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宵 張欣 王冬梅 唐秀娟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通過對山東省中歐班列發展環境的SWOT分析,以運輸服務體系構建為切入點,從政策、資金、基礎設施、標準化、物流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發展山東省中歐班列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運輸服務體系
自2013 年我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產業、產品和投資“走出去”的步伐。中歐班列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受益者,也是相關建設的實際參與者和推動者。一方面,中歐班列的常態化運營為中歐之間的物流提供了便捷的陸路通道,彌補了海運時間長和空運費用高的不足。另一方面,作為國際物流組織的新模式,班列沿途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依托于“一站式”服務、“一體化”通關、“全過程”監管的高效服務等實踐,中歐班列不僅可以大大節省跨國物流成本,也將提升沿線各國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班列發展概述
(一)中歐班列的含義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由于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運行時間短等特點,“中歐班列”為歐亞大陸的貨物運輸提供了新的運輸渠道,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運輸組織和協議合作的重要舉措。
(二)中歐班列的作用
1.促進沿線國家商貿經濟穩定發展的助推器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7600列,國內開行線路更是多達61條,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也增加到43個,能夠到達歐洲13個國家41個城市。隨著回程比例返程貨源大幅增長,開行班列的累計數字不斷增加,反映出“一帶一路”地區經貿往來、商品流通、市場交易的繁榮景象,也反映著沿線國家人民日益享受到中歐班列釋放出的民生經濟紅利。
2.各國間優勢產能共同合作的敲門磚
五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增進戰略互信,凝聚共識,國際貿易合作水平不斷增高。當前,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議。通過加強雙向投資與貿易的聯動,縮小各國經濟差距,實現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把各國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互補,互利共贏,共同分享發展的機遇。
3.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先遣隊
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建設五周年座談會上指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西部地區向西開放的通道被打通,東部沿海資金、技術、人才向西轉移的意愿會隨之增強,形成拉動、擴散效應。“一帶一路”是一條開放之路,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
4.升級了全球生產貿易供應鏈
物流鏈條效率的提升,增強了制造業管理分散生產系統的能力,拓展了貿易延展的范圍,改變了全球生產貿易的時空結構和組織形態。未來,伴隨中歐班列運輸效率的提升,特別是陸橋運輸鏈條與沿線國家生產貿易系統的深度融合,將有可能改變歐亞大陸地區的生產貿易格局,并加快促動全球生產貿易供應鏈條的再造。
二、中歐班列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歐班列發展現狀
目前中歐班列已經直通歐洲13個國家的41個城市。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已有成都、重慶、鄭州、武漢、蘇州、義烏、哈爾濱、長沙、連云港、沈陽、長春、營口、大連、廣州、廈門、烏魯木齊、蘭州、濟南、青島、臨沂等多個城市開通了中歐班列。2016年中歐班列全年共開行中歐班列1702列,同比增加887列,同比增長109%。其中,去程1130列、同比增長105%;回程572列、同比增長116%,回程班列比例已達到去程班列的51%。2017年中歐班列更是突破性增長,開行超過3000列,是2011年到2016年開行量的總和。
圖1 2012—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
(二)中歐班列存在的困難
在聯通東亞經濟圈和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中歐班列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引擎。同時中歐班列也面臨著以下的困難:
1.低價競爭不符合市場規律。中歐班列運行時間比海運大短,極大的降低了貨物的財務成本,中歐班列本應價格比海運高,但是目前報出的價格卻比海運還低。現在各大城市為了爭搶貨源,已經把價格壓低到脫離了市場規律,造成市場混亂。
2.部分口岸站通關效率不高。在離境入境的時候,以及在軌道標準改變更換火車的時候,這些都是影響口岸通關效率的因素。
3.沿途國家配套基礎設施落后。中歐班列途徑中亞、俄羅斯、東中歐、蒙古等國家,其中不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信息化程度低、多式聯運和分撥都存在很多困難,貨物倉儲、轉運不順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歐班列成本的降低。
4.中歐班列互聯互通難以實現。在歐亞大陸,盡管中國東、中部地區以及歐洲地區交通網密度已經很高,但是大陸內部以及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極度缺乏現代交通基礎設施,而且各國間技術標準不一,交通連通性較差。如果只有“聯”而沒有“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仍然面臨著巨大的障礙。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山東省發展中歐班列的SWOT分析
(一)山東省中歐班列發展SWOT分析
1.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山東省內的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聯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物流運輸條件,其距離日韓等國家較近。
(2)經濟總量大,貨源潛力大。山東是我國一個經濟發展的強省,其經濟總量一直居于全國前列,具有明顯的經濟總量優勢,使未來經濟發展有堅實后盾。其有多種品種在全國具有較強的優勢,如海爾、海信、浪潮和青島啤酒等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優勢。
(3)基礎設施完善。山東省內道路完善,交通便利,便于貨物運輸。省內交通、信息等領域互聯互通,網絡設施健全,為山東省發展中歐班列提供了有利條件。
(4)政府的政策支持。開放一直是山東行穩致遠的重要助力,山東省為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提出“高質量利用外資”“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等重要措施,依托海上絲綢之路促進沿海城市互聯互通,發揮東亞交通物流樞紐中心區位優勢。
2.劣勢
(1)運行成本高,依賴政府的扶持。簡單的一個集裝箱從我國中西部運到歐洲的成本是6000~7000美元,而在山東省,一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將遠高于這個數字,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走新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的價格比海鐵聯運要高出一倍。
(2)通關、質檢、多式聯運監管等配套服務不完善。山東省的開行的中歐班列都是幾條年輕的線路,其配套的基礎設施并沒有早期開通線路基礎設施完善。同時,開行的班列途經的城市和國家多達十幾個,各國間的通關繁瑣,其手續也很復雜。
(3)各個國家的鐵軌標準不一致,中歐班列在駛向歐洲的時候至少需要換軌兩次,降低了通行效率。
3.機會
(1)“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歐班列和中亞班列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把中歐班列作為踐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實現經濟“彎道超車”、從閉塞腹地變身為中國開放前沿的重要抓手,因此積極爭取開通,并給予大力支持。
(2)中歐雙邊貿易量將增加。歐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集團,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歐洲渴求著經濟繼續復蘇再繁榮,中國渴求與歐洲加強發展,在這種戰略機遇下,中歐經貿發展潛力巨大。
(3)海關對于中歐班列通關給予特殊照顧,通關效率加快。滿洲里、阿拉山口、二連浩特等口岸加快了對中歐班列檢查的速度,最快可以四個小時通關放行。
(4)古絲綢之路沿線經濟帶的國家都渴望與中國加強貿易往來,比如德國、俄羅斯、波蘭等,因為這是互利雙贏的合作。
4.威脅
(1)海運價格的下跌。中歐班列主要的競爭優勢就是其時間優勢,因時間優勢從而使得成本降低,而海運價格的下降將直接導致成本的降低。作為沿海城市的山東省,在慣性思維的作用下,海運成了第一選擇,并且青島港也是國內重要的港口。海運在運輸中的重要地位,也是阻礙中歐班列的原因之一。
(2)北極航線的商業通航。北極的夏季無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雖然未來北極大規模商業通航具體時間還不能確定,但是通航的條件越來越成熟。北極東北航線與中歐班列在貨物流向、起始點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無疑將是潛在的競爭對手。
(二)結論
中歐班列為山東省內的貨物輸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青島港的貨物、臨沂小商品提供了更大價值效益的通道。同時,其也存在著眾多劣勢與威脅,其中主要問題還是其在人們觀念中認為其帶來的價值不如海運,且中歐班列并未做到真正的利益最大化,目前中歐班列仍需要山東省政府的扶持。綜上所述,山東省發展中歐班列有著很大的優勢,其帶來時間成本的減少也為省內的商品走向歐洲提供了途徑。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山東省中歐班列運輸服務體系建設
(一)運輸體系內涵
1.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
2.網絡優化(Network Optimization)是指通過各種硬件或軟件技術使網絡性能達到我們需要的最佳平衡點。中歐班列的網絡優化就是鐵路網絡以及相關配套公路線路的優化,這也是中歐班列在山東省內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3.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信息平臺。整合國內相關行業、部門、企業信息資源,建設中歐班列信息服務平臺,逐步實現與沿線國家鐵路、海關、檢驗檢疫等信息系統的電子數據交換與共享,打通物流信息鏈,打造“數字化”中歐班列。
4.綠色運輸(Green Transportation)是指以節約能源、減少廢氣排放為特征的運輸,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二)山東省服務運輸體系的優化策略
1.政策的支持
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的力度,保障通道、樞紐等建設用地。落實相關稅收政策、執行相關稅收協議,清理合規的口岸收費,加大對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口岸建設和運行支持力度,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制度,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水平。利用領事磋商等渠道,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
2.資金的支持
在遵循多邊程序和市場化規則的基礎上,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投資機構,在規定業務范圍內支持中歐鐵路通道和節點建設支持重大動植物疾病疫情防控和交流合作。發揮個類投融資基金作用,鼓勵境內基金機構“走出去”,以股權投資、債務融資等方式支持中歐班列建設。
3.基礎設施的發展
山東省不斷公路、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連接鐵路,做到水鐵、水公鐵等多式聯運,提高中歐班列的通暢程度。大力發展物流信息技術,打造中歐班列信息平臺,提高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準確性。
4.物流標準化的發展
物流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各分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準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實現綠色運輸,改善運輸質量。
5.多式聯運的發展
山東省地理位置優越,擁有著眾多的天然海港,通過這些海港可以將近洋的貨物從日韓等國運到青島,聯合海運再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抵達歐洲各地。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可以有效減少各個環節中辦理手續的時間,從而達到提升提高中歐班列速率的目的,解決中歐班列中現有的一些問題。
6.物流人才的培養
在中歐班列中現用的人員并不一定都具備專業的物流知識,這也就導致了物流效率低下。在工作中,應當對物流操作人員進行有效的物流知識教育培訓,通過教育培訓,提升物流專業人才的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升物流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中鐵總打造中歐班列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10-31.
[2]中歐班列助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9-22.
[3]許英明.“一帶一路”戰略視角下中歐班列發展路徑探討[J].西南金融,2015(10):70-73.
[4]林備戰.“一帶一路”戰略下中歐通道建設發展建議[J].港口經濟,2016(02):24-27.
[5]王楊堃.“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班列的戰略功能及保障機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17,13(03):61-68.
[6]張國伍.“一帶一路”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研究——“交通7+1論壇”第四十四次會議紀實[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6,16(05):1-13+241.
[7]李佳峰.“一帶一路”戰略下中歐班列優化對策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38(05):41-45.
課題來源
山東英才學院大學生專項課題,課題編號17YCYBXS27
作者簡介
從華宵(1996.01–),男,漢族,江蘇揚州人,學生,專業物流管理;
張欣(1996.10-),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學生,專業物流管理;
王冬梅(1996.12-),女,漢族,山東濟寧人,學生,專業物流管理;
唐秀娟(1996.12-),女,漢族,云南曲靖人,學生,專業物流管理。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