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笠峰
摘 要:網絡的出現為人們進行社會輿論提供了更多的輿論渠道,而網絡示范言論的出現給當代社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為此,針對網絡示范言論,需要制定相關的刑法法規來規范人們的網絡言論。本文就網絡示范言論的刑法規制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網絡示范言論;影響,刑法規制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網絡信息在自由性以及開放性方面也有著重要體現,網絡發展過程中失范言論問題也愈來愈嚴重,所以這就需要相關的法律進行規制。通過此次的理論研究對網絡失范言論的控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1.網絡示范言論的刑法規制的必要性
在這個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里,人們利用網絡進行交流的行為也越來越普遍,然而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人們利用網絡進行言論的行為越來越,言論內容也越來越肆無忌憚,給我國當前社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一旦網絡上的言論觸及刑法,就會需要相對承擔刑事責任,反之,如果網絡言論僅存在于虛擬環境,并且只對虛擬社會中的人或秩序產生影響,一般不涉及到利用刑法進行調整的問題。然而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網絡已經成為當代人們進行社會言論的一種重要途徑,當網絡言論超出虛擬社會的范疇,觸及實體社會中人的法益和公共秩序,并達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時,必然要受到刑事法律的調整。尤其是網絡言論對社會造成極大影響的事件,需要依靠刑法規制來進行規范,堅決打擊這些借助網絡言論來危害社會穩定的行為[1]。近年來,我國社會因網絡言論而造成的暴力事件不斷增多,而網絡言論更具盲從性,當人們看到網絡上的言論后就會妄加思索,亂扣帽子,會有意無意地加入自己的見解,或者僅選擇能夠支撐自己意見的信息傳播,這樣網絡言論的真實性就很難保證。再加上網絡言論采取的是匿名性,使得他們在進行網絡言論的時候缺乏責任感,進而惡化事件結果。影響到我國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為此,針對網絡示范言論,并造成巨大危害的進行刑法規制十分必要。
2.網絡失范言論刑法規制原因及現狀分析
2.1網絡失范言論刑法規制原因分析
網絡失范言論的刑法規制有著其重要性,主要就是在當前的社會變革背景下,促使網絡言論失范的現象產生,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下使得階級分化以及貧富差距加大,所以民眾的社會認同感就會由此而降低。還有就是商業化的發展模式使得網絡推手興起,這就為非理性的網絡輿論注入了一劑嗎啡,一方面將網絡的導向推向了娛樂化,也造成了網絡信息的失真和個人價值的迷失等。再有就是由于網絡自身的特性造成的言論失范,網絡言論的易修改性和虛假性等。這些方面都需要通過刑法進行嚴格的規制,如此才能為網絡的凈化起到促進作用。
2.2網絡失范言論刑法規制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在司法實務當中,對網絡言論所造成的多發性犯罪行為,主要是分為侵犯個人利益以及國家利益兩個重要的類型,對言論問題的犯罪涉及過程中,還沒有得到完善,言論自由通常處在邊緣化的位置,造成了刑法保護的利益權衡偏頗。同時在誹謗罪以及侮辱罪的認定上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是體現在民告官的案件當中,是通過公民的舉報以及揭發國家的工作人員違法違紀的行為,而被名譽犯罪所起訴處理。而在相應的訴訟當中,司法機關對言論所指向的對象沒有得到明確區分,對于國家的保密工作部門認定結論方面并不能實施質證以及抗辯,這就使得對國家的秘密確認范圍上有著政治化的色彩[2]。
3.完善網絡言論規制的建議
3.1進一步明確網絡言論平臺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在網絡言論中,網絡言論平臺是網絡輿論傳播的載體,它肩負著網絡言論的監控以及協助調查義務。當用戶在網絡發表信息后,網絡言論平臺需要對信息中的敏感語句進行修改或者限制其發表,如果這些帶有危害性的言語被傳播,而網絡言論平臺有沒有對其進行控制,此時,網絡言論平臺就必須承擔相應責任。隨著網絡的廣泛使用,每天利用網絡言論的信息數量也在與日劇增,面對膨脹的網絡信息,網絡言論平臺往往就會失去其判斷力,進而沒有盡到監控的義務[3]。針對此類問題,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就必須 對互聯網進行嚴格管理,嚴加控制。要明確法律責任,一旦發現違法,侵權現象,應對行為人予以嚴肅查處,令其承擔嚴重的法律責任。
3.2實行網絡實名制
就我國當前網絡言論而言,網絡言論采用的大都是匿名制,而匿名言論在某一方面促使了網絡犯罪行為的發展,增加了刑法責任追求的難度[4]。為此,為了規范網絡言論,事項網絡實名制十分必要。實名制就是要求網絡用戶在登陸網站時提供有關個人的真是資料,具體包括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等等。通過網絡實名制,網絡上所有的言論作者都可以輕松的找到,進而規范網絡言論。
4.結論
網絡言論是我國當代公民的自由,然而網絡失范言論不僅會危害到當事人的利益,同時還會危害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尤其是當網絡言論危及到社會,造成社會犯罪后,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有害網絡言論的社會危害性來看,部分危害嚴重的網絡言論有刑法規制的必要。只有完善的刑法規制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當代社會的穩定發展,保障網絡言論健康。
參考文獻
[1]郭谷雨. 網絡失范言論的刑法分析[J]. 法制與經濟,2015,06:136-138.
[2]曹洲敏.網絡言論自由與網絡侵權的權衡——“人肉搜索”引發的法律思考[J]. 法制與社會. 2014(12)
[3]李會彬. 網絡言論的刑法規制范圍——兼評兩高《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J]. 法治研究,2014,03:78-85.
[4]邢璐.德國網絡言論自由保護與立法規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德國研究. 2014(03)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