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記者 魏萌
經過19年的發展,“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已經成為我國化肥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大型專業品牌展會之一,在宣傳國產品牌、促進國內化肥生產與流通廣泛合作、推動我國化肥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在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作為磷復肥行業的風向標,今年的產銷會為行業帶來了哪些新的啟示呢?

楊建平

周竹葉
11月10日,由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和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在浙江省寧波市隆重開幕。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會長楊建平,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會長周竹葉,瀘天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光軍,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清,以及來自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商務部外貿司、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等有關部門領導共同出席了開幕式。
本屆產銷會以“創新與發展戰略與未來”為主題,力求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布局未來。楊建平在致辭中表示:“19年來,在主辦單位的精心組織下,‘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已經成為交流先進技術、展示最新產品、溝通市場信息、探討發展趨勢的綜合平臺,成為連接農資產銷的紐帶及展示我國磷復肥工業發展的窗口。作為支持單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一直積極推動行業發展,見證了行業的星火燎原和我國化肥流通體制的化蛹成蝶。”
作為磷復肥行業發展的“兩翼”,生產與流通企業在向服務轉型的道路上緊密合作,共克時艱。面對新形勢,楊建平對行業發展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強化危機意識與市場激勵意識,促進企業穩定發展;二是推進農資企業創新經營,提高為農服務能力;三是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化肥行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堅持創新和綠色發展,扎實推進產業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面對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尤其是宏觀經濟下行的大周期,肥料行業應順勢而為,進一步深化調整產業結構戰略化調整,將外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和生態優先,推進中國肥料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周竹葉指出,“需求導向已經成為中國磷復肥工業再創新的重要后發優勢,在今后一個時期,全行業要加強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創新,生產企業要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商向農業生產全程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加速轉型。”綠色、創新、服務已經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和穩健發展的關鍵。

據了解,本屆產銷會的展覽繼續保持較大規模,展位數量850多個,參展企業200多家,匯聚了國內外領先的肥料企業、最新的產品和最先進的裝備,參觀人數3萬余人。為了滿足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主辦方還特別開辟“助劑專區”,展覽會不斷向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靠攏,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
在與參展企業代表交流的過程中,記者發現,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環保政策高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碼、農業需求變化,以及行業競爭邏輯與層面的全面升級,無論是傳統大企業,還是新興的中小型企業,都表現得比以往更為理性。
對于肥料行業來說,2018年是理性回歸的一年。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程云表示,今年產銷會的參展企業以大企業為主,且化肥主業理性回歸的趨勢很明顯,在展示新技術、新服務方面的投入顯著增多,而參展的中小企業比重在逐年下降,尤其是那些技術含量較低的企業,表明肥料企業正在回歸理性,變得更加務實。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東奎也深有同感地表示,國內企業對新概念、新模式炒作的關注熱度明顯下降,轉而將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向產品、服務以及技術的沉淀,尤其是針對特定地域、特定作物的全程解決方案正在成為一個趨勢。
中國的磷復肥工業在2016年達到了一個峰值,此后開始進行艱難的轉型升級,也加速了行業優勝劣汰的進程。今年以來,一批老牌農資企業的轟然倒下,加劇了行業內的恐慌情緒。對此,瀘天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光軍表示,近幾年,受宏觀經濟下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資企業面臨著深刻的生存危機,瀘天化作為傳統化工企業也經歷了生死存亡的考驗。經過資產重組整合、企業改革改制、全面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措施,瀘天化于2018年全面扭虧為盈,實現利稅超過5億元。
譚光軍認為,隨著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不符合創新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會更加難以生存,而環保達標、產品結構合理的正規企業,對于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更加從容理性。老牌企業在資源、技術、渠道等方面有著深厚的積淀,通過二次創業完全可以在新時代創造新輝煌。而中小型企業則可以通過聚焦技術、產品、服務,滿足肥料發展的功能化需求,實現差異化發展。
產銷會不僅是行業形象展示的盛會,也是信息交流、思想碰撞、把握方向的平臺。同期召開的報告會精選了3個版塊、4個專場,分別為“新時代新農業新肥業”專題報告會、經濟形勢發展論壇以及化肥市場分析論壇,權威解讀行業政策、深入分析發展趨勢。
為此,主辦方邀請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石化聯合會等相關領導和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等重磅專家學者和國內外優秀企業齊聚一堂,探討國家大政方針、現代農業發展戰略,把握行業發展趨勢;聚焦行業產品創新、提質增效,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研究全球能源、肥料發展走勢,占據市場發展先機;把握時代脈搏,探索發展新模式,加速服務轉型。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對新形勢,農資行業要在規模、技術、品種、結構等多方面發力。化解過剩產能,加快存量產能的優化改造;適應農業供給側改革,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農化服務質量,努力從“化肥銷售商”向“農業服務商”轉變;提升創新能力,整體推動行業技術水平提高;在保證市場供應的前提下,提升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注重節能降耗、提質增效,推動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此次產銷會,與會者對行業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行業未來發展鼓舞了士氣,提振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