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
【摘要】自從家庭承包責任制改革以來,農業經濟領域的研究一直是學者們的焦點所在,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高度關注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等“三農問題”,讓更多的學者意識到身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在學界、政界、媒體等社會各界的不斷關注和努力中,農業經濟管理成為社會科學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軌跡進行梳理,有利于厘清歷史沿革中學科發展的思路,借鑒國際經驗,把握國際研究中農業領域的前沿問題,對豐富和拓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領域和指導未來學科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 Cite space 研究前瞻
農業資源經濟與環境經濟、農業產品與要素市場以及農村金融與農業保險等將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重心,學科發展及科學研究應盯準前沿問題,順應發展趨勢,不斷提升學科發展能力。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選擇
文獻計量研究的一般方法是從文獻數據庫中導出目標文獻數據,在引文耦合、共被引分析或共詞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聚類分析。然而,此類研究范式的分析結論難以避免受到分析者主觀因素的影響,例如聚類標簽的識別就可能參照主觀經驗而來。CitSpace是用于探求既定研究領域發展趨勢與發展歷程變化軌跡的可視化分析工具,選擇Tf-idf、Log-likelihoodratio(LLR)與Mutual-informa-tion(MI)三種排序算法之一,從引文的標題、摘要等中抽取名詞短語,作為共被引聚類的標簽;同時通過模塊度(Modulari-tyQ)與同質性(MeanSilhouette)兩個指標,判斷聚類結果的效度。由此,運用CitSpace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析者主觀性對計量結果的影響,進而增強結果的客觀性,因此該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結果分析
(1)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國際發展情況。在這一部分中,運用WebofScience的統計工具,分別從時間、國家、出版物、研究領域、研究機構和研究學者6個維度來進行研究現狀的描述統計分析,以便對世界范圍內學者對農業經濟管理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行宏觀分析。①時間維度。從國際論文、研究成果出版數量的時間維度來看,近十年來,世界范圍內的農業經濟管理領域的研究成果呈波動上升態勢。2006年發文數量占近十年農業經濟領域發文總量的6%,2014年這一數字上升至14%,而近3年的發文累計數量已超過10年總量的40%,顯示出學界對農業經濟領域問題的關注度逐年攀升。這說明,作為一個古老的應用型學科,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正在全世界范圍內逐步壯大,形成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學研究逐漸在全球范圍內掀起高潮,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也隨之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在整個經濟學研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科內涵不斷豐富,學科體系不斷完善,研究隊伍不斷壯大。②國家維度。在研究成果的來源地中,美國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研究數量占比高達1/3,表明了美國這個當今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在農業經濟和管理的研究領域內,仍然發揮著最重要的影響力。實際上,早在美國建國之初,美國聯邦政府便在各州立大學開設了農業生產與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的學科,為美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本。③研究領域維度。近10年來,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領域中,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商業經濟以及農業(農學)的發文量占據了絕大部分,其中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商業經濟尤為突出,均在三成以上,見表1。此外,地理與公共管理領域也有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其他領域如社會學、人類學、水資源以及工程學等,也發表了一系列與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的研究成果。這表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在研究發展中與其他社會科學及相關自然科學具有良好的交叉與融合,跨學科、跨領域合作研究正逐步成為主流。④代表研究學者維度。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代表學者中,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所黃季餛研究員以35篇的論文數高居第一。其他華人學者中,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并列第50名,可見華人學者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相關領域研究中的貢獻不可小覷。雖然華人學者在發文量上取得的成績值得慶賀,但不可否認的是,華人學者在國際學術話語權方面的進步仍不明顯,甚至已經鮮見如林毅夫、文貫中那樣在國際范圍內都深具影響力的學者。排行中的其他高產學者還包括了斯坦福大學教授、國際知名農業經濟學家Rozelle(31篇)在內的眾多國外學者,這說明了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聚集了國內外的眾多學者,顯示出旺盛的學術活力。
(2)農業經濟管理學科英文聚類結果分析。通過對英文文獻的聚類分析不難發現,在世界范圍內,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農業結構轉型與發展問題研究,主要包括農業生產率、農業現代科技、生物農業、農業產業經濟、農業結構轉型、循環經濟等;②農業多功能性研究,涵蓋了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氣候變化、轉基因、生物多樣性、虛擬水、農業減災等;③農業市場研究,包括市場分化、農產品市場營銷、農貿市場及交易、農產品價格等;④農業國際問題研究,包括農業國際合作及援助、農產品國際貿易、國際農業比較研究等;⑤農村社會問題研究,包括老年及貧困問題,農村衛生管理,農村社區及綜合管理等;⑥農村金融與財政問題研究,包括農村金融、農業企業財務、農業財政支出與管理等。可以看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不僅僅只是經濟學和管理學在農業領域的交叉,更是形成了與社會學、生態學、生物學、政治學等多門類學科共融的局面,
在農業經濟管理領域,國內外研究同樣存在著一些共識,例如農業生態、資源與環境經濟逐漸成為研究新熱點,農業市場、農業轉型研究仍然占據重要地位等。經過分析和梳理,認為包括農業資源環境、農業市場、農業貿易以及農戶經濟研究仍然是農業經濟管理領域將來的研究重心所在。更加符合主流規范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將會更多地被采納到未來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之中。
參考文獻:
[1]羅鋼.淺談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展歷史與前沿[J].2017.
[2]王濤君.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