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瑤瑤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意識,提高思維活躍度。采用參與式法開展生物課堂,能夠實現教學雙贏,教師能夠提升教學能力,學生能夠形成生物知識體系。參與式法主要以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關系。基于參與式法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按照教學原則對生物知識進行教學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意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參與式法;原則;課堂教學
初中生物較為基礎,且與生活聯系密切,開展生物課堂,會使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教師需要利用參與式法構建課堂,將龐大的生物知識進行整合,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培養學生的生物創新思維。從而為學生更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參與式教學法
(一)概念
參與式教學是指集體參與構建的教學活動,并按照人文教育的要求,保證活動的開展具有加強的公平性,這樣才能保證學習者在參加活動時,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參與式教學重點強調的是參與,鼓勵不同年級的學生參與集體性的活動,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從而增強自身素養。參與式教學以學習者為教學的對象,采用團體合作的方式組織工作,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通過該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心理,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
(二)原則
1.教學公平
教師在采用參與式法開展教學時,在提問時應該保證公平,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公平性。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尊重,才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主動拉近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2.教學順序
參與式教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生物知識由淺至深展開教學,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性接受。應該制定好合理的教學內容,保證課堂教學能夠按照基礎知識教學、重點知識講解、難點拓展練習順序進行,這樣才能保證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二、初中生物應用參與式的教學設計
(一)生物課前準備
首先,教師應先明確參與式教學作用,以班級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公平的教學環境,由此提高學生的生物思維,保證生物教學的合理性。教師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選擇,保證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理解生物知識。
其次,教學目標的確定,在素質教學下,要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按照生物知識的難易程度培養學生不同階段的能力,比如對“生物的特征”知識教學時,要鞏固學生基礎能力,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教學時,要擴展學生的生物思維,對基因遺傳的本質進行理解。
最后,要確定生物教學的內容,根據參與式法的原則,保證生物知識難易度適中,教師按照知識順序進行教學。保證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夠緊跟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記憶程度。比如,在學習“人體的呼吸”時,教師要合理安排內容,按照教材章節的設置進行設計,能夠使學生接受得更加容易。
(二)生物課堂教學
1.參與式生物課堂
第一步規定教學活動的主體,以班級全部學生為教學中心,開展生物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組,使學生之間互幫
互助。
第二步參與式生物內容教學,以《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學為例,教師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對“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什么”進行講解生物知識,首先教師按照小組進行,使小組做好記錄,隨后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設置好教學裝置,觀察植物在光照下發生的變化,并引導小組學生進行論證。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能夠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教師總結小組成員的記錄結果,并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O2”。
2.生物課堂實驗
在進行光合作用探究時,要保證采取相應的實驗對綠色植物深入理解。教師可以按照教材中普利斯特利的實驗為學生演示,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生物知識,并能夠解答書中提出的問題。最終得出“光合作用以CO2為原料”,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相互交流,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共享。教師應該進行課堂掌控,才能保證參與式法的作用發揮最大。
(三)生物課后練習
生物課后練習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生物知識的記憶。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能夠形成課后復習、課前預習的習慣。在參與式法教學下,學生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多,遇到問題時,也不再獨自一人解決,而是學會尋找教師解答,或者自行建立學習小組,對復雜的生物問題進行研究。學生在課后不斷的練習中,能夠提升個人素養,為形成綜合性人才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林芳.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中旬),2017(5):29-30.
[2]柯世艷.探究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2):92.
[3]聞靜.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