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司長 吳巖
在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yǎng)暨第十三屆科教發(fā)展戰(zhàn)略國際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作了《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來——對高等教育未來的戰(zhàn)略考慮》主題報告,他表示,“當前,中國開始成為全球工程教育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從某種方面來說,我們已經開始領跑和引領。”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總體可以概括為5個三分之一和1個90%,整體類型多樣、專業(yè)齊全、區(qū)域匹配。”吳巖介紹,工科專業(yè)類92個、工科專業(yè)630種、工科專業(yè)布點1.8萬多個,分別占其總數的三分之一;在校生、畢業(yè)生人數也占總人數三分之一;90%以上的學校都開設工科。2016年6月,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意義深遠,影響重大。“中國工程教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基礎支撐平臺,為建成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提供戰(zhàn)略引領力量,也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fā)展提供中國經驗。”
如今,中國的“新工科運動”如火如荼,吳巖強調,創(chuàng)新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下好應對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先手棋,必須發(fā)展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新工科與新醫(yī)科、新農科交織交融、相互支撐,新文科為新工科、新醫(yī)科、新文科注入新元素,“四新”是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引領者,是全球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探索、共同的行動。
騰訊CEO 馬化騰
“全球化的逆風和經濟周期的陣痛,不會阻擋互聯網創(chuàng)新和各行各業(yè)數字化升級的步伐。”11月7日,在浙江烏鎮(zhèn)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表示。
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是“創(chuàng)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中國的數字化進程越來越快,正在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挑戰(zhàn)和責任。”對于已經參加了5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馬化騰來說,今年感受到的一大亮點就是對未來5G時代的展望。他期待,明年大會將展示更多移動互聯網VR設備,他也決定認真考慮對VR版本微信的開發(fā)。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彌曼
日前,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教授、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張彌曼院士獲得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據何梁何利基金官網顯示,截至2018年,共有40位科學家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張彌曼院士是繼吳汝康院士(2000年獲獎)之后,第二位獲此榮譽的古生物學家。今年3月,張彌曼院士曾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并出席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頒獎典禮,頒獎詞稱贊“她在化石記錄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開啟了對水生脊椎動物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新見解”。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柯靜
阿爾巴尼亞“國家貢獻勛章”授勛儀式近期在地拉那大會堂舉行。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阿爾巴尼亞語專業(yè)的教授柯靜授勛。
授勛儀式在為期一年的紀念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逝世5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活動閉幕之際舉行。拉馬在儀式上高度評價柯靜在阿爾巴尼亞和巴爾干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對她在中國培養(yǎng)阿爾巴尼亞語人才的工作表示贊賞。
“國家貢獻勛章”是阿爾巴尼亞政府為外國人士設立的最高榮譽勛章。柯靜是第三位獲此勛章的外國人士,也是第一個獲此勛章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