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依法治國新局面的不斷開創,律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時,律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也越來越受社會關注。作為國家法律的踐行者,律師的職業道德水平關乎著國家法律的尊嚴。因此,本文將以依法治國為時代背景,對我國律師職業道德的現狀加以分析,試探析出有利于加強我國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依法治國;律師;律師職業道德
律師在我國的法治建設中起著橋梁性的作用,是連接統治階級意志與百姓生活的紐帶。現實生活中,不免還存在著部分律師職業道德失范的現象,這樣的現象不僅影響著案件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更與我國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嚴重不符。本文將從多角度進行剖析,歸納總結出加強我國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對策。
一、依法治國視域下我國律師職業道德概述
(一)依法治國的內涵及基本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不會因人主觀意志的改變而改變,區別于封建社會的“人治”思想,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表現。要做到依法治國就要求在立法、司法、執法等各各方面進行嚴格把控,切實保障人民的合法利益、懲治違法犯罪、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維護國家的權威尊嚴。
(二)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及主要特征
律師職業道德即律師在從業時所應具備的基本行為規范,該規范并沒有明確的標準,而是靠律師自身的素質修養與社會輿論的監督加以約束。作為一名律師除了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以外,更應當時刻將忠誠、為民、法治、正義、誠信、敬業等優良品質牢記于心,不斷警醒自己,進而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
(三)依法治國視域下加強律師職業道德的重大意義
加強律師職業道德的建設是優化律師隊伍的必然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環節,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有效舉措。律師隊伍職業道德的提高才能確保國家法律發揮其正當的作用,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進而帶動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二、依法治國視域下我國律師職業道德的現狀
(一)我國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取得的成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積極引導,人民的權利意識不斷提高以及法治文化的不斷深化,律師職業道德的建設也取得了諸多方面的成就。律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上升為了法律規范,增加了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對道德規范的重視度,一系列表彰制度的建立為加強律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起到了激勵作用。
(二)我國律師職業道德失范的表現
然而,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仍有部分律師在執業中存在失范的行為。同行之間的利益競爭存在于各各行業之中,律師也不例外,這就導致了一些律師追名逐利的后果,也存在著部分律師由于自身素養原因缺乏理想,做出知法犯法等一系列讓社會所不恥的行為,更有一部分律師因業務不精而拉低了律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依法治國視域下我國律師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
(一)商業環境負面影響
律師與當時人的關系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商業化時代,一些律師會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不擇手段,而同行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也會造成律師心理上的不平衡,導致形成一些惡性的市場競爭行為。面對物質的誘惑,部分道德底線低下的律師便會打破原則追求利益。
(二)個人職業信仰缺失
律師的職責是幫助陷入困境中的人們伸張正義,在社會關系中定紛止爭,是一項神圣而光榮的職業。但是現實生活中,部分律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職業的神圣性,往往被眼前的事務所蒙蔽,缺乏思想高度與職業信仰。因此,這類律師在面對選擇時沒有職業信仰作為指引,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職業道德失范的行為。
(三)學習教育相對薄弱
在2018年我國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改革以前,我國實行的司法考試制度允許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參加考試,因此存在大量的非法學專業出身的學生通過短期的培訓或應試式的學習通過了司法考試,進而進入律師行業工作。這一部分律師缺少對法學系統的學習,對法律理論及法律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導致在實際執業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體現法律精神所在。其次,律師培訓太過浮于表面、律師自身學習不夠深入也是重要原因。
(四)律師執業環境欠佳
律師作為國家法律的踐行者,其自身權利確沒有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我國雖制定有《律師法》,但當《律師法》與其他法律沖突時就很難發揮其作用,導致律師的權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取證難、調查難等情況。另外,我國的司法不夠獨立,在有行政部門等對案件加以干涉的情況下會導致律師利益受損。
四、依法治國視域下加強我國律師職業道德的對策
(一)提升律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一名律師,首先應該從思想上認可尊重國家法律,維護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執業過程中守護法律的底線。其次,律師不僅僅影響著案件的進展與結果的輸贏,更深層地影響著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命運,因此律師必須樹立執業為民的服務理念,爭取利用所學回饋社會。最后,“人無信而不立”,誠信對于律師而言尤為重要,要恪守誠信的原則追求法治的公平正義。
(二)培養律師執業能力和修養水平
為提高律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可以將對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的培訓作為必修環節。培訓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地區或局限于國內,而應該拓寬律師培訓的交流平臺,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等方便快捷的方式提高培訓效率。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等相關組織也應對律師職業道德的建設予以必要的資源共享,定期舉辦培訓講座與交流會等。
(三)健全外在監督及維權體制
律師職業道德的加強只靠自我的約束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外界監督機制的有效管控,建立健全的獎懲體系,樹立積極的模范加以引導,對執業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懲戒,加強律師的榮辱意識。另一方面,也要增強律師自我權益的救濟途徑,律師是為當時人爭取合法的權益,當律師自身的權益受阻時當事人的權益更難以保證,問題在正規渠道得不到有效解決時就很有可能走向偏頗。
(四)改善律師的執業環境
近年來,律師這一職務也飽受爭議,無論是警察與律師之間的“羅生門”事件還是律師遭當事人報復,這些都反映出了律師這一行業大環境中還存在著不穩定因素。進一步提高律師的司法地位,改善其內部執業環境,創建出有利于律師的輿論環境,這些舉措都對規范律師這一職業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其中法治的建設與加強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法治的完善離不開律師的推動作用,因此律師要有時代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加強理論水平,提高專業技能,為法治事業的健全與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正敏.“仁”與律師職業道德的規范與養成[J].智庫時代,2017(05):88+91.
[2]黃可.淺析中國律師職業道德扭曲的法律現象——以“李莊案”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7(10):59-60.
[3]王俊峰.堅守律師職業道德 培育法律職業精神[J].中國律師,2017(02):62-63.
[4]王進喜.加強律師職業行為規范建設 夯實法律職業共同體基礎[J].中國律師,2016(12):30.
作者簡介
邢程(1996.3-),男,漢族,河南新密人,鄭州工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2017級法學(專升本)專業在讀學生。
(作者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