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統一意志的思想方法和構成了一個科學而又系統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法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對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意義,而且具有正確的方法論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方法論體系,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原則。這種方法論,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觀點,生發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治國理政提供了方法指引。以人民為中心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承和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堅定的人民立場,創造性的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有力的彰顯了歷史唯物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擺在各項工作的第一位置,并在實際工作中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改進黨的作風、加強和改進民生、提高執政為民能力水平等實際行動,融入改進黨的作風、提高執政為民能力水平等治國理政諸要素之中,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價值指引和行動方向。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治國理政中的方法論意義。
二、統一意志的思想方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著科學的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強調統一全黨的意志,確保全黨看齊中央、緊跟核心,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的根本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體現為從我國的客觀實際出發,對我國現階段的新要求新特征新情況作出科學的研判。從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客觀實際出發,習近平總書記實事求是的對我國發展的具體作出了實事求是的科學判斷。他指出,一方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2]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并呈現出一系列階段性特征,我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對我國發展的客觀實際的科學判斷深刻彰顯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精神氣質;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根本要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加復雜和嚴峻,習近平總書記以各個領域重大問題為導向,扭住深層次矛盾和重點難點問題持續發力、精準發力。正是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為目標任務,才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重大成就;三是堅持“五大思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特別注重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這五大思維來分析解決治國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戰略思維把全局,用歷史思維觀大勢,用辯證思維抓根本,用創新思維促發展,用法治思維求善治。“五大思維”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是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有力思想武器,是團結全國人民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統一意志的思想方法。
三、總攬全局的工作方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講是什么、怎么看,又講怎么辦、怎么干,始終貫穿著科學的工作方法。主要體現為以下三種工作方法:一是堅持調查研究,重視實踐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3]調查研究是為了做出某些決策,對實際國情進行實地、深入的收集和分析數據,除了必須要做到以實踐為基礎收集真實材的調查料之外,還必須對收集來的材料進行思維的加工,以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做到對客觀實際進行研究。調查研究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習近平一直堅持的優良工作作風,自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基層考察調研50次、累計151天,縱橫跨越中國版圖,從調研中發現新情況,從調研中總結新經驗,從調研中認知發展規律,從調研中悟出新思想、產生新理論、形成新措施、謀劃新戰略。可以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他從不斷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中得來的,是實事求是的結果。二是堅持抓鐵有痕,真抓實干。習近平指出,“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4]真抓實干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總體工作方法。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當選為總書記后,于2013年11月到山東考察時提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要求。2014年10月,習近平曾作出這樣一個重要批示:“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是我反復強調的。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正是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風政風為之一新,以抓鐵有痕的干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三是堅持歷史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將歷史、現實、未來貫通起來思考問題。比如,習近平總書記緊密聯系 5000 多年中華文明史來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社會主義 500 年發展史來思考社會主義運動的前進方向,聯系中國近代以來 170 多年的歷史來思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時間以胸懷天下、復興的歷史擔當,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系列風險挑戰,創造出了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考驗的新業績,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 241 頁.
[2]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新華網,2012-11-17.
[3] 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年版,第 335頁.
[4] 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網,2013-04-28.
作者簡介
楊恒梅(1983-),女,中共德州市委黨校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唯物史觀與認識論。
(作者單位:中共德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