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鳳蓮
摘 要:楚漆器裝飾藝術是一種深根植楚文化之中的意識美學與物質實用性完美結合 裝飾藝術,具有很高的歷史傳承性和民族地域特色,本文主要探究湖北楚漆器裝飾藝術的文化意蘊、裝飾紋樣、紋樣的組合形式、裝飾方法以及用色選擇在毛衫設計中的應用方式,力求將其獨特的藝術特征融入到毛衫設計中,進而達到對傳統技藝進行創新性傳承的目的。
關鍵詞:楚漆器;裝飾紋樣;毛衫設計
近年來,"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十三五規劃"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提出,中國從加入世界體系的跟隨者逐步轉變為中國作主導帶動周邊及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領航者,因此各個行業也需從跟隨西方的制造者轉變為自主創新的引領者,中國文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服裝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服裝設計品牌對中國文化的詮釋,在國際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認可,作為從事毛衫設計八年有余的設計者,比較了解毛針織行業的整體情況,近年針織產業集如濮院、大朗、洪合、海陽、清河等都加大針織品牌的推出,注重原創設計,在科技、創新、時尚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在弘揚傳統文化及構建相關品牌方面還比較欠缺,因此,構建一個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毛針織品牌,不僅有利于毛針織服裝行業的發展,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動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傳播。楚文化有很濃郁的藝術特色及地域色彩,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為總體特征,楚漆器在其文化體系的影響下,其藝術特色獨具一格,其裝飾紋樣亦蘊含著傳統楚文化中的內在精神特質,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造性,近期,湖北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充分說明了楚式漆器的價值。選擇楚漆器裝飾紋樣作切入點,逐步探索其與毛衫設計相結合的方式方法,為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
1 楚漆器裝飾藝術的文化底蘊
楚漆器裝飾藝術之所以呈現出的獨特藝術形式與楚文化相生相息。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的一種區域文化。楚文化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是兩個大小套盒的概念:歷史學上的楚文化,則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合;考古學上的楚文化,以體現在考古遺物上的為限,主要指物質文化【1】。《周易》中寫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楚漆器作為“形而下”的物,是楚人由“器”到“道”轉化的完美體現。楚人所生活的環境是楚漆器裝飾藝術的意識來源,“紋飾”被加持了神圣的思想內涵。楚人用“紋飾”來表達雙眼所見但是不能理解其原由的自然現象,進而對這些紋飾產生崇拜心理。《國語·鄭語》和《史記·楚世家》中都有記載,說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為火神,楚人的一系列的活動都離不開火,因此楚文化融入了火的意識來源,火為赤色,因而楚人在色彩上尚赤,其風格大膽奔放,色彩熾熱艷麗,楚漆器裝飾中大量地運用紅黑色為主要的基礎調,與其崇火有很大的關系。楚人尚鳳,在楚人看來,鳳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神鳥,在楚漆器裝飾上大量的鳳紋以及鳳的雕像足以說明一切。《漢書·地理志》記載:“楚地…信巫鬼,重淫祀。”“信奉鬼神是人們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迷信和理智的混合物,楚人將事鬼敬神作為填補對千姿百態的自然現象的知識空白所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楚人崇巫的思想在漆器制品上給與了充分表現,從漆器胎體工藝上通過粘連、拼合等工藝制出各種造型,并將不同動物的部位進行符合,其實物亦真亦幻,如湖北江陵雨臺山出土的漆木雕鳳鳥虎座,腳為虎,翅為鹿角,身為鳳鳥。在漆器裝飾紋樣上出現了巫師作法等圖樣。楚人知音好樂舞,楚國的樂舞,借助于動的聲和態,抒發了楚人的藝術情懷,彰顯了楚人的藝術素養。楚人的舞態及樂聲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消失,但確凝結在出土的器物上,纏繞在文獻的字里行間,在楚漆器裝飾藝術中,有諸多描述樂舞的裝飾圖案,迄今所見的最精彩的樂舞場面,首推曾侯乙墓出土的鴛鴦漆盒,其腹部正中的樂人正敲打建鼓,左邊是戴冠佩劍長袖飄舉的舞人,正伴隨鼓聲的節奏偏偏起舞,其畫面惟妙惟肖,將樂舞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楚文化鼎盛時期,天文、歷法以及哲學思想開始發展,儒家和道家思想開始盛行,對楚人的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漆器上的具體形式為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其表面的天象圖,內容涉獵環繞北斗星的二十八星宿等天象學內容,東北兩側繪有青龍和白虎,亦繪制了夸父追日等神話故事,充分說明楚人的天道思想。另外青銅、冶鐵技術的發展對漆器的影響逐漸增強,風格豐繁復雜,進而推及漆器,復雜的裝飾紋樣及器物造型可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龍紋漆豆上窺見,紋飾極其繁雜,造型跟青銅器極其相似。漆器裝飾藝術的精神內涵與楚人的詩詞歌賦以及主流審美取向也有密切的聯系,裝飾上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楚漆器上飄逸的鳳尾紋、人獸合體、人御神龍,充滿了浪漫氣息以及神秘色彩,屈原創造的《九哥》,上至九天云日,下到山川人鬼,無不體現著巫風神話的影子,意識形態在對物的創造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楚文化影響下的楚漆器裝飾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和精神內涵、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結合的產物。充分你體現了楚人深刻的審美思想和審美境界,彰顯了楚人頑強不息的生命力和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以和諧自然的形式表達無法用言語描述的心靈意識及生命韻律,楚漆器裝飾藝術中所描繪的紋飾即有現實日常的生活,也有光怪陸離的神話傳說,體現了楚人思想意識的超越性和穿透力,對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以至于幾千年后的今天,人們還為之傾倒。
2 楚漆器裝飾藝術的裝飾范式在毛衫設計中的表達
楚漆器楚漆器裝飾藝術的表現手法多為寫實和寫意。寫實主要是指直接將客觀存在的物直接描繪在器物之上,寫意則是將物經過意識加工之后再進行創作,既是意識加工之后的杰作。設計師在進行楚漆器裝飾藝術與毛衫設計相結合進行創作的時候,亦可以采取以上兩種手法,在圖案、色彩、材質等各個方面充分采用這兩個法則,從楚漆器裝飾紋樣中直接選擇素材,將其融入到毛衣之中,或者將其進行思維加工結合現代消費審美進行設計制作。
毛衫設計包括材料、組織、色彩、款式等設計,在材料上,在與楚漆器裝飾藝術相結合的時候,可以將楚漆器裝飾材料的特點作為選擇毛料的參考依據,漆器材料天然環保,選擇毛料也可以借助這一環保天然的理念,目前市面上環保天然的毛料品種較多,選擇余地頗大,這有利于進行此項目的實施。在組織上,毛衫的組織肌理設計是實現創新設計的關鍵手段,不同的組織肌理各具特色,凹凸、平整、條紋、凈色、鏤空、厚重、輕薄、層疊等,而楚漆器的裝飾手法亦是漆器創作的關鍵所在,髹漆彩繪、平涂線描、榫卯雕刻、不同材質的運用等,將兩者的特點結合取拿,必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毛衫外觀效果。在色彩上,毛衫的色彩在沒有織造設備限制的情況下,顏色可以多種多樣,運用間條、提花、掛毛、撥花、冚毛等工藝織造方法,可以讓色彩呈現不同的韻味,楚漆器的色彩大部分呈現黑紅兩色,也有金、銀、黃、白、綠、藍、紫、褐等多種色彩的綜合運用,但基本都在與黑紅兩色上進行搭配運用,在進行楚漆器裝飾藝術與毛衫相結合的設計中,可遵循此特點,加以創新及結合流行色進行設計創作。在款式上,現代的毛衫款式遠遠打破了傳統的局限,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各種奇特的款式都可以制作,手工、機械、都可以位置助力,楚漆器的款式豐繁多樣,可以借鑒部分造型,但切記依葫蘆畫瓢,拋開純毛織藝術服裝的創作來講,毛織產品需要實用性與可穿行,這就需要進行意識層面的加工。
總的來說,楚漆器裝飾藝術集楚人的智慧與創造與一身,經過時間的洗禮,仍然閃耀在中華文明之中,足以說明其藝術風格之獨特,文化底蘊之深厚,為現代的設計者們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源泉,在各個方面對其發揚與傳承,都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發揚與振興,而毛衫作為消費者必不可少的穿著服飾,與楚漆器裝飾藝術進行結合設計,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產品,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的毛衫品牌注入文化的力量,任重道遠。
3 基于楚漆器裝飾藝術的毛衫產品設計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基于楚漆器裝飾藝術進行了毛衫產品設計實踐,并將制作出的產品投入市場,進行終極考驗。在眾多楚漆器中,選擇湖北荊門包山出土的漆盾作為素材,其裝飾手法獨具魅力,漆盾作為楚人對外作戰中防御型兵器,給人帶來安全感,漆盾的紋樣采用了適合紋樣,圖樣跟隨漆盾的形狀巧而繪之,線條回旋流暢,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紋樣的完整性,特將其放置與后幅。此款設計采用了簡潔的外批款式,在制作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體現產品的品質及圖案的效果,毛料選擇上特意用了2/32NM 100%Tencel萊賽爾天絲①毛料加2/140D的光絲織造,針種選擇毛衫制造中較細的針種14針,織造設備為全自動國產慈星雙系統針織電腦橫機②,款式簡潔,結合楚漆器繁復回轉的圖案,簡而不單。衫身前幅組織為單邊加曲線底針,后幅(圖e)下半部分組織為單邊,中部為五條一轉半底針,形狀與前幅對稱,后幅上半部分為2條天絲加一條光絲芝麻底提花,圖案部分稍厚,其余空白部分偏薄,拉開了圖案的層次,呈現凹凸的效果。顏色借鑒了漆器的紅色加當季的流行色,采用環保染染成的暗橙色,給人以沉著溫婉的感覺。最終呈現的出的的毛衫產品如(圖f).
4 結語
楚漆器裝飾藝術作為楚文化的代表性藝術符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質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及很高的再創性,將其與毛衫設計相結合,一方面可以起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另一方面亦是對毛織行業品牌注入了文化附加值,在缺乏獨創性的毛織區域品牌中,可以構建極富區域文化的獨特品牌,提高品牌辨識度,在越來越追求個性及精神需求的現代消費市場中,能滿族消費者的需,亦在國際化市場競爭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參考文獻
[1] 張正明《楚文化志》[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2-3.
[2] 李正光《楚漢裝飾藝術集 漆器》[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3] 陳振裕《楚文化與漆器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3.
[4] 王祖龍《楚藝術圖式與精神》[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5] 程丹,楚風俗影響下的楚漆器藝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
[6] 胡婷,楚文化視覺藝術形態對區域性服飾設計的啟發[D],武漢紡織大學,2013.
[7] 徐四清,基于傳統文化的“漢派”針織服裝企業文化建設[j].紡織科技進展[J],2012(2).
[8] 沈雷、陳國強,針織毛衫設計發展[,紡織導報,2010,
[9] 尹艷梅,時尚毛衫設計中組織的創新應用,毛紡科技,2010.
注釋
①天絲,是最開始掌握萊賽爾生產技術的蘭精公司在中國注冊的商標。天絲是代表萊賽爾纖維的一種,而且只是蘭精公司的萊賽爾纖維。其材料綠色環保,符合社會所提倡的環保健康理念。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