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陳晰 王碧清
從今年9月考察東北到金秋十月廣東之行,從給“萬企幫萬村”行動受表彰民營企業家回信,再到中央政治局會議、親自主持民營企業座談會,近一個多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就民營經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釋放出越來越強的政策信號。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頑強生長起來,現在,民營經濟創造了我國60%以上的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民營經濟不是處于協助的附庸地位,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資本集團在社交、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地產、物流及媒體資訊等領域,已居于很難撼動的支配地位。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打開了大門。早在1981年,官方的提法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1984年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1987年則迭代為“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這三個表述的微妙遞進,展現出市場力量的步步緊逼和不斷壯大。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分析了這些困難和問題的多方面成因,在發展關鍵期為民營經濟把脈定向,凝聚起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廣泛共識,極大地提振了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貫穿始終的,是對民營經濟繼續發展壯大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