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偉
摘 要:根據西安地區1951-2007年年降水量、季降水量資料,通過線性趨勢分析和累積距平曲線法,對西安地區57年降水的趨勢和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二十世紀50年代降水量較多,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降水量基本處于平均值變化不明顯,70年代末期降水較少,處于減少趨勢,80年代早期降水量較多,80年代末期降水基本趨于平均值,90年代降水量連續偏少,到了21世紀降水量逐漸的增多。西安地區的降水總體呈現略微的減少趨勢,并且以13.309mm/10a的速率減少;汛期的降水變化呈現明顯的減少趨勢。
關鍵詞:降水量;線性趨勢;累積距平
中圖分類號:P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0-0224-02
1 引言
自然降水是水資源的主要來源,近30年全球溫度升高,降水異常的發生頻率增加,干旱和洪澇災害對人民造成巨大損失。在近幾年溫度變化的研究中,對自然降水變化的探討相對偏少。在此背景下研究降水的變化趨勢具有重大的意義。
西安降水特征具有大陸性氣候,因此也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旱、澇災害[1]。韋志剛等[2]指出,西北地區降水變化的主要趨勢是1960年代早期多雨,到1970年代早期轉變為少雨,1980年代又多雨,1990年代少雨。這種趨勢在隴南和陜西的中部和南部是最明顯的。
2 資料和分析方法
2.1 資料選取
經過對西安地區1951-2007年共57年的降水資料進行處理,分為年(1~12月)、汛期(6~9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
2.2 分析方法
(1)線性趨勢分析[3]。
(2)累積距平法[4]。
3 降水特征變化分析
統計西安地區1951-2007年全年年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計算結果如下表。可以看出1951~1980年年降水量基本上呈遞減趨勢,1991~2001年間西安地區降水量急劇減少,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降水增多,但是總體呈減少趨勢。如表1所示。
3.1 年降水量變化特征
從圖1圖2可知在這57年里西安地區降水量有不明顯下降趨勢。在50年代-60年代初西安地區降水量偏多,有增加的趨勢,60年代末-70年代早期降水量變化不明顯,70年代期間降水量呈現減少趨勢,80年代早期降水量回升到多雨期,80年代末-90年代末降水量偏少,二十一世紀早期降水量有了上升的趨勢。
3.2 汛期降水量變化特征
通過數據計算得出,1951-2007年西安地區汛期平均降水量為331.2mm占年降水量的57.8%,降水極端值出現在1977年和2003年降水量分別是111.7mm和549.5mm,相差近437.8mm。
從圖3圖4可知,60年代,近汛期降水量呈現減少趨勢。西安地區汛期的累積距平可以看出,降水量只在1953-1958年間有增加的趨勢,57年間其他年份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可以得出西安地區年降水量的多少取決于汛期降水量的多少。
4 結語
(1)1951-2007年西安地區年降水量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尤其是二十世紀90年代以后降水減少趨勢明顯。降水傾向率是-13.309mm/10a。這和我國年降水量的下降趨勢相同,但是西安地區的下降趨勢大于我國的下降趨勢。
(2)汛期降水量明顯下降,降水傾向率為-3.466mm/10a。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汛期降水量占全國降水量的57.8%。因此,對于西安地區1951-2007年降水量的影響主要取決于汛期的降水量。
(3)西安地區年降水量的變化為50年代-60年代早期西安地區降水量較多,60年代末-70年代末降水量較少,80年代早期降水量回升到多雨期,80年代末-90年代末降水量較少,二十一世紀初降水量有了上升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宋令勇,宋進喜,張文靜.西安地區降水時空分布及變化規律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24(1),85-89.
[2]韋志剛,董文杰,惠小英.中國西北地區降水的演變趨勢和年際變化[J].氣象學報,2000,58(2):234-243.
[3]王紹武.現代氣候學研究進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2:7-20.
[4]黨碧玲,任志遠,等.西安地區近50年降水量的統計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2011,4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