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討論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設計理論課堂的實施,可以提高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可從設置合理的題目、有效引導討論走向、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明確討論總結等幾個方面開展討論,推動設計理論課程課堂建設,提高其教學質量。
關鍵詞:設計理論課堂;討論式教學法;實施手段
普通高校設計專業是培養高層次設計技能人才的地方,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重中之重。設計理論課程服務于專業技能課程,雖沒有直接動手操作環節,卻直接為學生的專業創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方法支持,在整個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處于一個重要卻尷尬的位置,要充分發揮設計理論課程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討論式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可以普及的手段。
一、討論式教學法為設計人才能力培養提供了空間
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大多數普通高校,設計理論課程相對于技能課程,開課課時少,任務量重,按照傳統課堂講授法,想要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大綱知識點的講授都存在困難,更不要說教師拓展課外知識,而討論法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課程進度設置合適的題目,學生可提前準備也可臨時發揮,其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進行條理清晰的語言表達,與同專業學生進行觀點的交流與辯論,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設計表達,把自己的設計觀點用語言有條理的敘述出來,另一方面通過交流也可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教師的引導和總結可以深化學生的認識,討論式教學法為培養優秀的設計人才提供了空間。
二、設計理論課堂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手段
普通高校的設計理論課堂往往都是課堂授課,沒有工作室,沒有動手操作環節,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聽,跟學生的專業技能課比較起來,缺乏吸引力,學生們對理論課的態度也僅僅是課堂聽聽、考試及格,并沒有真正實現設計理論的價值。要切實有效的在設計理論課堂實施討論式教學法,可以從設置合理的題目、有效引導討論走向、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明確討論總結等四個方面開展。
1.設置合理的題目
一場有效的討論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合理的題目,所謂“合理”,一是指題目對學生具備一定的吸引力,設計理論教師要根據課程安排的整體設計,圍繞設計專業特點和社會熱點,緊抓學生的學習心理,結合課程內容設計有吸引力的題目。“討論問題的設計要考慮抓住學生生活這個源泉,貼近學生生活的討論主題或情境,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的欲望。”二是討論題目要難度適宜,既然是要學生討論,學生就必須要有話說,根據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并且有多種可能性,為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提供“有話說”的機會,但并不是都能說好,這個度就很重要。如果太容易,大家都能說好,討論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太難,大家都沒話說或者不知道怎么說,討論也沒法繼續開展。只有既吸引學生又難易適度的題目,才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設計專業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
2.有效引導討論走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討論教學引入設計理論課堂教學,是把教和學融合起來,不僅要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要強調教師作為教的主導地位,有效引導討論的走向,使討論開展有度有節。一方面,設計理論教師要根據自己設置的題目適時適度控制討論過程,善于捕捉學生討論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發揮個人機智,引導討論不偏離題目的中心并能夠逐步深入到核心區,不能使學生的討論太無序化,要用語言、行為表現出自己始終在關注著討論的進程,對于已經跑偏的討論小組要進行規整,提出引導性問題,帶領他們重新回到討論的主軌道上來。另一方面,教師的參與只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討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要建立在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和理解上,在討論過程中,允許不同觀點的出現,并允許學生對其獨特的設計觀點進行闡述,適當情況下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總之,在討論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不同特點,可能會出現各種突發情況,教師要積極應對各種情況,并運用智慧有效引導學生討論的整體走向,只有這樣,討論時教學才能適中圍繞課程教學目標開展,并服務于設計人才的培養。
3.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使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從本質上講,創造性活動必定是異樣的,從而必須是異常的行為,對一個人的表揚贊許乃是促進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無須處于防御狀態,從而把保持心理的自由”。在設計理論課堂,學生本來就覺得有種被束縛的感覺,進行討論時教師如果能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由的討論氛圍,教室的空間布局、學生的座位安排都對討論式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在心理特征與個性傾向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就是個別差異。它主要表現為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知識經驗的差異、性別的差異、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差異、個性的差異以及感知、記憶、思維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可以把經常在一起討論的同學編排成組,讓他們給自己的組起名字,設計特色名牌,每次上課都要由專人帶上名牌,討論時就要展示名牌并由教師進行評比,也可由學生自己推薦選出最佳討論小組。另外,對于討論過程中表現好的同學以及在總結階段能夠積極發言的同學都要進行獎勵,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很好地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
4.明確討論總結
任何課堂活動最終都要歸結到教學知識點上,討論式教學法也是如此,設計理論課堂尤其如此,教師根據設計現象或設計觀點設置討論題目,在討論教學完成時,要及時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設計專業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觀點比較雜亂,表達主題有時候并不明確,甚至會出現觀點相左的現象,討論結束后部分學生心中并沒有明確的結論,對所討論的問題一知半解,這時教師明確表達討論總結就非常必要了。教師進行總結的時候要盡可能構建一個科學的評價模式來界定討論,一方面教師的總結要對學生形成啟發,推動同學們積極思考不同的觀點,調整自己看問題的角度,重新理解討論題目,另一方面,要把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客觀點評,要明確指出學生的成功之處,更要切實指出不足,不要說套話,使學生從內心認為教師關注著他,關注著他的觀點,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目的。由此可知,在設計理論課程,教師明確討論總結,對以后的討論開展以及學生自我成長都很有意義。
三.結語
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普通高校設計理論課堂更具使用價值,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討論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有利于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素養,成為優秀的設計人才。然而,我們要必須明白,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是為人才培養服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設計理論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升.如何形成教學藝術【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110.
[2]鐘秉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4—75.
作者簡介
李英(1981.11-),女,漢族,文學碩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