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亦蕉

黃葉秋池,送別節季。乍暖還寒,濁酒殘笛。朝來半和細雨,撩亂去點人衣。
每一段青春,都有一個金庸情結,仿佛只有走進他的江湖,才不負韶華。每一個少年的課堂生涯,都可以分為課桌上的刻苦學習和課桌下的熱血江湖,那本藏于桌板底下套上書封的金庸小說,才是魂牽夢繞的歸屬。而那兩句用十四本書名組成的詩句和他書中的每一個角色,仿佛人際交往的金氏密碼;有了這個暗號,所有人都可以劃分為武俠迷、金庸粉和nobody。
金大師的偉大在于,他把通俗小說寫出了經典文學的氣度。所以他的書迷,不僅是我們蕓蕓眾生普通百姓,還有真正的學院派評論家,所謂三教九流無不為之傾倒,有北大的嚴家炎孔慶東,有復旦的駱玉明嚴鋒,當然也有當世公眾號大神六神磊磊。曾經有人質疑他的偉大,也曾經有人質疑他的作品是否應該寫入文學史。然,文學作品之價值與通俗性不存在任何正反比關系,就如白樂天的詩,通俗易懂婦孺皆知,難道它的價值就比晦澀難懂的李商隱低嗎?就像《三言二拍》,當時或許作為白話通俗小說未登大雅之堂,可最終還是留在了文學史的長河中。什么是經典?能傳播最大的廣度和流傳最長的時間,這就是經典。
如果說古龍是天才,那么金庸就是天才加勤奮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從早期到后期可以看出文學上和思想上的進階,既有傳統古詩文的浸染和儒釋道的演繹,也有西方哲學和古希臘悲劇的影響。對于俠之理解,他也從最初的忠君愛民,變為后來的正邪難立獨善其身。雖然沒有像托爾金那樣自創一個“中土”世界,但金庸也有他精心構思的江湖各門派和各種武功心法套路,無論是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還是九陽真經葵花寶典,都合情合理,自成體系。至于情節構思,他沿襲了章回體小說路數,又因在報章連載,所以每每一章結尾處高潮迭起,懸疑無數,讀來分外驚心動魄。
金庸書中所塑大俠,最愛蕭峰。真男人,真大俠,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中原蒼生,但悲劇在于他本身卻“非我族類”。忠義難全,愛恨難解,愛人阿朱為解開他的心結而死,父親卻是連環冤屈的源頭,自己最終為漢人背叛契丹結義兄弟……種種矛盾激化之下,蕭峰只能選擇自盡一途。蕭峰的死,也宣告著金庸筆下正面意義上的大俠盛極而衰,此后只有憤世嫉俗的令狐沖和反俠客的韋小寶了。
金庸筆下不乏大忠大奸之人,而他自己的性情,從各方匯集的消息來看,也算不上是溫厚恭良之輩。對于婚姻,他自己不滿也被人詬病多多;對于對手,他氣量不大睚眥必報;晚年說話評論有些隨心所欲,或許這也是大師顯露真性情。然,一個作家,畢竟是以作品立命,如今真到蓋棺定論之時,他的人格已然隱于作品之后,金大俠終會伴隨他的武俠江湖傳于世。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作別金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