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來,華亭縣委、縣政府按照 “生態文化山城、綠色能源之都”的建設定位,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組織領導進一步強化,目標責任進一步靠實,環境治理措施進一步加強,生態環保項目進展良好,生態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國家級生態文明縣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更好的做好華亭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筆者深入華亭縣各領域,開展了調研,以期對當前工作有所幫助。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完善工作機制,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得到落實。華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嚴格落實環保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制定出臺了“1+14”工作機制,33個具體落實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黨委、政府及成員單位的工作責任。將轄區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主要指標納入鄉鎮、部門黨政領導班子考核內容,并加大考核權重,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牽頭、鄉鎮部門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生態環保工作格局,使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進一步落實。
2.開展綜合整治,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堅持把整治環境突出問題作為改善生態的重要抓手,形成了“1+47”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以存在的問題為重點,狠抓揚塵、餐飲油煙、工業廢氣、非煤礦山、河道采沙、燃煤鍋爐等污染整治,亂排亂倒、濫采濫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得到有效遏制。3.狠抓污染防治,城鄉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一是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精心實施甲醇公司、西華電廠、銀峰公司等燃煤鍋爐脫硫除塵和工業粉塵污染治理項目,拆除礦熱爐2臺、電弧爐2臺,關閉實心粘土磚廠35戶,累計關停整治城區燃煤鍋爐51臺,取締煤炭經營市場3個,非法煤炭經營戶141戶,關停非煤礦山企業66家,淘汰黃標車1725輛,整治縣城城區餐飲經營單位632戶,建筑施工場地46處;二是扎實開展水污染防治,建成華亭煤礦、煤制甲醇公司等企業工業廢水處理站10座、生活污水處理站7座、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1座,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1處,依法關停西華二級水源保護區內汭源養殖小區,取締了馬峽養馬寺水源保護區煤炭市場和18戶無證采砂企業,確保了重點水域水質安全及地表水出境斷面達標;三是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和危廢固廢及核輻射安全監管,開展了生態保護紅線、土壤優先保護區劃定工作。
4.嚴格準入制度,生態環保監管措施有效落實。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口,認真執行項目建設“三同時”制度,完善聯動審批和審查機制,把好能耗、水耗、用地等準入門檻,切實做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工程一律不上馬,不具備污染治理條件的企業一律不準投產。近年來,共審批各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本372個,竣工驗收176個,對12個不符合選址要求和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依法進行否決。規范企業環保行為,積極推行排污許可、工業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環境保護標準化建設暨環境信用評價,對18戶企業開展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20戶企業評定了環境保護標準和信用等級。
二、存在問題
雖然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有進展、有成效,但由于生態文明建設存在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特點,目前面臨形勢依然嚴峻,還存在一些問題:
1.生態意識有待加強。尚未形成濃厚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少數企業生態環保法制觀念不強,重效益、輕環保。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普遍比較淡薄,對生態環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夠認識。
2.污染減排任務艱巨。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能源資源消耗持續增加,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加大,重點行業減排空間縮小,節能減排的壓力依然很大。
3.農村生活污染普遍。鄉村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大、大多數鄉村生活污水未作集中處理及農藥的使用及地膜的使用污染。
三、幾點建議
1.轉變發展理念,提升全民生態意識。不斷轉變發展理念,調整發展思路,推動全縣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生態功能區建設和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的要求,在資源開發上由全面開發、粗放開發、大規模開發向適度開發、集約開發、科學開發轉變,在經濟發展方式上由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在發展方向上重點向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綠色產業等生態型經濟轉變,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創建活動,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營造全社會重視生態文明、參與生態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
2.強化環境治理,提高監督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深入推進農村清潔工程,有效治理臟、亂、差,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機制,不斷加強畜禽養殖、河流污染治理和關山林源區水源地保護,建設美麗文明鄉村新風貌。二是加大水土保持防治,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格非煤礦山開采和河道采砂管理,有序推進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三是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加大對建筑施工、道路保潔、物料運輸、煙花爆竹等領域的揚塵污染治理,嚴格落實運煤車輛清洗保潔、加蓋篷布等措施。加快推進熱電聯營集中供熱全覆蓋工程,從嚴控制工業企業、餐飲業廢氣排放,最大限度減少空氣中的各類污染物,嚴格各種噪音污染管控,確保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四是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各職能部門要突出工作重點、規范工作程序、嚴格執法管理,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切實提升監督管理水平。
3.共建綠色家園,打造生態文明城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城市綠地、道路綠化等工程,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庭院、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搶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搬遷及生態功能區、美麗鄉村建設等國家政策機遇,加快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流域綜合治理、人蓄飲水工程、節水灌溉工程、水源地保護、地質災害治理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生態基礎功能。大力發展沼氣、風能、太陽能、生物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在全社會倡導綠色低炭的生活方式。
4.建立長效機制,形成生態共建合力。進一步健全綜合決策機制,強化規劃環評和區域開發環評工作,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運用財政、金融、投資、價格等手段,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投資多元化、運營市場化和治理專業化。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落實主體生態功能區各項保護措施,全面落實封山禁牧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作者單位:中共華亭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