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亮 趙靜怡
安康學院 陜西 安康 725000
保障性住房滿足裝配式住宅政策性依賴強、標準化程度高的需要,裝配式住宅可為保障性住房解決其質量要求高、造價低、工期緊、任務重的難題,二者的結合有助于低碳環保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助于陜南實現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當前保障性住房裝配式住宅發展現狀,以及保障性住房中推廣裝配式住宅的制約因素,亟待提出行之有效的推廣對策,從而提升裝配式住宅綠色建造水平,深化陜南保障性住房事業發展。
近年來,全球裝配式建筑規模不斷增大,截至2017年末已接近2000億美元。受全球一體化和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2016年我國明令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筑。北京市規定自2017年3月15日起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的項目和新立項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筑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廣州市要求新立項的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資的大中型建筑工程將全面實施裝配式建筑;陜西省提出自2017年6月30日起新建保障性住房項目和財政資金、國有企業全額投資的房建工程應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并綜合經濟、產業、自然條件和綠色建筑發展等情況,將漢中、安康、商洛三市城區納入裝配式建筑鼓勵推動地區,要求試點示范項目達到一定規模。對比看來,保障性住房裝配式住宅模式在全國較發達地區已經初成氣候,但對于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地區的陜南來講,才是剛剛起步[1]。
保障性住房關系國計民生,建筑質量不容忽視。相比傳統建造方式,裝配式住宅的建筑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結構裝修一體化和建造過程信息化,能夠更好地保證工程質量。僅以傳統住宅與裝配式住宅在屋面滲漏和平整度方面的表現為例,傳統住宅的質量問題占比均遠高于裝配式住宅,如圖3-1所示。由此可見,將裝配式住宅與保障性住房結合,可以大大降低質量通病的概率,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質量[2]。

圖3-1 屋面滲漏和屋面平整度方面的對比
裝配式住宅采用預制構件,現場裝配施工,機械化程度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但預制工廠廠房、設備投資的增大,預制構件生產、加工以及運輸費用的增加,以及從業人員技術管理能力培訓力度的加大等原因常常導致總造價較高。保障性住房項目通常建設規模較大,將裝配式住宅與保障性住房結合,易產生規模效應,總體效益可以得到提升。
傳統住宅依賴人工勞作生產,機械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低。而裝配式住宅主要構件在工廠或現場預制,采用機械化吊裝,能夠與現場各專業同步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建設周期短,受季節性影響小等特點,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對比如表3-1所示。陜南移民搬遷任務重,時間緊,保障性住房項目針對的受眾人群通常急需改善住房條件。因此,將裝配式住宅與保障性住房結合,可以有效縮短工期,便于及時投入使用。

表3-1 傳統住宅與裝配式住宅工期對比表
傳統建造方式施工工序多,物料損耗大,施工現場的“三廢”對環境影響大。而裝配式住宅具有明顯的循環經濟特征,能夠節省大量腳手架和模板作業,進而節約了木材資源,同時由于現場濕作業少,還大大減少了建筑垃圾、噪聲和粉塵等。裝配式住宅的綠色低碳環保理念與陜南的國家生態功能區的要求不謀而合,將裝配式住宅與保障性住房結合,可以改善住宅品質、節約能源、減少垃圾排放,與風景秀麗的陜南地區完美相適[3]。
陜南地處秦巴山區,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自然災害頻發,貧困縣數占陜西省近一半,經濟相對落后。住宅產業化全國范圍內推行多年,雖然對陜南地區產生了積極影響,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受區域經濟、資源的限制,推廣裝配式住宅難度相對較大。
陜南地區住宅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裝配式住宅推廣前期投入更大,同時當地建筑企業缺乏裝配式建造的經驗,相關技術管理人才儲備不足,單憑外部采購預制構件、招標施工企業、引進相關人才,成本均有大幅度提高,影響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施工的積極性。
陜南三市對保障性住房推廣裝配式住宅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政企之間沒有達成推廣實施的共識,欠缺激勵機制,使得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單方面的努力都顯得吃力,難以見顯著成效。再者,當地部分居民的觀念相對陳舊,相較傳統住宅建造方式,民眾對于裝配式住宅的認可度、接受度還比較低,甚至質疑其整體性、抗震性[4]。
結合當地經濟、資源特色,借助脫貧攻堅的時機,健全推廣實施方案,使保障性住房裝配式住宅具有健康良好的環境,還有助于解決貧困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完善稅收,建立獎勵機制,在保障性住房中應用裝配式建造的工程項目給予優惠政策,由政府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獎勵機制,對企業評優評選予以加分。
制定專用的保障性住房裝配式住宅的建設標準體系,明確建筑技術的要點,加大針對企業、人才的培訓培養力度,將保障性住房裝配式住宅項目的采集數據與其他工程項目形成的大數據實時對接,對比分析不同項目、不同區域等因素帶來的影響,共享建筑主體施工、裝飾裝修數據,建立從點到面的推廣模式。
完善保障性住房周邊配套設施,滿足移民搬遷人口生活需要。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導向作用,宣傳保障性住房應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優勢,使企業積極主動參與,使民眾真正認可、接受,更新觀念,加快保障性住房和裝配式住宅結合的進程[5]。
隨著建筑工業化的發展,保障性住房和裝配式住宅將更加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近年來,全國技術標準的制定、各省新政的出臺以及發達城市的試點,都支持著裝配式住宅的推廣。結合陜南情況,從建筑質量、工程造價、施工工期,資源環境方面探討保障性住房和裝配式住宅的匹配性,分析區域發展、產業技術、社會環境制約因素,提出政策性、技術性等建議。鑒于已有資源限制,研究有待深化,未來將制定詳細的推廣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