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初中生物學科對于指導學生的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至關重要。在有限課堂時間之外,通過堅持不懈的課外實踐活動開發師生的無限潛能。組織實踐活動要有規矩、有章法;活動鍛煉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組織協調、語言表達、與人交流等多種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組織管理能力,增強了師生的學科興趣,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生物學;實踐活動;科學素養;興趣
吉林省的初中生物學科在學校教育中所處的地位較低,但此學科對指導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至關重要。一周兩課時的課堂時間有限,同時補充課外實踐活動時間來開發師生的無限潛能。自2011年11月至今,筆者參與組織、策劃課外實踐活動百余次,這些活動鍛煉了師生的能力,增強了師生的學科興趣,促進了師生的成長。以下是六年多來筆者組織和策劃學科實踐活動的幾點思考:
一、讓實踐活動有規矩,有章法
在筆者學校,學科實踐活動以社團活動形式開展。社團除了指導教師,還設有社長、各年級分社長,同時宣傳部、信息部、生活部及秘書處均設有部長和部員等職務,各自分工明確,協調配合,使社團健康運行。制定社團成員守則,用于規范和約束成員的基本行為。成員在活動時攜帶活動手冊,及時記錄、整理活動收獲;每學期的社團活動都有開幕式,學期末會有小結,便于及時溝通交流。
活動形式和內容多樣,有實驗類、模型制作類、調查類、參觀類、觀影類、演講類、辯論類等。
二、課外實踐活動促成學生能力提升
(一)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動手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探究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之一。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對科學探究的釋義為“科學探究是指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種研究對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也指的是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1]很明顯,這里的科學探究指的是后者,正像《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科學探究能力是學生應該獲得的重要能力。
選擇實驗材料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面,在活動觀察花的結構中,學生在身邊取材,可以選擇實驗室的植物長壽花,可以選擇當時正盛開的桃花、梨花,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其他花,這個過程提高了學生選擇實驗材料的能力。此活動中,學生邊觀察邊將各部分結構創意張貼在紙上,不但省去活動后清理七零八落的花的麻煩,而且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素養。在參觀吉林省博物館時,制作蝴蝶標本的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經過活動培養,學生不僅自主地在校園里觀察生物,而且能提出類似“植物葉片上為何出現病斑”這樣的問題,學生已經能提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努力解決,科學素養明顯提升。
(二)提升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
活動中,學生是組織者,社團社長和分社長組織各年級的社團成員參加活動,宣傳部部長組織成員進行宣傳活動,信息部部長組織成員給活動攝影和錄像,生活部部長組織成員準備實驗備品和整理活動教室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參與活動的學生需要協調各學科的學習,需要協調參與不同活動的時間等,提升了協調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學生參與活動時,經常作為活動的主講者來引領社團成員的活動進程;每次實踐活動中,小組的合作者之間都進行交流、演講、辯論賽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三、課外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養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活動觀察花的結構中,教師重新打開大學植物學課本,學習花基數以及花基數和植物種類之間的關系的知識,提升了學科素養。在微生物系列活動的配置培養基中,教師克服實驗室沒有牛肉膏、蛋白胨的困難,用牛奶作為培養基原料,力求創新突破。番茄的無土栽培活動中,嘗試配置營養液和在營養液里種植番茄;觀察根的活動中,用數碼顯微鏡清晰地拍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觀察養蝦缸里的水生生物的活動中,觀察、認識了多種有趣的水生生物;南湖采樣活動中,進一步熟悉了植物標本的制作方法。教師的專業收獲不勝枚舉。
(二)提高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
起初組織活動時,筆者是一個剛入職的教師,尚缺乏組織管理經驗,經過六年多的歷練,組織管理能力得以提升。指導學生演講比賽時,主持人、參賽者、教師和學生評委分工有序,主持人準備主持稿,參賽者準備演講稿和幻燈片,教師和學生評委分別評價,評委席有指示標志,各個細節組織得井井有條,學生管理張弛有度。
四、課外實踐活動增強師生學科興趣
(一)增強學生學科興趣
在2012年3月至6月的活動中,考慮到班級教室跟實驗室在同層樓,設置每周二、周三、周五的第三節課課間為開放實驗室時間,學生到實驗室養護試驗田植物和小動物,這樣的安排很好地保持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這樣的實例太多,六年多的百余次活動使學生熱愛學科,獲得歸屬感、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增強教師學科興趣
社團活動中,教師跟學生一起觀察、測定和分析實驗結果。遇到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就查閱資料或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大大提高了學習熱情。通過實踐活動,教師熱愛專業,獲得學科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當然,實踐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受到學生安全和東北氣候的限制,校外活動次數較少,與社會接軌較少。另外,學科實踐活動已是一門校本課程,但校本教材的編制還沒有完成。期待相關問題得以解決,讓生物學課外實踐活動逐漸豐滿完善。
參考文獻:
張迎春,韋曉靜.三學科課程標準中的科學探究:思考與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2,32(9):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