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斌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4
結合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具體情況,并根據相關調研與分析結果,通過魚刺圖法得出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影響因素如下圖1所示:

圖1 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影響因素
剪力墻、柱、樓板以及樓梯等作為裝配式建筑結構的主要材料,通常由專業廠家來完成生產。但因目前我國大多數構配件廠家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小,且生產經驗較為欠缺,以致構配件的質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另外,由于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與構件生產工廠距離較遠,因此在運輸過程中須確保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此外,在構配件到達施工現場后,應進行分類堆放并做好適當養護,防止由于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的構配件質量受損。最后,構配件材料出廠時的質量不合格、進場時的質量缺陷以及使用不合理等,都會影響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致使施工方受到損失。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將直接影響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所以在此階段施工方應提高己方的預見性,并完善相關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另外,構配件的不合理存放與養護也會對裝配式建筑的質量產生影響,同時,作業機械是否足夠先進、作業人員技術水平是否達標以及作業現場基礎設施是否齊備等,都會直接影響工程的建設質量。此外,嚴格的圖紙會審、合理的質量控制措施以及科學的施工方案等,都是確保裝配式建筑順利完工的直接因素。
施工機械與作業人員屬于可控性因素,且由于施工機械與人員而導致的質量問題,將由施工方獨自承擔,因此,須嚴格把控施工機械與作業人員這一重要影響因素。同傳統的現澆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的機械配置與作業人員比例發生了較大改變,對此,施工管理者須確保作業機械設備與作業人員的完美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作業中,如若運輸機械、吊裝設備以及灌漿設備等機械的操作、使用不當,不僅會直接影響施工質量,而且還有可能會對機械性能造成影響。此外,由于作業人員技術水平過低而導致的操作失誤,或關鍵部位施工不合理等都會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
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除了同參與各方的技術水平有關外,還取決于各方之間的協調配合,甚至于若各參與方組織協調欠佳將會直接決定項目的成敗。因此,施工方須結合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同構配件廠做好協調,確保構配件的質量符合施工要求,另外,須同設計單位就圖紙交底、技術交底以及設計變更等進行積極協調,并同業主方與監理方等就工程驗收事宜做好協調,以確保建設項目的順利、高質完成[1]。
(1)全程控制。首先,事前控制。事前控制工作直接關系著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施工質量,如若事前控制沒有做好,那么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必將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彌補。因此,在施工前須細致分析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處理預案,從而為工程質量提供保障。其次,事中控制。同傳統現澆建筑相比,施工方對于裝配式建筑的質量控制主要以構配件運輸、存放、檢驗以及安裝等為主,并通過配備先進的機械設備與高水平的作業人員、規范化作業以及嚴格驗收等,共同確保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最后,事后控制。裝配式建筑在我國起步較晚,在施工技術方面還有許多有待完善之處。而事后控制能夠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為今后類似項目的建設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為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提供幫助。
(2)內外控制。首先,加強對外部的控制。由于因構配件材料質量以及設計變更等因素而引發的質量問題,施工方需同設計方、監理方等共同承擔,因此,施工方須通過合同的形式事先約定好各自的職責與義務。另一方面,加強對內部的控制。由于作業人員與機械因素而造成的質量問題將由施工方獨自承擔,因此,須加強對作業人員與機械設備的管控,從而減少人為失誤所造成的損失。
(3)樹立系統觀念。裝配式建筑的建設施工,并非僅需施工方便可獨自完成,參建各方均是建設施工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因此,要想確保建設質量達標,就須要樹立起系統觀念,并在立足自身職能的基礎上同其他各方積極協調。通過各參建方的共同努力,才可達成創“精品工程”這一質量目標。
(4)持續改進。在我國裝配式建筑起步較晚,該領域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此,施工方需充分借鑒國內外典型的建設案例,同時分析總結自身以往的建設經驗,對涉及的關鍵工序進行重點分析。同時,對構配件的安裝、驗收等環節應同建設方、設計方進行及時交流匯總,從而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
(1)構配件材料。對于構配件材料質量而言,其生產過程及生產質量并不受施工企業控制,但其質量高低將直接決定裝配式建筑的建設質量。因此,在構配件材料出廠后,施工方應加強對材料質量的檢驗,對不符合要求的構配件應及時予以退換;另外,應同供應商進行構配件供應合同的簽訂,并在合同中明確存在質量缺陷構配件的處理方法;同時,加強構配件的運輸管理,防止運輸保護不當而影響構配件質量;此外,在構配件到達作業現場后,應進行合理的保管與養護,避免存放不當為施工方帶來損失。
(2)施工準備階段。對于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準備階段,應提高對后期施工的預見性,并編制合理可行的施工質量規劃。并且,加強設計圖紙與技術交底,完善相應的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另外,根據事前控制原則,做好對構配件材料質量的嚴格把關,避免不合格產品進入施工現場,從而影響裝配式建筑的建設質量。同時,施工方應依據當地的限高、限寬以及限重要求,合理組織運輸路線,妥善安排運輸時間,運輸中做好保護措施,避免發生傾倒、磕碰等意外。另外,構配件到達作業現場后,堆放地面應平整堅實,構件堆放與養護應符合標準要求,防止存放與養護不當而影響構件質量。
(3)施工機械與人員。加強作業人員與機械的管控作為把控項目建設質量的重點,其關鍵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組織保證,即能否建立一個以項目經理為首且管理良好的項目部。其中,項目經理應做好自身職責,而項目部下屬的各個部門則應切實履行好各自義務,責任到人,并加強協調溝通。對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建立質量小組,而小組成員應明確自身責任義務,對自身責任范圍內的質量因素進行密切監控。另外,對于裝配式建筑施工經驗不足的,應及時進行相關技術培訓并多同經驗豐富者溝通交流,盡量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此外,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崗位培訓,以有效確保施工中構配件的搭接以及各工序間的良好銜接,從而為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4)施工組織與協調。與上述三項質量影響因素相比,組織協調工作更具有綜合性,而且合理的組織協調工作不僅能夠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還能夠對施工中各參建方進行統籌考慮,并能夠通過宏觀調控確保各參建方的有效配合,但合理的組織協調往往需要施工方具備較高的自身水準,因此,應加強內部組織協調,并通過經濟措施、技術措施與組織措施的有效結合,以實現項目控制的良好運轉,此外,應加強對外部的合同管理,強化同各參建方的溝通與交流,避免因己方失誤而導致的經濟損失,以有效實現既定目標[2]。
隨著裝配式建筑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推廣應用,該技術所潛在的不足之處勢必會逐漸顯現,對此,各相關單位應當加大對其的研究分析,將該技術所潛在的不足與出現的常見問題予以針對性解決,從而為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的不斷提升奠定堅實基礎,使該技術得以更好地造福人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