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菲
那一年,他到法國留學,沒想到險些留級。最終,他被資深教授稱譽是“見過的最優秀的學生,沒有之一”。
就是這位“不務正業”的游子,在闖蕩中成長,用自己的業績向歐洲人證明“年齡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數字”。
前不久,李裴收到法國勒瓦盧瓦市政府的邀請,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旅居法國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夢想、成長之路。當他介紹自己來自中國的時候,大家都紛紛投來欽慕的目光。發言結束后,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接受采訪時,李裴笑言:這掌聲更多的是給中國、一只“沉睡的獅子”——好多年前,曾經叱咤風云的法國皇帝拿破侖就說過:“中國是一只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震驚世界。”從這位年輕人的言語里,讀到了陽光,也讀到了自信。
剛過而立之年,李裴就在歐洲一家領先的保險經紀公司擔任運營經理已4年有余,主管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等6國業務,常年旅居歐洲各地,肩負著總部保障各公司財務健康、流程管理、人員協調、系統維護等職能。他說,歐洲國家雖然面積都不大,但各地很好地保持了當地傳統,存在較明顯的地緣差異,這樣一來,在管理上就需要因地制宜,各個擊破,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往往讓事情越來越糟。
“中西藥結合,療效好!”李裴笑道,生在中國,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得到儒家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啟蒙,而早早遠渡重洋,先后在澳洲、歐洲游學的經歷又讓他深諳西方價值觀。面對各個國家不同的合作伙伴,他學會了靈活且務實的處事方式。他認為,不管處在怎樣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抑或是面臨進退維谷的抉擇,只要弄清事情的本源,即使資訊不足,只要思維清晰,掌握良好有效的溝通手段,并且事先做好預案,好多事情也都會迎刃而解。
2014年公司需要開展意大利業務,剛剛到公司不久的李裴便被派往米蘭開展業務,急于大展身手的他興沖沖地踏上從巴黎到米蘭的飛機。米蘭,是意大利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以觀光、時尚和建筑聞名于世,李裴的腦子里滿是米蘭時裝周各種現代奢華的展示。下了飛機,就來了個“下馬威”,被當成“游客”的他被司機帶上了環城高速,繞了一大圈才到達目的地。到了米蘭的分公司,沒有看到預想的前衛時尚,更沒有令人向往的高大上。角落里不大的辦公區,擺著剛剛借來的辦公桌,一個敦厚的意大利中年男子伸過手用蹩腳的英文說,“嗨,你好,很高興見到你?你是裴?”一陣寒暄后,才得知意大利的業務才剛剛起步,人員配置也剛剛開始,可謂是百廢待興。這與從總部了解到的一個新興又極具潛力的市場,簡直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盡管有著巨大的心理落差,李裴還是決定要硬著頭皮上,畢竟這是公司第一次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描繪的藍圖也令人向往。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就算是怕也找不到哪里有老虎。分析了米蘭的基本情況,李裴確定了兩個大方向,一是要參照法國和其他國家已經成熟的經營模式,根據意大利的實際開展類似業務;二是盡快與集團另一家意大利分公司取得聯系,尋找合作機會,借勢發展自己的業務,盡快適應意大利的環境。
方向找到了,就要有很好的執行力。李裴從總部找來各個職能的專家出主意,又依靠同在意大利的其他分公司同事幫忙開展招聘工作,幾個月下來米蘭分公司的團隊就建立起來了。剛開始的業務,完全無法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為了減少虧損,李裴以翔實的數據分析加上思路清晰的項目預案報告,說服了總部允許意大利分公司開展其他業務。到了年底,大家突然發現原來意大利的分部是家“不務正業”的分公司,正是這樣的“不務正業”,分公司在第一年把投資和虧損比例都限制在了可控的范圍。
有了這樣的成績,開展意大利的業務就更有信心了。第二年,很快就與意大利另外一家集團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并且分擔一部分其外包業務,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幾個月后,又與波蘭分公司建立了聯系,把他們的優勢業務推廣到了意大利,建立了一支與波蘭對接的團隊,漸漸掌握了業務上的主動性。
運氣只青睞有準備的人。第二年年底,一家超大型企業提出希望與集團在意大利的兩家分公司合作,因為他們之前在波蘭與集團有過很良好的合作關系,如果條件成熟可以在意大利開展類似業務。未等到總部發聲,李裴就開始緊鑼密鼓地與各個外包公司洽談,尋找合作機會,增強分公司的業務范圍和能力。
為期3個月的馬拉松式談判開始了,從初期的談合作意向,尋求業務發展可能,到確定合作期限、合同范圍、利益分配,每一點李裴都不能馬虎,記事本、手機、筆記本電腦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整理后記錄下來,分析完即寫成備忘錄。提問、再提問,比較再比較,由于工作節奏很緊,他被同事笑稱為“會議鬧鐘”,因為無論是在酒店、飛機、火車,還是汽車上,只要工作一處理完,李裴就會美美地睡一頓,每到目的地就會打了雞血一般醒來,叮囑會議中應該注意的各種細節、準備的問題、對談判對手的預判和各種應對措施。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合理的合作方案加上一個大膽的并購方案得到了公司高層認可,方案送到客戶那里,稍稍調整后也得到通過。合同敲定了,他卻絲毫沒有放松,直至落地,他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不敢松懈。
“裴,可以和我們一個小組嗎?”法國波爾多高等商學院一群西裝筆挺身材高大的法國男生們圍住一個亞洲男孩問道。“為了這一句話,我幾乎努力了三年”,李裴說。原來在法國的高等商學院,學生的成績大多以小組作業來評判,這包括一起寫不同論文、課外討論、演講并答疑。小組作業的分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課業成績,也就是說小組成績不合格是不可能在商學院順利畢業的。
李裴介紹說,法國的教育與中國略有不同,普通大學在法國一般屬于普及教育,而專門的“大學校”譬如高等商學院或是享有盛名的工程師學院則屬于精英教育。能進法國排名靠前的高等商學院無疑是進好的工作單位的保險箱。高商里的學生也是經過層層選拔,最后經商學院逐一面試后錄取的。因此大家在小組作業的時候都會優先挑選自己覺得很厲害的同學,以便在接觸中共同提高。一向高傲的法國人,會簇擁在一個母語并不是法語的亞洲男生前要求同組,多少讓李裴感覺有些意外。
一次,舉行關于全球變暖的主題演講,大多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李裴的小組是最后一組,了解了其他組的情況,他們悉心調整了演講的策略。誰知老師在大家上臺準備演講前,突然提出要改換主題,要求做反面論述全球變暖是驚天騙局。這種反轉無疑是晴空霹靂,畢竟大家毫無應備。組內成員紛紛提出抗議要求老師公平對待,保持原有命題,氣氛一度變得凝重而尷尬。這時,李裴禮貌地打斷了爭論,表示要與隊友商議,然后從包里拿出另一組演示文稿,解釋說:“我早有準備,而且仔細觀看了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相關紀錄片,大家只需繼續按照原有準備的材料論述,自己會根據掌握的材料最后一一反駁。”事已至此,大家只好同意。大家按照約定進行闡述,李裴則在認真做著記錄,忙著看資料,絲毫沒有一點緊張。已經演講完的同學倒是輕松,小聲嘀咕,最后一組是不是偏題了。最后只剩7分鐘,李裴接過話筒,引用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開始講道:“我愛我的同學,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樣的開場白,加上新穎的反駁觀點,贏得了陣陣喝彩聲。組里其他隊員受了鼓舞也開始旁征博引進行補充論證。最后,教授很激動,表揚道:“裴,你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學生,沒有之一!”
李裴回憶,考上高商前,在勒阿弗爾大學攻讀英法雙語國際商務學士的時候,遇到了一位非常嚴苛的法律教授,這位教授執教多年,是某歐洲議會的議員,名聲很大,治學嚴謹。“開課第一天就對所有留學生說,你們今后考試沒有權利使用法語詞典,而且會將今年的最終結業考試由筆試改為口試。你們和你們的法國同學拿一樣的文憑,沒有任何理由不通過一樣的測試。”
在法國的公立大學,教授授課往往是口述的,幾乎沒有任何書本資料,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記錄筆記,課后再做整理,理解消化。這需要學生有很好的法語基礎,理解并準確記錄課堂內容。一般的日常法語,李裴應付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可是碰到了法語專業術語,即使法國人也需要推敲后才能完全確認無誤。為了完全理解課業內容,李裴經常是趁同學課間休息、午餐或者是晚上大家完成作業后借來同學的筆記,逐字對比重新梳理。另外,為了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教授往往會給出推薦書目,李裴于是一邊翻字典一邊記筆記讀完了所有的書目,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就通過網絡或者拓展閱讀來加深理解。
“我太想證明自己了,同時也是在和教授暗暗較勁,最后的口試是與一位歐盟法律泰斗切磋的機會,不僅是一次高難度的考試,如果準備充分,說不定會是一場高水平的交流。”考試的日子近了,考試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基本知識點即問即答,不出意外這一部分進行得很順利。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內容是課堂上提到過、需要課外閱讀的知識點,幾番問答下來也很順利,畢竟事前做了充足準備。第三部分是根據教授給出的材料進行自由闡述,在引用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李裴提出自己看到的資料年份比較久遠,相關法律在2002年進行了調整。這時,教授很驚訝并稱贊道:很好很好。李裴笑道,中國有一句古話,“盡信書不如無書”。教授很滿意,出考場前,李裴第一次看到教授親切的笑容。考試結束后,教授當眾表揚李裴道:“你是本屆考試最優秀的考生!”
其實,兒時的李裴就有了很好的語言天賦。李裴出生于江城武漢,一歲開始咿呀學語,三歲對唐詩宋詞就朗朗上口,語言模仿能力極強的他會熟悉在多種方言里切換,武漢話、唐山話、洪湖話駕輕就熟,總能逗得家里老人捧腹大笑。閑暇之余,還會與母親一起打趣模仿趙本山的春節小品,惟妙惟肖,神氣十足,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惹人喜愛。
稍長一些,遠離父母去寄宿學校上學,在那里好多學生早一些的時候都接觸過英語,頗有語言天賦的他成了不敢開口的“啞巴”。怕上英語課,怕被人家笑話。終于熬到暑假,別的孩子都吵著跟父母一起出去游玩。他四處打聽,得知暑期有好幾個熱門的英語夏令營開課,再三懇求父母,并拿出一筆壓歲錢,就這樣一口氣報了兩個培訓班,針對英語口語和語法進行封閉式訓練。兩個班的時間挨著很近,這樣留給他做暑假作業的時間就很有限,為了不耽誤上課,好幾天都熬夜趕作業,夏天蚊子多,李裴就點了兩個滅蚊器熬夜寫作業。
李裴說,夏令營的日子也不輕松,好多學生并不是來補差的,而是來培優的,這樣一來,即便是換了一個環境,自己還是有點跟不上。開始的口語課,也是好多聽不懂,跟著大家一起應和,蒙混過關,真正到了自己開口還是大家一起哄笑。武漢的夏天,持續高溫,下課后大家都回到帶空調的房間休息,為了不影響大家,也是為了面子,他就偷偷拿了隨身聽在無人的地方跟讀,好幾次被保安帶到辦公室“喝茶”。就這樣一個班接著一個班,兩個月的突擊訓練過去了,回到學校,他第一次在英語課堂主動舉手發言,第一次用英語長篇演講,第一次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點贊,這為他之后踏出國門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李裴的求學之路,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大學一年級結束的時候,學校規定要進行一個月的公司實習。從未涉足社會的他開始犯難,怎么才大一就要去實習。當時還有心讀博士的他,一時還沒做好去公司實習的準備。既然學校規定,就開始學著別的同學一起投簡歷找實習。簡歷投了一大把,幾乎都是石沉大海,眼看規定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依然毫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