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芬 李董男
摘 要:體質反映了機體對于疾病發生發展的趨向,而月經病的發生發展與作為機體基礎的體質存在根本聯系。通常情況下氣郁、氣虛、痰濕以及瘀血體質的人患月經病幾率較大;同時,筆者還發現,氣郁體質的人更易患崩漏等病,而氣虛體質、瘀血體質的人更易有痛經等病癥,探究月經病與體質的關系,希冀有效指導中醫臨床辨治月經病。
關鍵詞:月經??;體質;關系探討
月經,是女子性發育成熟后子宮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現象。而月經病就是指女性子宮不能周期性出血的現象[1]?!陡登嘀髋啤穼υ陆洸∫灿兄^多的記載,根據書中的內容,筆者可將常見的月經病分為八類,即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崩漏、痛經、閉經、月經前后諸癥、經斷復來等。
國醫大師王琦提出:“體質,是人體在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方面相對穩定的特征[2]”,筆者將從氣郁質與崩漏、氣虛質、瘀血質與痛經以及痰濕質與閉經等方面闡釋月經病與體質的關系,請同道指正。
1醫家對于月經病的認識
月經病又被稱為月經失調,是月經的周期、量、色、質發生異常變化,并伴有各種癥候的一種疾病。臨床上常常表現為月經先期 月經后期、月經量少以及經期延長等。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3]”說明女性一生都與精血有密切關系。加之女性獨特的生理結構特點,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其月經變化也不同,故可根據個體體質特點通過中藥和飲食進行調理養護。
2體質學的學術淵源
中醫體質理論的雛形最早出自《黃帝內經》,書中從各個角度對體質的生理基礎、體質的分類、體質與疾病、體質與診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鹅`樞·通天》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此所以調陰陽,別五態之人者也。[4]”這就從陰陽角度將人的體質分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以及陰陽平和五種體質。張介賓在《景岳全書·先天后天論》載:“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后天斲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言,則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并失其強矣,后天之弱者當知慎,慎則人能勝天矣” [5],說明了體質除了受先天稟賦的影響,也受后天因素的干預。清代初期,大多數醫家以“氣稟”、“氣體”、“形質”等指代體質。王琦等在臨床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總結出了九種在中國人群中基本的體質類型,即平和質、氣虛質、濕熱質、陽虛質、瘀血質、氣郁質、陰虛質、痰濕質和特稟質。這九種體質涵蓋了大部分中國人的體質,筆者認為女性月經病的發病與氣郁質、氣虛質、痰濕質以及瘀血質等體質有關。
3月經病的體質關系
月經病的發病與患者體質存在明顯關系,筆者主要研究了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崩漏、痛經諸癥與患者體質的關系。
3.1月經先期
月經先期也稱“經行先期”、“經早”、“月經超前”,是指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小于14天,月經量基本正?;蛘咂啵⒅辽龠B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此病最早闡述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曰:“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在見者[6]?!?/p>
筆者研究發現,月經先期與氣虛質、血虛質以及氣郁質相關性較大。月經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血,氣為血帥,是血生成和運行的動力,氣充實則血充足;氣虛則化血功能降低,則血虛,氣弱則沖任不固,血失統攝,失于封藏,而發為月經先期。《景岳全書·婦人規》云:“知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或補中氣,或固命門,皆不易過用寒涼”[7],明確了氣虛型月經先期的機理。素性抑郁,或情志內傷,抑郁不舒,肝氣郁結,郁久化熱,熱傷沖任,擾及血海,隨致月經提前而至。本病的病機是氣機郁結,引發肝疏泄功能失常。由此可知,情志內傷引發的氣機失調,出現氣病,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之間相互影響,最終導致氣血同病。因肝郁化熱,肝火內盛,導致經絡受損,血熱妄行,損失沖任,最終引發月經先期。
3.2月經后期
月經后期目前是中醫婦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并且近幾年月經后期的發病率和就診率也大大提升,目前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是從病因病機入手治療,但存在著治愈率低和復發率高的現狀。
筆者研究發現月經后期主要與氣郁質有關?!芭右愿螢橄忍熘尽?,肝藏血,主疏泄,對于血液運行有調節作用,參與月經周期、經期及經量的調節,如果情志不舒,日久導致肝氣郁結,氣郁則血滯,故月事不能以時而下,所以月經后期而至。
3.3崩漏
崩漏是指月經血在非經期時流出,突然的增多或點滴不斷,前者我們稱為崩中,后者稱為漏下[8]。若來勢兇猛,出血量多者,謂之崩;緩而量少,淋漓不斷者,謂之漏。崩漏是婦科的常見病之一,也是婦科的急重病癥。傳統醫學的崩漏在現代醫學的概念中大多為功能性子宮出血,在《傅青主女科》中稱之為血崩。
筆者研究發現,崩漏與氣郁質、氣虛質關聯度較高,其中氣郁質出現頻率更高?;颊咂剿厣詈凸ぷ鲏毫Ρ容^大,情緒不暢,憂怒傷肝,沖任不調,氣血失和,致肝郁氣滯,肝之疏泄功能失常,經血不能被很好調控而致崩漏。因此調養好精神情志對于各臟腑的好處很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氣虛質的體質大多由先天本弱、后天失養或者病后氣血虧虛造成的,出血量多勢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凈,或由崩致漏,由漏而崩反復發作,色淡紅或淡黯,質清晰;面色晦黯,眼眶黯,小腹空墜,腰脊酸軟;舌淡黯,苔白潤,脈沉弱,氣能固血,氣不固則崩。
3.4痛經
張介賓在《景岳全書·婦人規》言:“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9]”
筆者研究發現,痛經與虛寒質、瘀血質關聯度較高,其中瘀血質出現頻率更高。眾多近現代醫家對體質在痛經發病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諸多論述。韓瑩在對158名陽虛體質的女大學生調查中,發現痛經133例,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有痛經病史,通過統計學相關知識可知,陽虛質與痛經有著明顯相關性[10]。李云在臨床實踐中,也發現虛寒質、瘀血質的女性,與普通女性相比更易患痛經[11]。
4結語
中醫體質學應用范圍廣泛,通過研究不同體質類型與疾病的關系,重視對體質的調節,辨證論治根據病人體質的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充分體現中醫“辨體論治”的指導思想。
臨床上對于月經病的治療一定要關注病人體質的差異,從而分析病情,找出病因病機,提高治療效果,為臨床中醫治療月經病,調養相關疾病打下理論基礎。從現代體質學說出發治療月經病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發展空間。因此,調查和研究體質與月經病之間的聯系十分有必要。
參考文獻
[1]王鍵.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86.
[2]孫燕.淺談體質與中醫證候[J].河北中醫,2006,28(8):626-627.
[3]王鍵.黃帝內經[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010:28.
[4]劉鵬.對《黃帝內經》陰陽體質學說人性論哲學基礎的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8(6):36-37.
[5]李雋.弘揚中醫文化打造特色社團[J].甘肅中醫,2011,24(04):68-69.
[6]曹峰,張建榮.《金匱要略》痛癥簡釋[J].現代中醫藥,2009,29(5):64-65.
[7]谷金紅.哈孝賢治療月經先期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2):1022-1023.
[8]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116.
[9]鄧穎,夏敏,張利梅,等.段亞亭老中醫治療痛經經驗[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6):1155-1157.
[10]韓瑩,侯麗輝.158名女大學生陽虛體質與月經關系的調查報告[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9,30(5):88-90.
[11]李云端,王濟生,崔劍平,等.婦女體質臨床探討[J].陜西中醫,2007,28(7):853 -855.
基金項目
2017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NO:20171036903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侯小芬(1997-),女,漢族,2016級中醫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中醫婦科學
通訊作者:李董男(1979-),男,回族,副教授,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健康理論,中醫疾病史,新安醫學。
(作者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