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就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對城市形象與影響力的影響進行研究,旨在為旨在讓大家重視馬拉松賽事的開展更好的促進城市形象和影響力。
關鍵詞:大連;馬拉松;城市形象;影響力
2018年5月13日,第31屆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在東港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始創于1987年,是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已被國際路跑協會、中國田徑協會列入國際標準的馬拉松賽事。經過不斷積累提升,大連國際馬拉松賽集國際性、群眾性、競技性和社會性于一體,已成為競技的舞臺、城市的盛會、市民的節日、對外交流的平臺,享有“中國四大馬拉松賽”和“中國最具傳播影響力賽事”的美譽。本屆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以“相約大連,激情奔跑”為主題,共設7個大項、14個小項,包括男、女個人馬拉松,馬拉松團體賽,男、女馬拉松接力,男子輪椅馬拉松,男、女輪椅半程馬拉松,男、女10公里健身跑等。展現了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的魅力,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提升全民健身水平;在全方位展示大賽盛況的同時,用心、用情講好大連故事,使這一賽事成為展示城市形象、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響力的重要載體。
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和我市共3萬多名運動員參賽。本屆賽事理念為“不忘初心,永不止步”,那就是永不止步地向前奔跑,跑進城市美好的風景中,跑出馬拉松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本文就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對城市形象與影響力的影響研究,旨在讓大家重視馬拉松賽事的開展更好的促進城市形象和影響力。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對城市形象與影響力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維普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就“馬拉松”主題進行文獻檢索,查閱有關體育賽事、體育經濟學、體育傳播學、體育營銷學等方面的著作及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1.2.2邏輯分析法
對大連國際馬拉松賽開展對城市形象與影響力進行全面的理論分析,結合目前馬拉松賽事國內的發展現狀,對大連市馬拉松賽事如何發展、怎樣與城市定位,發展相協調,促進城市名片的開展,提出具體的策略建議。
1.2.3專家訪談法
本文通過對具有豐富經驗的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的負責人、記者、管理者、有豐富觀賽經驗的馬拉松迷、馬拉松論壇自身評論員進行采訪,根據預先設計好的提綱進行了靈活的訪談。根據研究主題,對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的社會反響、城市形象與影響力提升進行了廣泛的訪談。在聽取資深主辦者、記者、體育迷的意見后,做出整理歸納后,啟發思路,豐富了研究內容。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發展現狀
2.1.1 大連國際馬拉松賽辦賽背景及特點
國際馬拉松起源于 1983 年。國際奧委會在主席薩馬蘭奇主持下,成立了大眾體育委員會。其宗旨是使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社會經濟條件的人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這一宗旨真正體現了顧拜旦男爵對《奧林匹克憲章》的詮釋:體育是一種人權,體育關系到人的教育、價值觀的形成。大眾體育委員會確定在每年的 6 月 23 日舉辦“奧林匹克日”長跑活動。這項活動于1987 年在全球 45 個國家的主要城市開展,中國大連就是其中之一。
1987 年 5 月 17 日,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的倡導下,中國田徑協會和大連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大連國際萬人馬拉松賽,在大連市斯大林廣場(現人民廣場)鳴槍起跑,至此大連國際馬拉松賽正式“起跑了”。大連國際馬拉松自 1987 年以來,是我國唯一不間斷的跑到今天的城市馬拉松賽。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綜合性,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的項目設置除了常規男、女全程馬拉松項目外,還設不同類別、距離的項目,成為殘疾人與健全人同場競技,競技性與群眾性相結合的綜合性馬拉松賽事。國際性,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吸引了亞、非、歐、美、大洋洲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充分體現了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的國際性。競技性,每年比賽都有眾多國內外高水平運動員來連參賽,屢創佳績。群眾性,在眾多高水平專業運動員參賽的同時,普通市民、外賓、游客和學生也參與其中。此外,眾多在連企業積極組隊參賽并組織員工給運動員加油助威,將參與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作為培養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
2.1.2 大連國際馬拉松競賽組織現狀
大連國際馬拉松職能部門細分為 12 個部門,參與單位主要包括:紀律檢查委員會由體育局紀檢組紀檢監察室、財務處和黨政機關構成;辦公室由體育局群體處、體育局辦公室、大連市氣象臺和體育總會構成;外聯部由旅游促進國際聯絡處、信訪辦、老干部辦公室和旅行社構成;宣傳部由大連市廣播電視臺、市委宣傳部、人事監察處和各家報紙構成;群工部由大連市文體局和群體處聯合構成;接待部由訓練處、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外事辦公室、殘疾人康復教育活動中心構成;場地器材部由大連市人民體育場、金州新區管委會、市體育館、電業局和大連市城建局構成;安全保衛部由大連市公安局和大連市交警支隊構成;醫務部由大連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和市衛生局構成;市場開發部由大連市體育局產業法規處等三家體育局下屬單位構成;交通保障部由交通局、金馬快軌運營分公司、公交客運集團構成;競賽部由體育局競賽處、馬拉松辦公室、職工體育協會和殘疾人康復中心構成。大連國際馬拉松共設置了 12 個職能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分工。其中競賽部主要負責接受并匯總統計參賽人數,設計總日程,安排賽場及競賽指南,還包括裁判員的選調與分配等工作。場地器材部負責器材統計和購置等問題,包括裁判員的服裝和參賽運動員的獎品。宣傳部包含著外界媒體與賽事自身的聯絡員,在賽事前、中、后期做好賽事的宣傳工作和相關報道。安全保衛部是維護現場秩序,提供交通服務的機構。
2.1.3 大連國際馬拉松競賽項目的設置
本屆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以“相約大連,激情奔跑”為主題,共設7個大項、14個小項,包括男、女個人馬拉松,馬拉松團體賽,男、女馬拉松接力,男子輪椅馬拉松,男、女輪椅半程馬拉松,男、女10公里健身跑,迷你馬拉松等。
2.1.4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獎勵辦法
獎勵制度是體育競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方面還是在吸引優秀運動員參賽方面,獎勵可直接刺激運動員。大連國際馬拉松的獎金及獎勵辦法是分別錄取前八名。除了相對應的獎金,第一名還獲得冠軍杯和紀念杯。前八名選手還頒發獎牌和成績證書。
2.2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對城市形象與影響力的影響分析
2.2.1打造全民馬拉松日,促進全民健身的城市體育文化。
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不止是一次體育的競技,更是一次市民的狂歡節。溫馨慈愛的“親子馬拉松”、意志體現的“輪椅馬拉松”、體現挑戰極限的全程馬拉松等,場外啦啦隊,全程都在為運動員吶喊助威,這些“為馬拉松喝彩”的系列活動,一次又一次在大連掀起全民體育娛樂的高潮。廈門大連市把國際馬拉松賽事辦成大連人民的節日。給全體市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健康的生活,同時給大連市人民帶來了自豪感,大連馬拉松成為大連市向全世界展示風采的一扇窗口。
2.2.2集中城市最美麗的代表性地段,展示城市形象
大連31屆國際馬拉松賽事進一步優化線路、升級賽道,途經城市城市最繁華、最美麗或最有特色的地段,主要地標建筑和廣場,豐富了跑者的視覺體驗,系統地呈現了城市的特色與風貌。
2.2.3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助推城市影響力
馬拉松賽事的參與者中,很多需要從其他地區到大連參加比賽,這對于經濟要求較高,人均收人的增加正好增加了這些人的比例,使得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具有了發展的條件。
大連位于迂東半島南端,是我國著名的旅游熱點城市W及避暑勝地,是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大連作為東北的旅游、經濟窗口,在東北的突出地位不言而喻;浪漫之都、時尚大連的印象深入很多人也中。城市定位使得大連國際馬松具有天然的國際性、浪漫性W及海洋性。如果善加利用,大連的旅游資源會成為助推馬拉松成長的動力因素。同時,馬拉松運動的號召力又能促進大連的旅游開發,良性循環將促進這一地區體育業的發展。
3結論與建議
大連市國際馬拉松賽事有悠久的歷史,較完善的競賽組織機構,項目設置多元化,發展較好。比賽的成功舉辦向大家展示了大連城市魅力,提高了城市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丁一.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市場化運作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06:19-21.
[2]陳珊,鄒文華,劉月玲.上海國際馬拉松和上海城市品牌捆綿營銷策略[J].體育科研,201么02:50-54.
[3]馮委婷.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化].沈陽體育學院,2013.
作者簡介
陳科寧(197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體育工作部,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
(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