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萍
摘 要: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內容或多或少有些困惑。學生如果不能快速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并且掌握高中階段的學習方法,那么將逐漸喪失學習信心,進而失去學習興趣,這將不利于樹立學生長期發(fā)展的目標。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教學實際及相關教育教學理論,談談利用“微課”輔助教學攻克初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難關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微課;初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文言特殊句式
如今科技迅猛發(fā)展,網(wǎng)絡資源越來越豐富,國家也建立了許多數(shù)字化的教學平臺,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特別是融合了多媒體功能的“微課”教學,以其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短小精悍、便于自學等特點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利用微課解決教學中的疑難雜癥,也日益成為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踴躍探究的課題。文言文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的教學方法值得老師們深入探究。近幾年初高中文言文銜接課堂教學也引起了老師們的廣泛研究。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后,因學習環(huán)境各學習內容的變化或多或少會產生困惑。初高中銜接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入學恐慌,使學生快速掌握適合高中的學習方法,樹立自信,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初高中文言文銜接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微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以及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對初高中階段學情分析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多以誦讀記背為主,弱化學生辨析能力的培養(yǎng),而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記背能力,更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自主探究等能力,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困惑,筆者參考了相關教學理論,決定從教學方式方面突破這一難題。初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的難點是對文言特殊句式的判斷辨析翻譯,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利用微課輔助教學可以作為攻克難點的突破口。
一節(jié)微課時長在5~8分鐘,不超過10分鐘,但其內容含量卻十分豐富,可謂是見微知著。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知識點非常多,知識體系龐雜,利用微課則可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關知識點相對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文言特殊句式各知識點的聯(lián)系,以“狀語后置句”微課為例,一節(jié)時長8分鐘微課視頻,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知識點的講解、總結語法規(guī)律、堂上練習鞏固等,集中而連貫地呈現(xiàn)知識點,詳細地解說狀語后置句的基本知識,可以通過微課動畫生動展示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介詞結構后置、介賓短語后置、介詞賓語后置等“微課”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例如,在設計“賓語前置”句的微課時,采用了分解知識點的方法,將“賓語前置”的幾種常見類型,如: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以“之”“是”為標志的賓語前置等,分別制作成微課,將各知識點系列化,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凸顯初高中銜接教學的作用,“微課”視頻在PPT上列舉了學生初中學過的相應的特殊句式,以求引導學生回憶已學知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另外,為了強化學生理解特殊句式的認識,精選高中篇目中的典型例句,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訓練。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授文言特殊句式,老師往往是絕對的權威,學生的課堂活動更多的是聽老師講解、做筆記。然而這樣一方向另一方輸入式的教學并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的興趣,將原本枯燥的文言知識載以新鮮生動的表現(xiàn)形式,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合了信息技術的微課,可以保存到終端設備(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通過媒體播放學習,學生可以多次觀看,移動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不必單一地依賴課堂教學,而是通過課前預習,對知識進行梳理之后,有了自己的初步認識,再結合老師課堂上對知識點的講解,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特別是在初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中運用“微課”輔助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而逐漸轉變?yōu)橹R的探求者。原本沉悶的課堂有了生機,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例如:學生們課前觀看了“定語后置”這一特殊句式的“微課”視頻后,對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和古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關系,然而學生對“定語后置”和“狀語后置”之間的區(qū)別又有疑惑,針對這一疑惑,課堂上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疑問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解答,比起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利用微課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
要想讓學生從初中平穩(wěn)地過渡到高中階段的學習,只研究單方面的教學活動是行不通的,必須把學生接受知識的需要放在教學活動的首位,也就是首先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及學習動機。因此,深入研究“初高中文言文銜接課堂教學”是解決師生教學矛盾的關鍵。而利用“微課”輔助教學,將系列化的“微課”視頻穿插于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替代以往碎片化、片斷化的知識點講解,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及學生反饋的教學效果來看,利用“微課”輔助文言文句式教學,的確值得嘗試。
參考文獻:
[1]扈中平.教育目的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