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超
摘 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結合農村閱讀資源,增加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多元化;閱讀教學;語文素養
農村語文閱讀教學因其環境限制,多元化閱讀教學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本土化。多元化閱讀是閱讀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也是提高語文素養必須要重視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環境多元化,讓閱讀本土化
社會競爭環境加劇,教育的競爭也日益殘酷,學生課業水平加重,教學壓力自然也就隨之上升,在大趨勢下,語文教學更注重知識與技能,課堂的學習也更關注字、詞、句的掌握與背誦能力的提高,傳統的語文閱讀卻日漸式微,農村閱讀教學更是如此,閱讀教學更重視知識掌握卻缺少情感理解,農村閱讀教學應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要讓閱讀更貼近農村生活,農村生活接近自然、投身實踐,十分有利于學生心境沉淀、文學感知、自我思考,在這種天然的環境下閱讀,學生更有機會深刻理解閱讀內涵。學生通過閱讀將文章中的字句消化吸收,理解文章思想、體會情感深意,閱讀是語文教學強有力的工具,語文素養的培養也離不開閱讀活動,學生在閱讀中掌握基本語文知識與技巧、接受文章字里行間的熏陶、獲得情感體驗。例如,在課堂展開前,讓學生查閱縣志、村志及楹聯等具有本地色彩的材料,學生通過這種文字記載不僅能夠了解這片孕育、生養自己的土地,更能從古籍、縣志中獲得不同于本年代的新奇的閱讀體驗,感受文字在每個年代的不同表達形式,體會文字的魅力。讓學生查找對本地作出過貢獻的杰出先輩,讓學生理解當時、當地村民對杰出先輩的感情,讓學生感同身受地接觸記錄縣志的前輩、了解年代歷史,學生也能更接近先民先輩。通過對縣志的閱讀及學習,學生將本地流傳的習俗、傳統美德與思想做了深入了解,更有利于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理解自己的根的人才具有靈魂的歸屬感,多元化閱讀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閱讀文本多元化,發掘閱讀資源
多元化閱讀將閱讀從一種簡單的動作、知識的汲取拓展為思想的領悟、思維的發揮。通過多元化閱讀,學生從一件文學作品中得到的就不只是一種思想,學生既能領悟作者的思想,又能對其進行發揮,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閱讀活動一舉三得。閱讀之所以能成為促進人類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活動就是因為閱讀活動從不拘泥于形式,閱讀不止可以在書本上、圖書館中實現,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閱讀活動也拓展到了網絡上,現在人們不止在書本上閱讀,通過網絡與電子產品的結合,閱讀不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閱讀的場所更廣泛了,閱讀資源更是隨處可見。同時,傳統閱讀與微課、電子書包等感受文字的方式相比更加具有慢生活的特質,微課、電子書包更像是一種速食、快餐的閱讀體驗,讀者在這種閱讀環境下留下的足跡只有瀏覽記錄、數據信息,體會不到書香濃厚,也沒有每次閱讀之后書本上有跡可循的閱讀痕跡,這種閱讀適合某些不太適合攜帶紙質書卻急需“充電”的場合,但不是體會書本、熏陶情懷的好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科學閱讀,掌握多元化閱讀方法,充分發掘閱讀資源。農村中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更要依托豐富的閱讀資源,學生應通過名家作品、經典閱讀等探索作者作品中的深度資源。例如,教師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記承天寺夜游》一課的教學時,要鼓勵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的層面,還要用心體會文中的詩句。作者為什么要用“遂”字?從哪些句子中能夠體現出作者的“閑”?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中提到的地點、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做深入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在什么樣的狀態下有文中的感受,形成對作者更全面的認識。以課本中的文章為引子,繼而聯系到與之相關聯的各種知識,從多個角度豐富學生的認知,這樣學生在理解某些語文知識時就不會感覺到棘手,從而間接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應鼓勵學生發掘閱讀資源,并將閱讀深入到文章的核心思想,讓學生物盡其用,深刻理解作品含義,也不枉費閱讀這一喜悅與收獲的過程。
三、開展閱讀活動,培養語文素養
閱讀是指通過視覺體驗從書本上的文字獲取信息進行思考的能動性活動,讀者主動吸取知識,將書本上的文字通過自我的理解、轉化、探究將其深化為自我意識。多元化閱讀則拓展了閱讀的方式,強調讀者要在閱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主意識,閱讀是人的一種需要,是人們突破日常生活,打破時空限制,獲得情感慰藉的重要生活方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可見閱讀甚是重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應當借助閱讀這個媒介,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給學生閱讀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從繁雜的學習壓力中得到釋放,教師可以開展“書香校園之征文大賽”“書香校園之一答到底大賽”“書香校園之校園辯論大賽”“好書推薦之演說大賽”等活動,拓展閱讀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感受到閱讀不是局限于“讀”,而是多姿多彩、充滿樂趣的。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的教學時,借此機會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見解,帶領學生開展“大國與小家”的演講活動,讓學生以古今中外的書籍閱讀心得為核心展開探討,引導學生將閱讀所得轉化為自己的心得,開展閱讀活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不同尋常的教育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自身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日后的語文學習中能夠得心應手。
農村閱讀教學應結合其地區特點,尋找更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教師應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多元化閱讀教學方式,不斷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鐵立喜.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中提升語文素養[J].新課程(小學),2016(2).
[2]楊志民.巧設問題,在多元辨析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語文教學之友,2016(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