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任俊國先生散文詩集《窗口》"/>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潘志遠
窗口,比較實指,但也無限虛擬。窗口是我們眺望、窺探、洞微世界與他人領域的憑借。反之,也是世界和他人進入自我半封閉或虛掩空間、情感與靈魂的通道,或者自我向外部延展、袒露的某種根據。窗口于世界、于自我、于他人的意義是多重的,作用也是積極的。正是鑒于此,我比較看好任俊國先生這本散文詩集近乎單一概念的書名。曾有一個著名評論家說過,書名最好不要超過五個字,字數越少,其概念內涵承載就越大,外延范圍就越廣,差不多呈倍乘關系。“窗口”看似簡簡單單,其實它恰恰獲取延伸了洞微鄉村、江南和城市的深廣視角,也就獲取了舉重若輕的主動和不經意而豐的成功。
這本散文詩集的自序,有別于一般書集扉頁的序文,它不拘泥一般序文的規范和套路,子丑寅卯一通,而是緊扣書名寫了一篇兼有系列性質的散文詩。它像一把鑰匙,為你的解讀和登堂入室提供了便捷;也像一扇裝在這本書及詩人心胸、情感和靈魂的窗口,承載著洞微的使命。
自序《時間的窗口》是全書的總綱,是梳理的脈絡,玩味主旨的內核。循此,我讀到了“時間總會打開一些窗口,也會關閉一些窗口/故鄉這座房子開著許多不同的窗口”的哲理詮釋;也徜徉到“當我愿意用文字復原時間的房子時,我正在江南/于是,就有了另一座房子”的路徑與向標;更輾轉到“第三座房子是一座城市/火車站是我來這座城市經過的第一個窗口/大學是我在這座城市的第二個窗口”的鬧市十字街頭,迷惘時忽得到了指引。
從故鄉而江南而城市,一扇扇窗口隨著作者的文字緩緩推開,每一個事物、每一個名稱的呈現都成為我們窺視事物本真和世界的窗口,也是我們窺視作者無限松軟內心和情感的窗口。整本書就像一個不斷敞開窗口的工程,組成“故鄉-江南-城市”的三部曲,且互為底襯、景深,構成一幅幅立體的畫卷。
“愿靈魂一直站在窗口”,這或許是詩人對故鄉最深情的表白,也在這表白里打開了故土農耕生活細膩的心結。首篇《麥地》,可以概括為有關人物的麥地故事,父母、我、妹妹、姑姑、發小毛娃都命系麥子。當“暮色無邊,是風展開了母親遺忘在麥地的黑色圍裙吧,麥地上空的幾點寒星是母親抖落的最后幾粒種子吧/所有的蟲鳴都晚于麥子發芽/父親卷起袖子時,也卷起一袖筒的陽光/一場大雨下過布谷鳥的叫聲醬染麥地”這些句子蹦出和撒落時,一切與麥地有關的艱辛、傷痛和汗水,都化作了詩意和會心的微靨,荷爾德林“詩意棲居”的蘊藉也和盤托出。《在雨后的大地上》是一章雨水滋養的童話,隨著詩人目力所及和視角俯仰,絲瓜、蝸牛、燕子、蝴蝶、蜜蜂、池蛙、紅蜻蜓、螞蟻、蚜蟲、小溪、紅苕、玉米、豌豆、蘑菇、地耳……這些一點也不比人類遜色的自然主角登場,演繹出雨前、雨中、雨后無比精彩的大劇。《埡口》是故鄉人物(尤其是父親)人生、記憶和情感的一個道場。《屋檐邊那些回潮的記憶》以老屋拽出舊時光的溫馨記憶,“青瓦、爬山虎、石缸、風車”等符號更是刻骨銘心,浸淫發酵出“石缸是家的縮影,有時需要投進一顆石子,激出水花”“風車是拴在屋檐下陽階上的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反芻著田野的記憶。風車用風的牙齒咬出歲月的痕跡”等豐腴的體驗和更深微的視角。《一片天空下的退場》讓現實天空下悄然退場的事物,借助詩人的記憶、文字和筆觸栩栩復活,營造出一種新的“不在而在”(海德格爾)。《與春天書》是人與自然的對話,是詩人寫給自己的一封心意綿綿的情書。《回家:一座山的呼喚》《尋根人祖山》《午后,在寬窄巷子里走神》則有些蔓出,是詩人出一趟遠門或走親戚、視角飄移帶回的收獲和感悟。《昆蟲記》中詩人散落一地的視域,在不同昆蟲身上找到落點,并時有發現和沉溺,給我們捧回濃郁純粹的自然氣息。
在這一輯中,詩人已然走出故鄉、走出家門,在煙雨江南的逡巡和游歷中,獲取更為寬廣的視野;或者說詩人經過逡巡和游歷后,又回到故鄉坐在老屋的檐下、窗口和柔暈的燈光里,不斷旋轉、梳理和聚焦自己的觀瞻。湘家蕩、賣花漁村、昌溪、烏鎮、潯溪、周莊、南湖……但都有一個固定的格調,若不是煙雨霏霏的籠罩,便就是水光里瀲滟的倒映,也不乏新年第一場雪的襯托、碼頭月光的漂洗:這是古典的、水墨的、詩性十足的江南游子驕傲而又浪漫憂傷的圖畫、文字和情懷,在反復臨摹、勾勒和工筆的繪制中成就的亙古不變的江南。雨是江南的神,水是江南的魂,可再“煙雨迷蒙”、再“水氣氤氳”,只怕我們也無法重溫韋莊“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舊夢了。《回到橋那邊的舊時光》總也淡化不了心中的嗟嘆,盡管詩人一再涂抹、潤飾,盡管溫婉、唯美,但也只是一種衍生于古典、凌駕于現實之上的理想視圖了。
法國地理學家潘什梅爾說:“城市既是一個景觀,一片經濟空間,一種人口密度;也是一個生活中心或勞動中心;更具體點說,也可能是一種氣氛,一種特征或一個靈魂。”定義是科學的、準確的,但也是冷冰冰的。城市是人群的生態系統,城市是物質生產的分配空間,城市是獨特的歷史進程……諸如此類的定義和概念,我比較看重后者。通過城市這扇窗口,我看見城市不斷繁榮膨脹、不斷搜刮農村人口、最大化盤剝廉價勞動力(農民工)汗水的紛紜世相,在這扇窗口里緊裹著的建筑噪聲、物欲喧囂和冷漠睥睨的游歷和浪跡,也就變得格外敏感和搶眼。《虛高的城市》組章,詩人通過工地“工棚、安全帽、吊塔、磚”等建筑元素解讀農民工的命運。《夜,睡不著》則將城市夜生活的精彩無奈、睡和醒的矛盾、疲累和過剩精力的沖撞、渴求和思親的慰藉,諸多散點一一聚焦并整合成篇。《城市的另類寫生》中“失陷的青春、被影子絆倒的人、握不住的手、不能焊接的人生、移動的廣告牌、水泥的社會屬性、矮去的腳手架”,一章一個視角或多重視角,對當下城市歷史進程中的共同特性進行了細膩的掃描和資料圖展。《穿越城市的河》中有關“道路-河、人車-魚、廣場-漩渦”的比喻,是視角的想象和虛化,也是本質的把握和透視,有力地揭示了城市窗口下詩人對物象的清醒認知和斂緊藏匿的痛楚。
整體看來,詩人的文字是感性的、詩化的。他一路走來,一路窺探,一路思索,一路感抒,“群、觀、怨”的詩歌傳統融匯其中,顯示了一個中年詩人良好的詩格和素養。在后記《時間及其他》里,詩人又用他的生花妙筆,無比詩性地抒寫他在時光之河里哀而不傷的感悟;天地逆旅,白駒過隙,一切問題都是時間的問題,但在時間的河流里都將不是問題。“有人岸邊閑坐,看著春水拉高時間的腰線。轉眼秋水一瘦,就露出了事件的肚臍眼。白云蒼狗倏忽而過”,那岸邊閑坐的準是詩人的縮影,他有一雙天眼,能看透時光的秘象和本質,有著極其敏睿、細小、深邃的洞判。“時間是易碎物,它會用鋒利的銳角劃傷一個人的情感,我聽見時間站在月下的敲門聲”,他仿佛還有一雙聰耳,聽見時間的敲門聲越來越急越來越響,催醒了他詩人的使命,他拿起筆給我們寫下這本飽酣人生經驗和體驗的珍貴文字,讓我們慢慢受用和朵頤。
任俊國先生深得古典詩歌“溫柔敦厚”的詩風,又吸納了荷爾德林和海德格爾的“詩意棲居”理論精髓,彌足珍貴。但在后工業時代進逼、城市化進程加劇的路途中,詩人的視角還大多滯留在美好詩性的回憶、復原和述寫層面,深刻剖析、剝離紛雜世象、進行詩史存照和鞭撻的篇章還不多見,這也是當下散文詩的常態和通弊,需要如椽大筆來橫掃;散文詩需要大師風范,需要“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帝王氣概,需要“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慷慨悲歌。散文詩人要敢于挑戰,而非走中庸路線,那種四平八穩的勞碌,無峻無險的攀援,永遠也誕生不了散文詩的精品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