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 要:在二十世紀,經由考古學的努力,古代的遺存由帝王將相和文人商賈手中的古董·文物·遺產變成了具有歷史、科學與藝術價值的東西,我們簡稱它為文物。在二十一世紀,讓文物回歸于創造了它的人民大眾,變成全民族、全人類的共同遺產,升華為文化和當代文明的有機構成部分,變成全人類社會繼續進步的動力,仍需要無數人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古董;文物;考古
1 古董·文物的含義及區別
很多朋友一說到文物就以為是古董,說到古董那就是文物,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文物是文物,古董是古董,不可否認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但不可一概而論。
1.1 古董·文物的含義
古董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古董指的是以前年代生產出的東西。清朝以前,人們把珍貴的古物稱為“骨董”,所謂“骨”,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實際上“古董”、“骨董”和“古玩”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由于時代的變遷,人們叫法不同而已。
文物顧名思義,文物就是有文化價值的物體,按照現在學術界的看法,應該是指在以前所鑄造而成的物體,流傳至今,對現在的社會來說,有一定的價值因素和研究關系,是歷史上遺傳下的文化產物,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是禮樂、典章制度的統稱。到唐代,其涵義與今天的涵義比較接近。文物從時間上看,有古代、現代,也有當代的。它涵蓋各個歷史時期。但文物是有一定層次的,文物是受國家的法律保護,允許私人持有,但是不允許販賣,可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又可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文物法》對一、二、三級文物標準作有界定和規定。而且文物的范圍很廣泛:囊括了各類建筑物遺址、各個時代的紀念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也是文物、出土的古墓、古代的建筑工具和建筑物、人工開采的石窟、人工雕刻的石刻、各個朝代或者各個時代的手工藝制品、工藝品、各類歷史書籍以及對現代具有影響的文化資料【1】。
1.2 古董·文物的區別
從文物和古董或古玩的比較來看,文物在時間的涵蓋上要大于古董或古玩,因為文物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現代或當代,只要是優秀的文化產物都可以被列入文物范疇。而古董和古玩則不然,現代和當代的東西不能稱為古董和古玩。由于許多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所以收藏愛好者又將其泛稱為收藏藝術品。一件古代藝術品,對文物部門來說就是文物,因為它有文化保護價值;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古董,因為它有增值價值;對收藏家來說就是古玩藝術品,因為它有藝術鑒賞價值。國家出于保護文物的考慮,對于非國寶級的文物,鼓勵“藏寶于民”,并且允許民間依法流通,這為民間收藏事業的發展和古玩藝術品市場的興起鋪平了道路。
古董文物的區別還有一點就是時間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古董古玩的分類是以清代為界限。具體年限學術界一般認為是1911年。即之前時期遺留下的產物均可稱之為古董古玩。然而,文物的范圍就不止了。近現代產物如果有對現代社會具有影響力也可以稱之為文物。
古董和文物的區別還有一個因素,文物可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文物幾乎包括各個歷史時期。所以從時間上來說,比古董的含量要大。而古董呢,就算是很久很久之前遺留下來的,也不一定能稱之為文物。
2 古董·文物二者之間的聯系
遺產是指死者留下的財產或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或物質財富。其中古董與文物都可以做為遺產留給自己的后代,且遺產的范圍要比古董與文物的范圍大很多,包括子承父業,古代的皇帝繼位,這些都屬于遺產,只是這些遺產是物質財富遺產。除此遺產還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是指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筑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筑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筑或建筑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秦始皇兵馬俑,以及文玩市場的字畫、陶瓷,其中地域方面包括對各個祖先古墓的探索,還有對證明歷史時期地質探索等。
自然遺產是指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有自然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落組成的自然面貌;地質、自然地理結構和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生長區,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保護區。
3 走向二十一世紀中國文物考古事業帶來的問題
3.1 考古事業出現的原因
在中國古代文化最為純熟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中間產生了一門新的學問——古物學或稱金石學,他們搜集、摹繪、著錄和研究那些古代遺留的器物及其銘紋。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并作為一個精神與學術的傳統在知識分子中間代代相傳。然而,當近代科學的考古學傳入中國以后,古物學的思維方式又成為影響考古學重要因素,其中對古墓,以及其它對這個世界,甚至是全球來說的考古事業,每一次考古,都相當于穿越了一次時空,其目的也不相同,有的考古,是為了人類謀福址。而有的考古,則是為了盜取古墓中的財物,而那些出于興趣愛好的,則把自己每次成功探索了列祖列宗的古墓,寫成了《盜墓筆記》等一類小說來展示自己的成果。還有的是打著國家的旗號,為了金錢、權利、名利而進行考古,比如古天樂主演的《尋秦記》對秦兵馬俑的考古,再比如張庭主演的《穿越時空的愛戀》,以及劉詩詩主演的《步步驚心》,楊冪主演的《宮》,不僅收獲了名利、金錢,還改變了歷史。這些考古,說好點聽是考古,說到底就是掘人家墳墓,讓逝者不能安息,因此對于相信神靈存在的我來說,是不喜歡考古的!過去的已經成為過去,了解過去是可以反思過去不足的地方,以期在未來做的更好,可是要多好才算好,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現在也馬上將會成為過去,我們也會成為過去,等我們入土為安,后人為了考古,地質的探索,掘開我們的墳墓,那我們會是什么感受,又怎么看待自己的子孫后代呢?而且成為了過去,就是歷史,時間不會停止,一分一秒都會成為歷史,那我們穿越時空,各種各樣的考古事業又什么時候是盡頭。回顧歷史,以史為鑒的發展,小到一個人的成長,成材,大到社會、國家的發展又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呢,要知道好的總是在后面,在未來。要知道現在以及過去的歷史都是那些躺在墳墓里的祖先,一點一滴創造出來的,他們是沒有歷史可借鑒的!
說完上面的,說點題外話,關于另一個方面的不是考古的考古,人們對于道教、佛教的探索,何為道,何為佛,什么樣的人有資格成為其中的一員,成為其中的一員不難,難的是加入道教、佛教后如何做好自己。很多修道修佛、求道求佛之人,是為了能夠讓自己長生不老,這個可以理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不能太自私了,為了自己一己私欲,犧牲連累其它無辜的人。比如歷史上的秦始皇贏政為了長生煉的不老丹,其目的我相信他決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但是這個以抓童男童女進行煉丹,這個長生的方法是錯誤的,這樣的長生丹藥即使煉成了,也寧可不要。再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白淺和素素兩個人恩怨,那個電視演的三界災難,完成是由素素的一己私欲、人性弱點造成的,再比如《東游記》各種神話片講述的故事。而此時成佛成菩薩成神成仙,則是助紂為虐的劊子手。好了,題外話就暫且說這么多,想要改變這一切,需要時間和不懈的努力!
4 結語
由此看來,在即將步入21世紀、中華文明即將開始一場偉大的復興之時,怎樣妥善地處理歷史留下的這一筆豐盛的遺產,仍然是對我們這一個民族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必須樹立一個大文物的概念,完善和普及文化遺產的概念,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杰出的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的象征和人類記憶的源泉,屬于整個的民族和人類,不能再被破壞,再被打擾!對于想借鑒歷史的,可以在歷史發生的時候,拍成一部電視劇或者記錄片保存下來,想看的時候可以看,但是拍攝者也需要有素養、思想道德品質,不能什么都拍,比如人的隱私部位,那些男歡女愛尺度特別大的的三級片、黃片,當然對于那些不在乎這些,一個愿意被拍的,一個愿意看這些的,另當別論,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古董·文物.【C】2018.10
(作者單位:名題文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