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珊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特征,提出了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著教育方式與時代脫節、實施范圍有待拓展以及受到了國外敵對勢力和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意識影響等問題,并進一步提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充分調動多方力量以及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的對策思考,由此不斷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特征分析;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0-013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57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of education methods from the times, the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hostile forces and Western capitalist ideology. Furtherm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ully mobilize the power of multiple parties,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and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is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主力軍,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逐漸發展,大學教育也慢慢地從精英教育發展為大眾化教育。早在1993年,中央組織部、國家教委、宣傳部頒布了《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在科技進步發生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現象相互交匯、各種思想相互影響。而在當今錯綜復雜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在生活習慣、職業規劃、道德理想、社會政治責任感等各方面均表現出與以前大學生完全不同的特點。因此大學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認真當代大學生獨有的特點,分析社會環境對他們成長成才的影響,從而有的放矢地在他們中間實施科學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們逐步克服自身困難,在大學時自覺地塑造出符合時代需要的理想信念。
1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特征分析
1.1 物質需求過剩,精神層面提升需求薄弱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正處于社會深刻變革與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時期,我國地方發展差距還較為明顯。如今高考政策不斷改革,高考招生計劃量不斷增長,高校生源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大學無疑成為來自不同文化及地域的青年聚集地,由于地區發展的不均所造成的學生經濟背景的差異,讓大學生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物質攀比的心態。
一個人的成長收到家庭價值觀的深刻影響,他們的理想信念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日常的教導、個體認同、生活引領等各方面影響密切相關。由于“90后”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容易把家庭發展及以后養老的希望全部傾注在獨生子女身上,使得他們身上背負著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望,導致子女的理想信念逐漸呈現出實用化和功利化的情況。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個性鮮明的特點,性格較為張揚和自信,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善于表現自我,樂于追求非主流而且偏時尚和個性的生活。在職業選擇方面也表現出強烈的進取心和明顯功利化的特征,他們喜歡追求生活中的高品位,表現出明顯的拜金主義思想,而對實現崇高理想的需要及精神層面的提升需求較為薄弱。
1.2 過于強調個體化,政治思想觀念淡化
陳錫敏等人分析認為:“90后”具有雙重的思維特性使他們對人的態度總體上表現為肯定和信任,但與此同時隨著個人的成長對人際的顧慮和不信任成分不斷增加。[1]由于不同當代大學生收到多元文化的沖擊,普遍崇尚個人主義,非常關注個人需求和自身利益,他們的社會道德觀念基本與我國當前社會的要求相符合,但同時表現為利己主義明顯,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
大學生在申請入黨時會以考慮黨的宗旨和精神追求作為理由,但他們的入黨動機中會明顯摻雜著對個人利益的思考,從入黨對以后的工作發展層面考慮是否入黨,缺乏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理想觀念。除此以外,雖然當今大學生普遍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具有較高的認同,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對其認可度要低于西方價值觀念,在在政治理想方面出現政治思想觀念淡化、對政治漠不關心等方面的特征。他們對當前我國政治形勢評價較好,充滿信心,但參與其中的動機更為功利。在宗教信仰方面,多數大學生已經破除了對宗教的負面印象和神秘感,但同時他們對宗教傳播的危害部分認識不足,更多只是從個人愛好方面進行考慮,并沒有處于政治層面思考,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度。
1.3 接觸的信息量廣,個體辨別能力較弱
當今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標志著信息量的暴增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今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強的特點,由于所處時代信息量豐富,他們樂于接受和關注各類文化思想。與此同時,他們缺少必要的生活體驗和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經過社會實踐的歷練,加之教育主要依靠書本的理論進行課堂教學導致其政治信仰比較脆弱,在面對理想目標的選擇和價值批判的時候,往往表現出沖動性和不穩定性。他們往往呈現出信息知識面廣,但辨別力弱,競爭意識較強,但是抗挫能力弱的特點。他們的能力結構不夠完善,實踐經驗比較匱乏,容易讓他們在信息判斷時出現盲從和跟風的現象,很容易相信網絡瘋傳的觀念和評價,缺乏自身對信息真偽的辨別能力。
2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分析
2.1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與時代脫節
曾競對“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逐漸呈現出矛盾性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經濟體制的變革,“90后”大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以及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失誤是其理想信念呈現矛盾性的主要原因。[2]
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現象層出不窮,各種思潮相互影響,各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持續涌現。而縱觀目前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仍沿用一貫的課堂教學為主,教育理念得不到升華,方式與大學生的思想產生脫節。由此容易出現大學理想信念教育完成任務式地突擊開展的現象,且開展內容陳舊,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較低,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引領思想的作用。
2.2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施范圍有待拓展
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中一部分,主要由高校輔導員負責。然而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紛繁復雜,不僅需要從事日常的黨務團務管理、獎助貸工作管理、班級建設、宿舍管理等事務性工作,還需要負責創新創業、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教學,因此真正從事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間非常有限。加上目前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改革仍處于初級階段,高校輔導員隊伍均由各專業人員從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及專業性認識不足,由此導致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無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除此以外,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并沒有調動專任教師的參與,高校中的專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專業教學為主,對學生的思想狀態不甚了解,課后交流不足,沒法起到精神導師和思想引領的作用。
2.3 國外敵對勢力、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意識的影響
當今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已不限于戰火的較量,更多的是科技與人才的比拼,其中人才的比拼越來越重視思想的影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國內外的交流已非常普遍,學生可以簡單快捷地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思潮和網絡評論,因此在各種進步思潮不斷出現的同時,一些腐朽的思想也隨之而生。部分國外敵對勢力捉住我國大學生知識水平較高、對外信息攝取量大、廣泛受到社會關注但是又缺乏較強辨別能力的特點,故意歪曲歷史事實,傳播極端言論,企圖對我國大學生造成負面的思想引領。
3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思考
3.1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
在當今這樣錯綜復雜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擇業等方面的觀念均呈現出于以往完全不同的現象。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基于大學生新的特點,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應該更加貼近大學生思想與生活的實際,尊重理想信念生成規律,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關注大學生自我發展和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的過程之中,把崇高的政治理想、長遠的社會理想的實現融入到其短期理想、個人理想的實現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選擇的過程之中,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同時,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不能單從局限于書本和課堂的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感興趣的形式,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善于運用科技手段,以學生喜歡且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
3.2 充分調動多方力量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著隊伍力量薄弱、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而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高校教師,除了需要成為知識的傳授者以外,更應以引領先進思想、傳遞高尚信念作為己任。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個重要而長遠的課題,應充分調動高校各方力量,全方位多角度貫穿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是輔導員的工作,更應該鼓勵全校專業教師投入其中,共同學習當今時代國家倡導的政治理想及先進的國家方針政策,在日常的專業教學中不斷向學生傳遞優秀的思想文化內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腐朽的和歪曲的不良言論及時地進行引導和糾正,從源頭上教會學生辨別言論的真偽,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逐步形成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理想信念和職業目標。
3.3 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
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模式與高中以前差別較大,學生告別過去以學科學習為生活主線的生活狀態,精神與信仰上的空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此時如果能夠予以正面的思想植入將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良性的作用。當今時代信息泛濫,時代的瞬息萬變讓學生容易變得浮躁和盲目,此時更加需要先進的思想作為引領和警鐘,隨時提醒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并沿著正確的道路腳踏實地地前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細水長流的方式開展,不斷地與腐朽的不良文化作斗爭,堅持持續而長期地向學生傳遞先進文化,及時調整學生思想發展方向。大學的理想信念教育應該在課堂、學習、生活中全方位持續地滲透國家主流思想,讓主流的文化思想在學生群體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定不能完成任務式地突擊開展,應該有計劃地逐漸深入,課程安排貫徹于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
【參考文獻】
[1]陳錫敏,張云蓮.加強“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導和研究——“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研討會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121.
[2]曾競.“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矛盾性特征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