來。月光如來坐五鳥蓮座,無論菩薩的衣袋,還是鳥腹波紋均以對稱分布。盡管日光如來已殘缺,但從五馬的排列中來看,應該也為對稱形式。
盡管敦煌壁畫絕大部分是以佛教素材為主,對稱形式也能較好地營造出恢宏與靜穆。但在人物較多或處理不當時,極易使畫面顯得呆板。所以,就會采用均衡的形式,達到視覺的平衡。第220窟初唐《維摩變》中的《帝王出行圖》中,帝王戴冕旒,著深衣,兩臂張開,有侍臣扶持,突出的表現了封建帝王出行時的氣勢與霸氣。只看到此,似乎畫面左重右輕,尤其在眾多的人中,只有帝王著深衣,并且占了畫面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給觀者心理造成不平穩感。但是,我們接著往畫面的右邊看,在右下角,畫面又放置一體積遠小于帝王的大臣,不僅使畫面達到了平衡,而且更能突顯出帝王出行時前呼后擁的隆重。外加眾多人物表情各異,給整幅壁畫以莊嚴威武的氣勢。
對稱與均衡是美學中重要的形式之一,盡管對稱形式在敦煌壁畫中的使用相對有限,但均衡隨處可見,不僅是從顏色中尋求均衡,也從數量中達到均衡。
二、對比與統一
對比是每一幅藝術作品中都存在的美的形式,也是極易使畫面豐富或突出重點的表現形式。對比形式在現代美學中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在敦煌壁畫中廣泛而頻繁的使用?;蛘哂弥車沫h境與人的心理進行對比,如285窟的《禪修圖》,為了表現坐在石窟里禪修的禪僧“形如槁木,心靜如水”的靜寂心境,特意在山林里布置了殺野豬、捕野羊、野牛奔馳、餓虎吼叫、動亂喧囂的環境。而禪僧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顯得安靜專注。這種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正如王籍的詩句:“蟬噪林愈靜,鳥鳴澗更幽?!币原h境的雜鬧來反襯僧人禪修時所追求的空靈、靜寂的境界。
第409窟《回鶻王供養圖》,回鶻王的較大的形象一個,隨從的較小形象數個,這樣使畫面達到視覺上的均衡。對比的形式有很多種,在一個畫面中,只要有形態或兩色并置,都會有對比出現。比如形態與形態之間、形態與色彩之間、色彩與色彩之間等等,都會產生大小、位置、遠近等各因素間的對比關系,也是使畫面生動、豐富、突出重點的一種表現手法。但是,在一幅畫面中不能只求對比,而要在統一的前提下才能尋求一種恰當的對比?;蛘呤窃诮y一色彩環境下,或者是在統一表現手法下,或在統一畫面構圖下。使畫面在對比中尋求統一,而又能在統一中突顯出對比。
三、節奏與韻律
敦煌壁畫中的節奏與韻律突出表現在窟頂部分的藻井圖案中,209窟藻井(如圖),在寬敞的方井中,描繪了四組相互盤繞的葡萄紋和石榴紋,方井的四角只放置枝葉,中心突出描繪果實,形象既相互交織而又簡潔單純。四邊的每一層方井中都是用一種新的圖形加以裝飾,突出的表現了中間的主體內容,巧妙地構成了象征豐收的圖案。這種四方連續的圖案正是應用了節奏與韻律的秩序美,產生繁而不亂的畫面效果。
除此之外,敦煌壁畫中的佛像大部分采用超比例的形式來表現,即就是在常人的比例中擴大數倍,發生“巨化”變形,如此來增強佛的神秘,在人心目中產生敬畏與仰慕之情。
總而言之,形式美的廣泛存在使敦煌壁畫更具有了時代感,同時也形成了具有敦煌特色的中國民族風格藝術。敦煌壁畫歷久不衰,感人肺腑,不僅是研究我國歷代繪畫技巧的第一手資料,更是探究美學思想的重要借鑒??傮w來看,美學中的形式美與繪畫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雖然它們并不是時時同步,但也經常并肩而行,所以馬克思才會斷言:“人類也按照美的規律來造型?!倍鼗捅诋嬘趾螄L不是如此呢?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第1卷第3章.
[2]張道一.吉祥文化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3]雷圭元.雷圭元論圖案藝術[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
[4]王遜.中國美術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5]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王擒龍,女,甘肅,1978年6月,碩士,副教授,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
(作者單位: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