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菲
天安門,中國政治中心的中心。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被比喻為整個中國的“心臟”。
1976年,共和國歷史上一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三位偉人相繼逝世,“世界第一廣場”見證那黑色的歲月。2006年,《中華兒女》推出《三位偉人的一九七六》封面,紀念、緬懷三位偉人逝世30周年。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人民敬愛的總理周恩來在與病魔的搏斗中耗盡了生命的最后一絲精力之后,懷著許許多多造福于人民的美好設想,懷著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深深的關切,懷著對共產主義事業必勝的信念,離開了人世。
這天上午,天安門地區的警備驟然升級,所有不知情的人都不知發生了什么。當天下午3時,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召開,討論治喪辦公室提出的周恩來逝世的訃告,治喪委員會名單,遺體告別、吊唁活動和追悼大會方案等。會議由鄧小平主持。經過討論,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了訃告。
在這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內,周恩來的病情報告便不斷送到毛澤東主席辦。毛澤東靜靜地看著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報告、治療方案、搶救方案的報告。得到周恩來病逝的噩耗,毛澤東沒有說一句話,只任淚水默默地流淌。此時,能用什么話來表達感情,幾十年風風雨雨的得力助手,周恩來先走一步,永遠離去了,這對于長年多病的毛澤東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身心交瘁的他不能不觸景生情了。
由毛澤東、朱德等107人組成的周恩來治喪委員會成立。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代表1萬多人來到北京醫院,向周恩來的遺體告別。朱德鄭重地舉起右手,向周恩來致以最后的敬禮。中共中央政治局考慮毛澤東的身體多次出現反復,未發出通知請毛澤東出席追悼會。
在凜冽的寒風中傳來噩耗,警衛戰士郭連江與戰友們都哭了。在“祖國第一哨”上,郭連江經歷了許多重大國事風云。有關紅色往事的記憶盡管零零碎碎,但是不變的是那永遠的紅色情結。他接受采訪時說:“大家望著天安門廣場,淚如雨下。每位戰士都明白,周總理再也不能與國賓同乘敞篷車在天安門廣場與歡迎群眾同歡樂了,再也不能不分晝夜前往人民大會堂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在天安門廣場四周的路上來回奔波了,我們再也不能為這位共和國首位總理站崗放哨、執勤警衛了。”郭連江說:“用‘日理萬機來評價周總理每天繁忙的工作再恰當不過了,無論酷暑寒冬,不管是中午還是深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總理的車從天安門前匆匆駛過,我們擔任路線警衛的同志都向從眼前駛過的總理車致以深情的注目禮。”
這天下午,郭連江和戰友按要求把平時衣袖上的紅色執勤袖章換成了黑色袖標。郭連江站在天安門廣場東北角的馬克思、恩格斯偉人像下執勤,望著天安門廣場哭泣的人群,回想前幾年周總理在天安門廣場迎賓時的英姿,不禁淚如雨下。
1月11日下午4時40分,寒云低垂。在幾輛前導車的指引下,周恩來靈車從北京醫院開出。靈車四周掛著黑黃兩色的挽幛,上面綴著白花,莊重肅穆。后面跟著鄧穎超、汪東興和治喪委員會工作人員及一些老同志坐的車輛。
這天下午,郭連江所在連隊按照上級安排,部分兵力被抽調到天安門前執行周恩來遺體到八寶山火化的警衛任務。郭連江清楚地記得:“我站在天安門觀禮臺東側的長安街北路沿上,戰友也與我一樣一線排開站在天安門東觀禮臺到南池子大街口,負責周總理靈車通過時的安全,維護現場秩序。”
此時的天安門前,寬闊的長安街上,恭候著一代偉人最后一次經過。
隨著靈車的緩緩而至,男女老少都不約而同地脫帽致哀。悲痛萬分的群眾終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開始抽泣,哭聲由小漸大,由近及遠,很快變成哭的海洋。大家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雖然看不見總理的遺容,但多看幾眼他的靈車,對無邊的哀思也是一種最大的寄托和安慰。郭連江回憶說,人們在熱愛總理的信念支撐下,直到最后,完整的隊形始終沒有變、沒有亂。
這年7月6日下午3時1分,朱德帶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永遠離開了親人兒女,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偉大事業。
剛從生命垂危中被搶救過來的毛澤東,靜臥在病榻上。這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華國鋒趕來向他報告了朱德逝世的消息,毛澤東囑咐華國鋒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喪事,并感嘆:“‘朱毛,‘朱毛,不能分離。現在朱去見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
當天,黨和國家就組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治喪委員會。同時,治喪委員會向全國發布公告,將決定在7月9日至10日舉行吊唁儀式,11日舉行朱德的追悼大會,同日全國下半旗志哀,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自7月6日起,在首都天安門、新華門,勞動人民文化宮、外交部下半旗,而在追悼大會前,首都各界代表和各國駐華機構的代表都前往天安門廣場北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瞻仰朱德的儀容并告別。全國各地也都舉行了多種形式的悼念活動。
7月8日,向朱德的遺體告別的這一天,朱德躺在鮮花翠柏之中,那么沉靜,那么安詳,似乎是工作疲勞后的一次小憩,似乎他馬上就要醒來,用他那種堅定的聲音去指揮千軍萬馬……
從北京醫院出口到八寶山的馬路兩側,擠滿了臂纏黑紗、胸戴白花的悲痛的人群。靈車徐徐開來,靈車四周,飾有用黃、黑兩色綢帶扎著的花球,垂著長長的絲穗。絲穗隨著靈車的行進和哀樂的節拍而飄動,把人們的心都攪碎了。多少人抹淚,多少人抽泣,中國人民再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周恩來、朱德的相繼去世,對毛澤東來說不能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這年9月9日,這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和國和人民軍隊的主要締造者、黨和人民的領袖逝世。
毛澤東病逝后,遺體被安放在天安門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內,每天有10余萬群眾前來瞻仰遺容。吊唁期間,15813人在吊唁大廳內外出現病狀,由此足見中國民眾對最高領袖逝世的悲慟程度。治喪委員會衛生保健組負責處理吊唁、追悼大會期間領導和群眾的衛生保健事宜,30多位醫生護士現場處置病情。
9月18日下午3時,天安門廣場百萬人追悼大會舉行。披著黑紗的毛澤東巨幅遺像,懸掛在城樓中央。城樓前面,筑起了紅色高臺,上面陳放著黨和國家領導人敬獻的花圈。東西兩側陳放著黨政軍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敬獻的花圈。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
首都百萬群眾很早就來到天安門廣場和東、西長安街,一直延伸到東單、西單。整個追悼大會,醫保方面無一差錯。
衛生保健組這一次平安度過,部分原因來源于以前經驗。周恩來病逝時,多有吊唁群眾暈倒。來自河北西柏坡的一位老黨員曾回憶,當時他跟隨紅軍烈士家屬去天安門一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周恩來的吊唁活動時,一進大院就有11個紅軍老戰士因為悲傷過度而當場暈倒。周恩來的堂侄周爾鎏曾講,有位回族老太太因哭泣過度嚴重影響她的視力,幾乎哭瞎了眼睛。
1976年是轉變中國歷史的一年,這一年的天安門廣場可以說成了國殤的中心。8個月時間里,三位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相繼逝世,使全國上下一直沉浸在萬分悲痛的氣氛之中。三顆巨星接連隕落,這密集的悲痛是中華兒女無法承受之重。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三位偉人的手在另一個世界一定相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