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頭條
繼2017年4月開展首次督查激勵工作后,國辦4月28日再發通報,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其中,河南有14項工作獲得督查激勵,位列第一;江蘇、浙江、貴州各有13項;安徽有12項;廣東、陜西、江西、山東各有11項;重慶、四川各有10項,緊隨其后。
與去年相比,今年進一步加大了正向激勵力度,提高了激勵措施的“含金量”。例如,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2018年將在以工代賑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支持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昌市,成為河南省唯一、全國11個“免督查”之一。而其“高分秘籍”,就是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包括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以及企業首席服務員制度等,全市還建立了總規模8.43億元的企業調貸資金池,累計滾動為企業調貸超過68億元。剛剛過去的4月,國家發改委全國促進民間投資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許昌落幕。
江蘇省改善地方科研基礎條件、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落實國家科技改革與發展重大政策成效較好,科技部、財政部在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分配中的管理因素權重按滿分計算,加大資金傾斜支持力度;蘇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其優先選擇為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改革,社會共治、風險分類監管、大數據監管等事中事后監管工作試點地區,優先授予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注冊權限。
值得注意的是,督查激勵的名單中不乏“創新”的身影。其中,北京、山西、江西、廣東、陜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
改革備忘
▲日前,《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正式印發,今年將新部署實施包括在廣州、深圳、汕頭、東莞市開展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等8項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
▲近日,甘肅省發布《關于切實維護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購房貸款權益的聲明》明確,對限制、阻撓、拒絕職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要責令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將公開曝光。
▲從3月27日起,義烏市“政府采購云平臺義烏市電子賣場(網上超市)供應商”,以采用注冊承諾入圍方式進行公開征集。征集商品范圍包括辦公設備、日用百貨、生活電器等14個類別。
改革品牌
貧困生入學后在學費全免以及享助學金、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的基礎上,還能“入學即就業”——日前,深圳技師學院攜企業赴廣西河池市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山縣高中開展招生、就業宣講活動,并與當地政府部門舉辦智力幫扶工作座談會。入學即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3年讀書期間領工資、有社保,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并入戶深圳。這是該學院在全國首創的“新型學徒制”智力扶貧新模式。
早在2016年9月,深圳技師學院與銀寶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企業冠名班——“銀寶山新模具班”,依據德國“雙元制”職教理念,探索“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新模式。校企雙方根據企業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建師資隊伍,采取“校企雙導師制”實施教學;建立“廠中校”和“校中廠”,從而實現學校培養與用人需求的無縫對接,解決學校傳統培養模式與企業用人需求脫節的問題。
深圳技師學院的智力扶貧新模式,切實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改變了以前貧困生畢業后參加工作才能支援家庭脫貧的狀況。
改革思路
全國首個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被譽為“深圳的雄安”。繼2017年9月,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方案被正式批復通過后,2018年2月17日,深圳市正式下發《關于深圳市組織實施深汕特別合作區機制體制調整的工作方案》,提出按“10+1”(原有10個區+深汕特別合作區)模式,給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資源支持,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成為深圳第11個區。
深汕特別合作區改革重點在于體制機制改革。合作區機構編制和干部人士管理:包括黨工委、管委會、紀工委干部選任和管理;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合作區地稅、國稅,以及合作區財稅全部都調整為深圳管理。同時,將合作區統籌納入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系;合作區區域內政府投資項目參照深圳市市區政府投資事權劃分和市區財政體制執行。另外,省政府對深圳市政府的土地管理授權延伸到合作區,合作區享有深圳市行政區區級建設用地審批權限;合作區的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深圳市統一組織編制,按程序報批。
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林少春2017年8月在深汕特別合作區調研時表示,推進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是加快粵東地區培育新的增長極、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重大創新舉措。深汕合作區要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力爭引進一些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入駐,促進深圳的產業鏈向合作區延伸。
省情速遞
▲今年,山西將在全省推廣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重點聚焦3個方面,其中,把政府靠前服務意識作為重要前提,用政府部門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
▲2018年,天津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在集團層面取得突破,確保完成7家市管企業混改,6家報批,同時再啟動10家左右市管企業混改。此次天津國企混改遵循“除涉及國家安全領域的國有企業全部進行混改”的總要求。
▲日前,《山西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正式出臺,建立濕地分級體系、獎勵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全面保護、分級管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綜合協調、分工負責,注重成效、嚴格考核的原則,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到2020年,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改革對策
“垃圾圍城”已經成為許多城市的“阿喀琉斯之踵”。2月27日,上海市正式出臺《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提出,將用三年時間,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體系,逐步徹底解決“混裝混運”等問題。4月21日,再出重磅舉措,《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正式出臺。事實上,早在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就明確要求上海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在源頭分類方面,2018年上海市所有企事業單位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靜安、長寧、楊浦、松江等6個區和其余各區2個街道(鎮)率先實現居民家庭“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嚴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濕兩分類,鼓勵資源回收)的垃圾分類全覆蓋。在垃圾運輸方面,堅決杜絕“混裝混運”,暢通垃圾全程分類渠道,將落實定點以桶換桶、駁運后定點收運、箱房分類直運等模式。
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要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著力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