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韜
【摘要】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必須對銀行業進行“營改增”。本文通過解讀銀行業“營改增”政策,從正反兩方面探討“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稅負的影響,并為“營改增”政策如何發揮積極作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商業銀行 稅收負擔
一、引言
在我國,流轉稅分為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根據不同的行業來區別征收的。“兩稅并行”的流轉稅制度是稅負抵扣鏈中斷的主要原因,而“流轉”也并未發揮其該有作用,所以產生嚴重的重復征稅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國不斷地改革銀行業營業稅。2016年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全面實施“營改增”的要求進行部署,提出自2016年5月1日起,將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列入“營改增”試點范圍。3月24日,財政部聯合國家稅務局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至此,“營改增”試點全面實施。試點方案的公布和推行,標志著我國己基本完成稅制改革,真正實現我國增值稅制與國際接軌,開啟了增值稅稅制改革的新紀元。
二、商業銀行征收營業稅的弊端
(一)我國商業銀行營業稅狀況
在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銀行營業稅稅額處于持續增長階段,營業稅已經成為銀行的第二大稅種。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銀行業的營業稅占全國營業稅的13.2%,總金額達到2972.95億元,一直以來,商業銀行稅收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并且隨著銀行業的發展,這一比重仍將不斷擴大。
(二)銀行營業稅的弊端
(1)重復征稅:我國商業銀行的營業稅計稅依據包括貸款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等,并且營業稅實行全額征收制度,所以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營業稅是不能在下一環節進行抵扣的。
(2)稅負較重: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商業銀行的營業稅稅率為5%,并且以此為基礎,征收城建稅7%、教育費附加3%以及企業所得稅25%。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的實際稅負高于其它行業。
(3)阻礙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我國目前的出口退稅政策,只有增值稅和消費稅可以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然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征收的營業稅是不能享受相關出口退稅政策的優惠,這種情況導致我國銀行業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差。
三、我國銀行業“營改增”政策及其影響
(一)銀行業‘營改增”政策
首先是在收入方面。對于買賣金融商品收入、利息收入等項目征收增值稅6%,并且顧客支付的利息是不可以進行抵扣的;出售不動產的收入征收增值稅11%,對于實施“營改增”政策之前,獲得的不動產受益按5%的利率征收增值稅;其中例如地方政府債利息收入、國際助學貸款利息收入、金融同行業往來的利息收入等這些是不征收增值稅。其次是支出方面。對于實施“營改增”后所得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核算的不動產以及管理費支出、手續費支出等可以抵扣進項稅。而企業不動產、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集體福利、免征增值稅項目以及娛樂服務、居民日常服務以及餐飲服務等不屬于可抵扣進項。
(二)“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稅負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后,商業銀行可以有效的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在實施“營改增”后,可以用作抵扣的項目金額要遠超過“營改增”以前的金額,大量抵扣項目的產生是導致這一情況的因素。總之,這一策略對于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抵扣項目的增加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稅負壓力。在營業稅向增值稅轉換的過程中,增加了大量的抵扣應繳稅額,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稅負壓力。具體表現如:商業銀行可參考業內意見,征收增值稅時可以采用簡易計稅的方法,這樣不僅顧及了銀行特殊的行業屬性,還最大程度的推動了“營改增”政策的實施。
2.消極影響
盡管“營改增”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的利潤,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銀行業特殊的業務屬性沒有得到充分考慮,這將大大削弱“營改增”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政策優惠。具體而言,當前政策的缺陷完全忽視了商業銀行一些特殊的業務如保險業務、中間業務以及票據業務等有著很強的服務性的業務,這些業務根本找不到可以抵扣的項目,這樣便無形之中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稅收壓力。
四、商業銀行應對“營改增”的策略
(1)成立專項政策研究團隊,為銀行提供科學的經營方案。我國所有稅收制度政策,都是經過政府多次研討的結果。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要時刻遵守國家政策,以國家政策為發展導向,及時調整發展結構,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站穩腳跟,進而實現持續發展。
(2)開拓中間業務,爭取發展機遇。隨著時代的發展,顧客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已從最初的轉賬等業務逐步發展成了如今復雜的業務體系。為了滿足顧客的多元化需求,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更新業務類型。
(3)增加抵扣項目的整體比重。負債端業務是商業銀行普遍使用的可作為抵扣項的金融業務,通過存款就可以計算出進項與銷項得準確稅額,以此進行抵扣,所以在政策改革之前,商業銀行一直將負債端業務作為合理降低稅負的主導方案。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后,商業銀行通過合理調整自身結構,以國家政策為發展導向開展可以作為抵扣項目的業務,在當前銀行發展速度逐步放緩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要想實現利潤的持續增長,必需緊隨國家政策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享受制度福利。并且借此實際商業銀行還能有效提高市場占有率,將“營改增”作為商業銀行謀求轉型發展、調整業務結構的機遇。
綜上所述,“營改增”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利有弊,但總體上看,“營改增”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是利大于弊,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后,最終可提高商業銀行的整體利潤。面對“營改增”政策的推廣實施,商業銀行需配備高質量的技術人員,以國家政策為發展導向,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發展機遇,只有這樣才能在政策的引導下獲得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營改增”對我國銀行業的稅負影響分析——基于2013年國內16家上市銀行財務數據[J].海南金融,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