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霞
摘 要:三產融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現代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調查研究發現,總體規模不大,業態發展不均衡,內部結構不夠合理,集聚帶動力弱嚴重制約了長豐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了充分城鄉融合發展,因此,需要在擴大總體規模、均衡發展、優化內部結構、提升集聚帶動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以推動長豐現代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城鄉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業;三產融合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現代服務業是聯系生產和消費的紐帶,提升整體經濟素質和運行質量的戰略舉措,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以長豐縣現代服務業為調查對象,以城鄉融合發展為背景,探討縣域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一、長豐縣現代服務業發展基本狀況
2007年,合肥市提出了“14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北城新區被規劃為合肥市“141”發展規劃中的4個組團之一。2012年,合肥市區劃調整,隨之對原規劃進行修編,提出“1331”戰略發展規劃。在這一規劃中,北城新區被定位為“1331”中的第一個“1”,即主城區的一部分。近年來,長豐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建成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在建建成商品房面積約2500萬平方。由于城鎮化發展較快,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加快服務業發展,對完善新區城市功能,推進城鎮化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北城新區物流業發展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在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呈現了健康的發展勢頭。目前,現代物流業發展步伐加快,2012年,由香港藍山集團投資120億,占地1291畝興建的寶灣物流項目,已建成運營。新項目正在選址;潤恒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也即將供地;規劃了崗集物流園區。
(二)現代商貿服務業的快速興起。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北城商貿服務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已建成世紀城30萬平方的購物中心,規劃批準建設的各種風格的五星級酒店4個,其中世紀金源大飯店已建成運營,萬創云谷,京東等互聯網電商項目也紛紛簽約北城新區。
(三)文化旅游業的做實做強。文旅產業是新區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們立足于把北城新區打造成省城居民休憩旅游度假的后花園,培育成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現已建成元一高爾夫,臥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園,豐樂生態園等4A景區。盡管北城新區旅游業經過近幾年開發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基礎,但與濱湖新區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嚴重制約著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如政府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經費投入不到位,對外客源市場開拓不力,旅游對外影響力不大,甚至已建成的園區也閉園謝客,造成旅游資源浪費。
二、長豐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長豐現代服務業發展仍然存在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發展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新興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嚴重影響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
(一)總體規模不大。近年來,雖然長豐現代服務業創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逐年上升,但對全縣經濟增長總貢獻率仍然較小,其規模效應不能彰顯。
(二)業態發展不均衡。城市化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城鎮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載體,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城鎮化的進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反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帶動服務業的發展。為了加快長豐城鎮的建設,近年來長豐重點加快房地產以及與之配套的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隨著全縣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就成為長豐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三)集聚帶動力弱。目前,長豐現代服務業企業單位規模小且分散,缺乏帶動力強的大中型企業。小而分散化的服務業,難以形成強大的集聚輻射的規模效應,導致其集聚帶動力嚴重不足。集聚整體規模較小,還沒有形成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集聚區,這也使得生產性服務業對現 代服務業以及區域產業轉移的貢獻度大打折扣。[1]集聚帶動力不足嚴重制約了長豐三產的深度融合,影響了城鄉融合的速度、程度和效度。
三、推進長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領導,合理規劃,科學定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目標
黨的領導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組織保障。現代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增長潛力大、應該加快發展的產業,要把現代服務業放到新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來抓。因此,就必須要進行合理規劃,堅持“前瞻、系統、配套、引領”原則,注重彰顯特色、突出稟賦個性,修編全縣現代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順應城鎮化快速推進趨勢,高度重視城鄉融合發展中現代服務業中存在的問題,按照“優化布局、做強做實、提升規模、確保效益”原則,結合各地實際規劃編制工作,及時調整優化縣域現代服務業布點規劃。需要結合長豐縣域及其周邊區域資源要素稟賦、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根據城鎮特征及功能定位,統籌規劃引導現代服務業適度集聚,形成差異性互補性和特色突出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二)突出重點,差異化發展,引導縣域現代服務業態均衡發展
國際都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實踐表明,現代服務業集聚水平與地區經濟效應正相關,但集聚度過高超越資源環境條件承債能力也會帶來負外部效應。針對現代服務業中企業集聚結構較差現狀,創新金融服務,升級信息服務,做強物流服務,做好科技服務,提升企業集中度,改善行業集聚結構,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增強現代服務業的區域輻射力和影響力,提升地區競爭力和競爭。優化現代服務業區域共生發展環境。建立縣域內城鎮之間以及縣域之間多層次互補性共生、互動性共生和協調性共生關系,促進現代服務業區域共生發展。[2]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采取“政策引導、市場運作、依靠農力、多元投資、重點扶持”措施,多元發展,鼓勵新型現代服務業業態的發展。發展法律、會計、評估、審計、信息、咨詢、租賃等中介服務業,積極發展與城市相配套的優質產業,特別是生產性現代服務業。降低準入門檻,加強各項收費管理和監督檢查,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環境。對不同行業的空間集聚程度及行業內企業集中度,要求從實際出發,遵循行業特點及市場需求特點,在不同城市合理進行專業化與多樣化選擇。在提升現代服務業在本區域的共生能力的同時,還應當與周邊區域形成良好的產業共生關系。發揮城市之間產業綜合協作能力優勢,參與區域之間乃至全球產業鏈的競爭,拓展現代服務業市場生態圈。
(四)推進結構性改革,構建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體系
隨著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推進,在以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的基礎上,探索創新現代服務業同其他產業之間雙向延伸與滲透、互動與融合的橋梁和模式,引導建立現代服務業在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服務業利益共享與分配機制,促進縣域新的服務業區域集聚同其他產業協同集聚發展,構建具有新動能、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生態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苗.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與區域產業轉移的耦合關系研究——以皖江城市帶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4(3).
[2]沈小平,江娜平.產業轉型時期珠三角現代服務業集聚分布差異與政策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17(13)
(作者單位:長豐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