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如此重要的盛會,為何選擇永久放在上海?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回答了這個問題:“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這種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
上海正以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為契機,探索更加高效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加大開放力度。這場博覽盛會,與當前的改革探索相得益彰,更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帶來推動力。從世博會到進博會,“上海標準”的高度,正越來越為全球認可。
園區內馳騁的“零排放”新能源汽車、許多場館采用的太陽能發電、擁有“節能軸”美名的世博軸、主題館創下世界紀錄的5000平方米生態綠墻、城市最佳實踐區里諸多環保案例……上海世博會鮮明的“綠色”特征曾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自那之后的實踐經驗到了當下進博會召開之時,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標準體系。
這集中體現在進博會頒布的《綠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標準》(簡稱《綠標》)中。近四千字的文字中,對綠色展位、綠色運營、綠色物流、綠色餐飲的多項具體指標做了明確規定。例如,《綠標》開篇就指出,綠色展位需要全過程遵循“6R概念”:即Respect(尊重自然的理念和思維方式)、Renew(使用可再生材料和新材料)、Reuse and Recycle(使用可再利用和可循環利用的材料)、Reduce(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Remember(加強參展方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記憶)。
首屆進博會展務負責人彭春焰介紹說,在此次的布展工作中,展館方大力推進綠色展位的落實,要求展商所有的布展材料模塊化、構件化,基本采用環保型材料,可循環利用。
綠色安全施工的原則也是《綠標》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彭春焰表示,國家會展中心特別重視布展施工現場的服務和監管,這項工作將貫穿展會始終,每個館、每個展位都專門配備安全員,做好現場的安全服務及把關。
細致而可操作性強是《綠標》的特點。比如,關于綠色選材,就向參展商提出需要滿足以下標準:如果采用純金屬型材結構,裝飾性材料使用量要低于搭建材料體積總量的10%,且全部為非木質材料;如果采用混合型材結構,則木質材料使用量要低于搭建材料體積總量的30%。這兩種結構都要滿足搭建材料回收率達到100%的要求。
彭春焰透露,在進博會期間,館方將面向所有的特裝展位開展綠色展臺評審活動。布展期間,專家將對各特裝展位的圖紙進行評審;展會期間,還將對展臺施工是否環保、綠色進行復審,從而評出綠色展位。
而對于不滿足綠色標準的展位設計方案,《綠標》明文規定,主場搭建商、審圖服務商有權退回。
近年來,上海舉辦的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均居國內首位,躋身世界前列,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會展城市之一。
實際上,《綠標》中的核心內容,不僅應用于進博會,也進入了上海近期推出的地方標準《綠色展覽會運營導則》。這項標準圍繞貫徹綠色理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展覽會籌備、布展、展出、撤展等各階段的綠色環保規范要求,未來將適用于包括后續歷屆進博會在內的所有大型專業展覽會。
上海“十三五”規劃已明確把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列為城市功能定位。近年來,上海舉辦的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均居國內首位,躋身世界前列,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會展城市之一。在硬件方面,以首屆進博會的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的落成為代表,上海已經有了長足進步,目前擁有專業展覽場館13個,可供展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軟實力方面,上海會展也顯著提升。例如,上海建立會展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在國內率先取消了國際展覽審批制度,將原來每年集中申報審批調整為網上實時申報;取消了同類展覽項目的數量限制和“檔期保護”,鼓勵和引導兄弟省市優秀會展項目落戶上海,打開市場大門,降低準入門檻。
這些開放的政策,不僅助力當地會展業的高質量發展,也使上海的會展成為全國的標桿,踏入世界的前列。
如果世博會的“小白菜”讓你至今難忘,那進博會的“小葉子”也會讓人銘記于心。
不同于當年的青年志愿者是在投入服務后產生了自我昵稱的創意,擔任進博會志愿者的5400多名年輕人很早就開始花心思要給自己取個響亮的名字。最后,“小葉子”的人氣最旺。容易理解的是,既然進博會開在“四葉草”里,那每名志愿者自然就是一片“小葉子”;不過,更深層次的含義是,“葉子”不僅代表著奉獻,也代表成長。
對于這種成長,共青團上海市委下屬的上海市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王婷告訴《新民周刊》記者:世博會時,大部分志愿者的任務是對游客做引導;而進博會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志愿者負責引導,更多的志愿者承擔了許多和展會有關的工作職能,出現在了會展各個部門、城市保障部門的崗位上,例如新聞中心、證件中心、對外聯絡組、外事接待組等等。
另外,與世博會上幾乎都是兩周一輪換的“小白菜”不同,“小葉子”中有152名是長期管理崗位志愿者,他們都有工作經驗,脫產為進博會提供3-6個月的志愿服務。其余5200多名由上海30多所高校的學生和30名江浙皖青年組成的大部隊,他們的專業性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由于參加首屆進博會各項活動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00個,并且他們大多是外事、商貿、傳媒等專業人士,這就對志愿者提出了熟練掌握各種語言尤其是小語種的需求。上海外國語大學這次派出的志愿者人數達到600余名,為滬上高校之最,其中就包含不少小語種專業的學生。
即使并非小語種專業,來自這所學校新聞專業大三的楊蓉也感受到了進博會志愿者崗位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她被安排在進博會新聞中心的記者聯絡組,在這里,她發現帶教老師都是來自上海新聞業一線的經驗豐富的記者編輯,不僅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與境內外記者聯絡的規范,也最近距離觀察到了“身邊媒體人的日常”。整個新聞中心的志愿者被細分為記者聯絡、前臺咨詢、新聞發布會、媒體工作區、班車、餐飲等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工作要求都有所不同。“看到帶教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勤奮認真的樣子,我也會在工作時不斷思考每個細節應該怎么做才能效果更好。”她說。
她的同校學姐張睿昕也對此感同身受。這個大四的姑娘負責的是在外國商貿團下榻的酒店做接待助理,在上崗之前,已經接受了分別由學校、上海市商務委、國家會展中心和派駐酒店組織的四場培訓。她說,每場培訓之后她都學到了新的東西。現在,她了解了亞非地區十幾個國家的不同風俗習慣,這些大多都是她之前不曾知曉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她要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和外賓的交往中去。
完善進博會的導覽App,這當然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但也少不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導覽的死角,都要靠實在的腳步去丈量核實。同濟大學的“小葉子”就這樣花了幾天時間開著App走遍了“四葉草”的每一個角落,一天下來的運動步數刷到了3萬。王婷說,青年人在進博會這樣的高級別展會上辛勤地付出,獲得自身的成長和收獲,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做一名志愿者已經越來越多地成為他們的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對他們而言,志愿服務這張青春名片上,一面寫著奉獻,一面寫著未來。
從世博會到進博會,人們普遍認為,大型國際活動正在帶給中國青年一種大國青年的素養,例如世界眼光、文化包容心、責任意識等。談到擔任進博會志愿者以來有什么收獲,上海體育學院的志愿者劉婷笑著說:“以前手機上涉及國家和國際大事的新聞推送,我都不怎么打開,但最近我都特別認真地看了,因為我覺得我也正在參與這樣的大事,它們開始與我有關。”
王婷介紹:結合近年來的實踐,共青團上海市委計劃在近期推出《“青春上海”大型賽會志愿服務管理規范》。這部地方標準在全國走在前列,規定了大型賽會活動志愿服務的主要原則、基本要求、管理規范以及激勵與總結相關要求,可以看成是一部實用的志愿者培訓管理手冊。它不僅將有助于保證上海開展的大型賽事志愿服務有序、高效進行,完善志愿服務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也可以為其他地區、其他層次的志愿活動提供規范參考。
進口博覽會,廣大參展商關心的首要問題是展品能否快速、高效、安全地辦理通關手續?全程物流是否順暢?檢驗檢疫等市場準入能否充分體現貿易便利化?
這些問題,海關已經想到,并提前主動作為。截至目前,上海海關在各業務現場共設置了92個進口博覽會物資專窗。為在監管到位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貨物通關效能,上海海關開發了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進口博覽會專窗)。全國海關大數據云平臺(上海)負責人張磊告訴《新民周刊》記者,這個大數據平臺對信息進行了充分采集,并共享給更多的部門。例如,進博會這次是平臺的信息共享部門首次擴展到境外參展商。有了這樣的數據共享,平臺就將數據服務延伸至運輸階段,在參展進博會的境外貨物運輸到岸之前,把物資艙單和物資證明函數據先發送給港區,便于港口將貨物提前放在易于提取的堆存區域,而參展企業也能提前了解貨物在港口的位置,實現“靠泊即提”,節約物流和時間成本。


另外,對尚未獲準進入中國而又準備在進博會展出的外國水果、肉類等動植物產品,上海海關也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主動全程跟蹤服務,保障這些產品在經過檢驗檢疫合格之后,能夠順利參展。
除海關之外,為保障進博會,國家部委和中央直屬單位等還推出了二十余項助力上海的政策,并都已落實。
上海全城也為保障進博會鉚足了力氣。上海成立了由商務、公安、交通、醫療衛生、旅游、綠化市容、志愿者服務等十余個部門組成的進博會城市保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制定實施城市保障總體方案和17個專項保障方案,協調推進各項配套保障工作。各區、各部門相應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推進小組,主動加強協作配合,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不遺余力抓好各項工作。
領導小組按倒計時制定下發行動計劃,確定城市保障工作任務清單,采取掛圖作戰的任務管理方式,主動跨前,入駐指揮部現場辦公,建立每周例會、工作周報、工作專報等制度,了解需求、查找問題,及時協調推進,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上述城市保障的一些經驗已經陸續被制定為上海的地方標準,以更持續、穩定、規范地為后續的大型活動服務。除了前述的綠色會展與志愿者服務標準外,在進博會開幕之前,還有《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信息追溯》標準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提供技術支撐;中英文版的《會議經營與服務規范第1部分:會議服務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增加了信息技術、信息安全、商業信用和社會聲譽等最新要求。后者已納入長三角辦的年度重點工作,將為進一步推動長三角會議服務機構服務質量和標準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撐。上海正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推出一批比肩國際先進水平的“上海標準”,打響上海的四大品牌,服務全球。
城市全方位保障的會展模式是否有效?上海大學教授、上海會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德國會展業發展的經驗尤其值得上海關注。他介紹,德國的會展場館由政府投資,政府和行業協會共同控制管理,這其中市場發揮決定作用,但政府支持、政府監管絲毫沒有放松。比如近年來每屆漢諾威工博會,德國總理默克爾都會親自到場;每逢大型展會舉辦期間,整個城市都會切換到“會展模式”,50萬人口的城市從機場、車站到酒店、餐飲等都傾力為會展業服務。
上海的“會展模式”的一流標準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首屆進博會正式展期的第二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企業聯盟成立,致力于成為優質參展企業交流合作平臺及為中國經貿與商務發展建言獻策的智囊平臺。歐萊雅集團當選聯盟副主席單位,并于當日確認參展第二屆進口博覽會。該集團全球董事長兼CEO安鞏表示:中國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包容發展的堅定決心,讓他們對在中國市場這片大海上,繼續乘風破浪穩健前行充滿信心。他說:“40年,世界走進中國;40年,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好,世界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