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媛 張苗
摘 要:高校學生會是學校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學生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師生服務的同時,可以給學生干部展示自己的平臺,鍛煉和提高他們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學生會頻繁曝出一些不良風氣值得深思。筆者結合自身在學生會的經歷,簡單分析了當代學生會中產生的不良現狀和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學生會;學生組織;不良風氣
一、當代高校學生會存在的一些不良現狀
高校學生會是學生自治的組織,是大學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力量,但當今高校學生會存在一些不良的現狀,如傳承文化的缺失、官僚氣息較重,活力不足等現狀,嚴重影響了學生會的形象和學生工作的開展。
1.傳承文化的缺失
學生會文化是大學生在學生會里的一切活動方式、活動過程及活動結果,是學生會的一種內部氛圍、一種價值取向或一種觀念形態,是被自覺強化了的內在精神。[1]學生會的文化應是歷屆學生會成員所擁有的精神層面的文化,一個組織的組織精神,組織作風,需要歷屆相傳下去。
當代學生會的傳承精神嚴重缺失,上一屆的精神和經驗并沒有很好的繼承和傳承給下一屆。每一屆學生會換屆以后,新一任部長沒有很好的發揚學生會的文化,而是重新摸索學習如何開展工作,這一過程十分耗費時間,會導致部門辦事效率低下。資料整理的不重視也是傳承缺失的一部分原因。在舉辦完活動之后,不將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導致活動過程記錄缺失,不方便調檔。在以后類似活動的開展中,也沒有完整的參考依據。最后,工作經驗不總結,不交流。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總是一再出現,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在活動進行后進行交流總結,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從而導致同樣的錯誤發生多次。在歷屆新老交替中,工作的交接往往比較順利,而精神文化的傳承上卻有些脫節,先進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風沒有很好繼承下來,很多制度制定下來以后卻無人問津,形同虛設,到問題出現了以后才發現制度的重要性。
2.官僚主義太重
學生會的主要任務是服務于同學,溝通與廣大同學的聯系,協助促進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開展。而現在,學生會變成了一個“官場”,有些同學進入學生會就是為了“當官”,體驗一把官癮。中山大學“學生官”事件正是暴露了這個現象,引起社會重大反響。中山大學的另一則事件:一位同學在qq群里@一位學生會干部,詢問活動的相關信息,卻被一位另一位學生干部指責說“主席是你能@的嗎?”這將當前學生會官僚主義太重反映的是淋漓盡致。
3.凝聚力較低
學生會凝聚力是一個學生會對成員的吸引力,成員對學生會的向心力及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較高,學生會工作的效率就會高,反之,效率則低。然而在參與活動期間,有些同學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或者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收獲,久而久之,對參加活動的興趣也逐漸降低了,導致學生會的凝聚力降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會內部人才流通不暢。學生會換屆和招新一年舉行一次,也就意味著人事變動一年才一次。因此在這期間有些人想退出而不能退,于是可能消極怠工或者敷衍了事,積極性不振;有些人想進入而不得進,這阻礙了有志之士的大展身手的實干抱負。[3]這也是學生會凝聚力降低,得不到進步的原因之一。
4.學生會活性太低
學生會的許多活動都是“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只是為了湊一個績效,并不能真正傳達活動的精神,流于表面,走個過場應付差事,這樣就會因為這種“形式文化”而使學生會活性大打折扣。同時學生會開展活動時往往存在著在剛開始的時候滿懷激情,想把活動做好,而在真正著手去做的時候,遇到了種種困難,自己疲于解決,到最后不了了之,這也是使學生會失去活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些成員剛開始加入學生會時滿腔熱情,不僅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且還會積極地為別的部門出謀劃策。但這種熱情通常持續不了多久,之后的時間里就逐漸演變成“上面交代什么,下面完成什么”,或者只關心自己份內的事情,沒有大局觀。[2]有的活動并不能有效的傳達到學生那里,學生會有時候會因為一己私利把活動壓下來給“自己人”參加,同學們根本得不到參加活動的機會,壯志難酬,而在發現了這個活動時候,這個活動已經結束了。久而久之,學生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差了。
二、當代學生會不良現狀的形成原因
1.對于學生會的認識不足
學生會是一個服務型組織,是學生和學校溝通的橋梁。成為學生會一名成員首先要有服務、奉獻的精神,通過在服務學校、學院及師生的過程中來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一種認可和榮譽。很多同學加入學生會之前,對學生會的認識不夠,更多的關注“學生干部”的頭銜,沒有傳承和發揚學生會原有的精神和文化。
2.活動的實際意義較弱
學生會的許多工作都流于表面,而導致開展的活動也都流于表面。即使這個活動的開展是有意義的,也會因為學生會對待這件事的態度而變得毫無意義。很多部門的活動都大同小異,沒有自己的特色,也不注重學院和部門的特點,導致活動千篇一律,毫無特點和創新,更失去了部門的核心戰斗力,使部門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3.對自身定位不準確
現在存在很大一部分人進入學生會不是為了真正的服務精神和鍛煉能力,就是為了名和利,利用“學生干部”的身份為自己謀利益,爭榮譽,官僚化的傾向較重。覺得當了“官”比較威風,甚至有的學生干部拿學生會的活動為理由請假、曠課。這些不良現狀都讓同學們對學生會的印象直線下降,而這些同學自身也沒有收獲到什么實質的東西,只是一時的虛榮和滿足感。
三、如何改變當代學生會的一些不良風氣
1.對學生會及其結構功能進行宣傳
大多數學生是在剛進校時就會加入學生會各部門,他們對學生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認識不夠或者不到位,宣傳工作顯得很有必要。較高年級的學生會干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新生們介紹各個學生會部門。
2.完善學生會成員的選拔任用機制
學生會的成員既是學生干部又是學生,有雙重身份,因此選拔學生干部,應該有公平透明的選拔機制,更要堅持德才謙備的原則,以選拔出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等優秀學生。學生在進入學生會之前,應該進行嚴格的面試,以使有奉獻精神、心態好,業務能力強的學生加入。
3.養成規范化的習慣
將事情規范化,將規范變成習慣,做起事情來,會方便很多。學生會歷屆應該對常規的活動和工作進行總結,以形成一個規范的工作方案,便于日后工作的開展和創新,從而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例如設立活動反饋與溝通的機制:學生會的工作完成以后,部門應該及時的和部員進行交流和溝通。一起討論這次活動的利與弊,還有哪些方面我們做的不夠好,有哪些方面我們還可以有所改進。還有一些活動圓滿進行的經驗心得的交流都是有必要的。只有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才能吸取經驗更快的進步。一個優秀的組織是能夠聽得見批評的聲音的,只有聽得見批評,這個組織才能不斷進步,才不會出現腐敗和“山頭主義”。
4.設立相關的獎懲制度
設立有效的獎懲制度,有利于學生會良好風氣的形成。當部門完成工作以后,要進行有關的總結,做的好的地方要表揚,做的不好的地方就要批評。對于學生而言,獎懲制度的設立如同一把尺子,而這把尺子更會激起學生們工作的熱情,也會讓同學們更加重視工作中的一些原則性問題。也要設立相關的獎勵政策,把那些做的好的部門作為榜樣,讓其他部門向其靠攏。
總之,矯正學生會風氣的工作勢在必行。在大學里學生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信經過一系列的反省與改正后,學生會定能培養出一大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大學生。
參考文獻
[1]肖桐,林弱茹,李雨晴,羅瀟,丁瑗,易連云. 大學生“學生會文化認同度調查及調控策略[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492).
[2]趙雅蘭.高校學生會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文學教(上),2018(10):170-172.
[3]葛璐媛,呂承文.寧波大學大學生自我管理與學生會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7,29(03):110-115.
作者簡介
楊媛媛,湖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大二學生。
張苗,碩士,湖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
(作者單位:湖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