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
摘 要:在高校田徑教學的課堂上,如何把握體能訓練的要點,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訓練質量,是擺在廣大教職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的關鍵點展開全面、深入的探究,希望所得出的相關結論,能夠進一步強化教師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校田徑;體能訓練;要點分析
體能所指的主要就是機體的基礎運動能力,作為體能類運動項目的一種,田徑運動可以對學生的運動技能、技術展開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田徑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所開展的體能訓練活動比較單一,取得的效果也缺乏實效性,所以,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對田徑體能訓練的內容加深認識,強化教學重視的程度,為高校田徑教學的科學化開展奠定基礎。
1.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的價值
在高校體育課堂上就田徑內容展開體能訓練,首先,有助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塑形效果,提升學生自身的運動能力,促進學生機能素質的平衡化發(fā)展;其次,在高校開展田徑體能訓練工作,有利于學生對田徑基礎技術的掌握,對于學生田徑運動成績的提升大有裨益,并且通過體能訓練工作,可以增強學生對田徑內容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后續(xù)教學內容的開展;最后,田徑體能訓練工作,能夠對運動損傷事故進行一定程度的預防,像在訓練過程中,讓學生有意識的增強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強化自身肌肉力量的水平,可以降低運動損傷事故的發(fā)生。
2.高校田徑體能訓練需要遵循的原則
2.1科學性原則
大學生多是處在身心素質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其生理器官,在這個時期正朝著較為成熟的方向發(fā)展,身體形態(tài),以及身體機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教師在進行田徑內容的訓練時,要根據(jù)田徑運動的不同項目,結合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從力量、速度、柔韌和耐力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體能,進行科學性的提升,切忌不能開展單一、大強度的訓練活動,確保學生體能水平的順利發(fā)展。
2.2系統(tǒng)性原則
在進行田徑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遵循系統(tǒng)性的原則內容。一方面,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當前的機能狀態(tài),以及學習能力進行清楚的認識,由易到難、由繁到簡的安排訓練內容,不能出現(xiàn)操之過急的教學問題,否則很可能會引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甚至是在課堂上造成運動損傷事故;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體能水平處在可逆的狀態(tài),像在力量素質的訓練中,訓練內容可以對學生的力量素質水平進行提升,但是當訓練活動停止的時候,現(xiàn)有的力量水平也會呈現(xiàn)出衰退的情況,肌肉力量下降,骨骼和肌纖維間的連接也會薄弱,所以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堅持長期訓練。
2.3靈活性原則
在訓練方法的選擇上,教師也應該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內容。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強調不怕苦、不怕累的訓練精神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訓練熱情進行調動,避免大家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些負面化的情緒。教師在開展訓練活動的過程里,可以根據(jù)大學生的一些訓練需求,安排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手段,比如有的教學內容需要設計一些摔、跌、失衡的訓練動作,或者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具有對抗性質的訓練動作,也可以利用游戲內容,讓學生以更加活潑的方式參與到訓練過程之中,盡可能強化學生的體能水平,幫助學生對田徑訓練活動養(yǎng)成足夠的興趣。
3.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要點分析
3.1開展多元的訓練模式
在高校田徑教學訓練過程中,針對體能訓練的內容,教師應該打破理論教育層面的范例,借助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引入一些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相異的課程形式,展開有效的體能訓練教學。
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變更,遵循多元化教學的初衷,盡可能從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像內容、組織、教學的方法、器械等,體育教師在對教學組織進行規(guī)劃的時候,要按照大學生的學習個性入手,比如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力表現(xiàn)比較充沛,喜歡自由活動,對于那些新鮮事物有較強的接納感,教師在開展訓練模式的時候,多引入變通性的內容,能夠取得更為不錯的訓練效果,像在體能訓練中,針對110米欄運動,教師可以創(chuàng)編一段繞口令,幫助學生掌握理論層面的內容;而在耐力跑的訓練中,也可以創(chuàng)設出特定的場景,借助運動器械設置“障礙”,強化學生的體能訓練欲望。
3.2引入合理的訓練內容
當代的大學生,大都具有旺盛的表現(xiàn)欲望,并且游戲與比賽的內容,與其年齡段的特征相符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引入一些合理的訓練內容,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在田徑教學的體能訓練中,游戲可以營造出豐滿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田徑課堂的跑步訓練中,以往的教學訓練模式,多是讓學生進行單一化的跑步,學生對這種訓練內容,大多是被動接受,久而久之,比較容易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競賽教學”的方法,將學生分為四個不同的群體,讓其進行“接力跑”和“追逐派”的訓練,并利用體操棒、實心球這些工具進行跨步跑,還有像“螺旋形跑”、“追打跑”和“Z形跑”等內容,都可以激發(fā)學生愛玩、愛動的天性,并促進其體能朝著更加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
3.3做好相關的訓練評價
在田徑訓練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學評價的內容,教師也應該給予相應的重視,根據(jù)體能訓練的要點,轉變傳統(tǒng)的考評思路,就學生實際表現(xiàn),盡可能給予中肯的評價,對其學習態(tài)度,要做出正面的回饋,強化過程評價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
在點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做出合理的引導。比如有的學生在訓練之初,體重高達100公斤,初次田徑測驗的成績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體能訓練,其成績取得了一定的提升,可能與標準的成績還有差距,但是教師面對這種情況,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的形式,應該將其表現(xiàn)納入到“及格”的行列之中,利用這種評價手段,是為了增強這類學生的訓練信心,贊揚其在課堂上作出的表現(xiàn);還有,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附加分的手段,對那些訓練成績進步比較明顯的學生,酌情進行獎勵。
3.4構建實效的訓練體制
在高校田徑訓練的課堂上,針對體能訓練的內容,教師也應該構建其相應的訓練體制,努力提升田徑體能訓練的實效性意義。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定理完善的教學體制,針對基礎訓練的內容進行強化,挑選出尖子生來實施更具針對性的訓練內容。
在訓練體制上,不妨就“基礎式”、“加強式”和“拓展式”的內容。在早期的“基礎式”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強調學生腿部、腰腹部的力量訓練,像長跑、慢跑和沙袋跑的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耐力;在“加強式”訓練中,可以安排學生展開不同程度和不同強度的訓練內容,像那些體能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短跑訓練,強化臂力和雙肩的聯(lián)系,增強田徑爆發(fā)能力,而那些身體素質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進行扎馬步和下蹲等項目的訓練,提升肌肉耐力;最后,在“拓展式”訓練中,可以引入拓展項目,比如跨欄運動,對學生大腿、小腿和臀部進行訓練,增強學生的體能訓練精神。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針對體能訓練的內容,教師應該把握相關的訓練要點,從基礎性的內容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具有實效性的訓練手段,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代寶奇.芻議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要點[J].田徑,2018(02):39-40.
[2]金宏偉.淺探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要點[J].藝術科技,2016,29(04):386.
[3]張燕波.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要點分析[J].運動,2015(21):95-96.
(作者單位:四川天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