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憲泉
2018年11月1日,對于所有中國企業家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激動并值得記憶的日子。這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黨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是一以貫之的,但黨的最高領導人就民營經濟召開專題座談會,這在我黨歷史上是首次。習主席高度肯定了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指出,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民營企業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是自己人,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民營經濟對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一個上世紀90年代下海的民營企業家,我有幸參與并見證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并由衷地為中國民營企業創造出的優秀成績感到自豪。但讓人困惑的是,近年來,關于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問題,出現了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這些奇談怪論雖然不是社會的主流聲音,但從一定程度上也確實給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作為國家領導人的習總書記很敏銳地注意到這些雜音,并迅速地作出回應。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句句講到民營企業家的心坎里,非常清楚、非常及時,具有非常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為全國民營企業家們吃了一顆長效“定心丸”。
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人,有過從農從軍從政從商從海的“五從”人生閱歷,我還是一個1979年就入黨的老黨員,后來辭去公職下海,但對黨的忠誠始終未變,從一個農民的兒子一路走到今天,沒有黨,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毫不避諱地說,賺錢是民營企業的天職,但做企業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社會是企業生存的土壤,一旦土壤出了問題,企業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一個好的企業,不僅要創造財富,更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要為社會解決問題,為人類解決問題。而為人類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你要聽得懂別人的語言。
習總書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框架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前提也必須要實現“語言溝通”,解決與沿途60余個國家的語言溝通問題。
“讓語言無國界,讓世人心相通”,正是懷著這樣的初心,我從旅游行業跨界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翻譯的高科技公司,研發出了支持72門語言實時互聽互譯,具有同聲翻譯、語音文字雙向轉換、拍照翻譯等多種功能的人工智能語言翻譯系統,不光解決了傳播中國聲音、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語言障礙,也解決了全球化時代人類語言溝通的問題。
只有語言互通,民心方能相通,貿易才能暢通。一個更開放的中國,需要接納更廣泛的國際友人,國際城市語言生態圈的打造勢在必行。當下,雙猴科技與六家國有企業進行了戰略合作,全力打造“語言無障礙城市”工程,發愿在全球打造100個語言無障礙城市,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如今,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深受感動,倍感關懷,極大地提振了我做民族企業的信心。未來,我將繼續秉持“文化引領,科技圓夢”的企業愿景,將人工智能翻譯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中,并以人工智能翻譯為載體,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