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晴晴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和金融的一體化發展,貿易的國際化也在馬不停蹄的成長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領域在不斷的拓展,這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商業銀行應積極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策略,并針對國際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加以管理,協調一致,才能促進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首先對國際貿易金融進行了概述,分析了商業銀行在國際融資中的風險管理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 風險管理 問題探析
在我國國際貿易業務中,商業銀行面對的對象是從事國際貿易活動的企業,商業銀行為其提供貿易融資服務,國際金融市場不是十分穩定,商業銀行開展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可能會受到金融市場或國家政策的變化的影響,商業銀行為進一步促進國際化的業務發展,需建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服務體系,這樣才能在國際化業務上取得更高的利潤。
一、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概述
在狹義上,國際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可以向進出口商提供業務資金或者為進出口商提供貸款活動。在廣義上,國際貿易融資不僅為進出口貿易相關的企業的資金融通,還可以提供信用擔保和金融服務,與此同時,銀行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進出口商,也包含于其相關產業的企業,即與進出口商在一個貿易鏈條上的企業。我國的商業銀行是具有規模大和實力強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則是由商業銀行為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提供資金融通和信用保證。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是進口商和出口商,我國商業銀行憑借自身的實力,可以保證在資金的起伏過程中,獲取高額利潤。
伴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開放,以及金融國際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可以為進出口商提供國際貿易融資來獲得高額利潤,高額的利潤回報也同時代表著高風險。對于商業銀行,如果積極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有利于銀行搶占更加優質的客戶資源,商業銀行須憑借高水平的業務素養來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并有利于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
二、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及風險類型
我國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起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并逐漸成形了授信額度、進口押匯、出口打包放款、福費延、國際保理、托收押匯、授信開征、出口押匯、票據貼點等方式。
隨著我國近年來國際貿易的空前發展,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商業銀行都積極開展業務拓展,國際貿易融資則成為商業銀行獲取高收益的手段。國家貿易融資和國際結算緊密相連,嚴格的受到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銀行通過國際貿易融資可以獲得高收益,也有利于提供商業銀行的綜合效益。但國際金融形勢時刻的發生著變化,國際貿易融資也不斷的暴露出潛在風險,我們應該時刻去關注國際貿易融資帶來的風險,目前國際貿易融資產生的金融風險主要包含進出口商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國家及政治危險、銀行內部操作風險四個方面。
一是進出口商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由于債務人不履行合同,而造成對方的經濟損失,這樣就會商業銀行遭受債方的信用風險。而且進出口企業大都存在融資押匯、多頭開戶及管理混亂等現象,這些企業企圖通過這些手段來掙脫銀行的債務,有些進出口商以貸款的名頭獲得資金,卻應用到其他業務上去,甚至有些進口商一起以欺騙手段獲取資金,并投資到匯率市場,利用匯率變化獲取利潤,這樣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安全性。
二是匯率風險。是指在一定期間的國際貿易活動中,因匯率的變化而導致債券債務波動問題。由于在國際貿易融資的進出口商與借貸機構不是同一種外幣,而且外幣的借入與到達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會因匯率的變化而導致風險的可能,同時當由外幣計價未來的應付手款,也會因匯率變動,面臨損失的風險。
三是國家及政治風險。在國際貿易中,國際貿易活動都是受到國家政府政策的規劃,當貿易協作過政府不履行責任,則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同時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會產生融資風險。如人們幣升值,進出口公司可能因利潤跟不上匯率變化,銀行的貸款業務償還能力下降,這些都會產生風險。
四是銀行內部操作風險。對于銀行來說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會利用到先進的技術,就需要對銀行業務的各個環節監控到位,銀行各個部門協調工作,但如果內部缺乏正規的操作程序,則也會引發風險的發生。
三、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風險管理機制及法律法規
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防范是放在第一位的,應該充分利用風險預警預防機制,但由于銀行開展的國際業務,所以商業銀行對借貸企業的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資金流動性都無法做出及時準確的評估,風險預警難以實現。商業銀行還缺乏風險分攤機制,商業銀行的總行及其同業沒有統一的風險分攤機制體系,如果風險發生,則會嚴重影響銀行資金的流動性。我國國際貿易相關的法律不完善,這就造成了商業銀行發展相關業務時,容易產生各種風險,而且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法律還存在滯后性。
(二)缺乏對國家貿易融資風險的識別
近年來,我國不斷的加大了對風險防控的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這對我國防控風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國際金融環境變化多端,金融風險類型多元復雜,金融管理人員不可能會全面有效的識別所有的金融風險,與此同時,進出口商可以國可以通過出具單據或開了立信用證獲得際貿易融資,而對此過程缺乏審查,其間存在的潛在風險卻沒得到重視,這種方式也容易被一些虛假進出口商利用,進而造成商業銀行的經濟損失。
(三)銀行業之間缺乏競爭秩序
我國的貿易融資業務起步晚,缺乏相應的約束體制,目前我國各個商業銀行都忙于參與到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當中,但金融產品單一,導致商業銀行間的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且商業銀行為了搶占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市場份額,放松對欠債放的資格審查,這就造成銀行業管理準則的混亂,加劇金融風險的發生。
(四)國際貿易模式落后
在目前國際貿易融資交易中的打包出口和進出口押匯仍是主要的業務,商業銀行在保理、福費延等開展相對較少,陳舊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阻礙了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
四、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應對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需不斷加強商業銀行在國際業務的結算能力,商業銀行發展的國際業務也存在很多潛在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都想在國際業務搶占先機,并努力通過增強商業銀行自身的競爭力,來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
(一)銀行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分散機制
商業銀行應根據不同業務的所承擔的風險性質的差異,對銀行業務分配進行有效組合,在保證經濟收益的前提下,為降低風險,制定風險分散策略,并考慮到受限期限的影響,將長短期結合,同時還積極開展不同貿易資產組合,使金融風險能夠得到有效分散。
(二)加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識別和防范意識
商業銀行只有通過對金融風險的有效防范,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經濟損失的發生。商業銀行要想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首先就是要對國際貿易融資中的風險進行識別,這就需要不斷培養高層次的國際化的復合型金融管理人才,商業銀行在錄入工作人員時選擇一些專業知識全面,并具有敏感市場洞察力的人才,同時銀行業還應該加強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并定期組織大家溝通和討論,有利于銀行總結概括金融風險的類型和產生金融風險的渠道,銀行才能做到有效地識別金融風險,加強對銀行員工金融風險的類型普及工作,進一步保證銀行業很好的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
(三)完善國際金融監督管理制度、并規范審查流程
健全完善的國際金融監督管理制度,為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提供安全保障,國際金融監督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緊密聯系國際政治形勢,為立法提供依據。并做好融資考察工作,對企業的實力、規模、資金流動情況等摸底,并對企業的開征融資信用及信用證,嚴格按照規則制度審查。
(四)強化融資合作,建立風險控制體系
商業銀行應加入風險抵御制度,這就需要各個金融機構深入合作,建立全面的風險識別信息庫,并對不良買家的信息也入庫,通過通信技術實現信息共享,便于金融機構使用,識別的金融風險之后就應該開展抵御風險的任務。對于銀行應開展審貸分離體制,通過信貸和審核兩個部門分別開展管理,最終在將信息匯總,便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得到全面地信息,商業銀行通過強化合作,建立適合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風險控制體系。
五、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快速發展,并為商業銀行實現高的收益,但由于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起步較晚,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需要正視這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的分析研究,且提出了科學的管理方法,為我國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姜學軍.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趨勢及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9,(11).
[2]劉晨.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及其管理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姜煥梅.我國商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