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英
【摘要】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步伐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解決新時期面臨的“三農”問題,更好地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讓農業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成為當前各級政府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著重研究了鄉村振興中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以期為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持續提供提升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 問題 措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手段。當前隨著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民素養不斷提高,賦予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更加豐富的內涵,如何進一步通過農業變革,鄉村主體發展來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激發農民積極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收益,成為當前擺在農村建設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只有結合國情和農村實際,深入挖掘制約農村發展的矛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整改和優化,才能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加強鄉村振興中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問題探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發展價值。
一、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基本內涵及問題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鎮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這一宏觀政策的提出,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具體的發展戰略,如何更好地將這一理念和政策落到實處,使之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需要慎重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首先應當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內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農業農村建設條件和基礎各不相同,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風險也千差萬別,所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首先把握新形勢下其基本內涵,總結共同的屬性特征,以此為基礎進行著重研究和分析,探究具體的方法,進而指導中國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建設道路,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等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持。
鄉村振興中的農業現代化,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歸根結底需要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更為貼近。在生產力方面,通過發展農業現代化,能夠有助于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發展水平,進而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單位土地產出率。在生產關系領域,發現農業現代化,有助于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組織與經營管理結構和方式,通過對經營管理方式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進而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持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收益??傊ㄟ^農業現代化,就是不斷加快農業改革建設步伐,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體制,持續提升農業生產綜合競爭實力,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只有這兩個目標實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才可以說得到了提升,所以發展農業現代化,不能片面地理解,從狹義的角度進行分析,應當從農村實際,農業發展實際出發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解決根本性問題。實際上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的應用,是對傳統的農業社會發展形勢和發展結構的一種挑戰,所以需要結合基本國情,循序地開展改革探索,才能充分發揮農村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組合效率,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目前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小農生產存在過密性問題,也就是說農村人口不斷增多,小農家庭人均收入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農業人口不斷增加,人與土地增長沒有形成同頻共振,所以影響了農戶的經濟收益,人均家庭邊際收入呈現遞減趨勢。所以需要不斷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農業制度環境,從而逐漸提升小農經濟發展水平,積極探究如何讓農民獲得更加公平的市場機會,尋求市場、政府和農村發展之間的有機平衡,解決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性問題,才能化解根源,完善配套設施,激發農業發展活力,更好地適應農業變化、農業現代化建設新步伐。
鄉村振興中的農村現代化主要涉及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城鎮化兩個方面。在城鎮現代化建設推進進程中,農村發展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有效成立好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切實改變農村發展舊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效能。鄉村發展、農村現代化和農村建設并不等同,不是單純地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實現煥然一新的,不僅體現在物質上的現代化建設,還需要從思想觀念等認識上來提升農民整體素質,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發展轉型。農村現代化建設與農村城鎮化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鄉村振興是要把鄉村發展起來,而不是把鄉村改造成城鎮,目前對農村現代化建設方面的實質內涵把握不準,在推進建設過程中沒有尋求到有效的銜接延續方式,對具體的實現路徑規劃不足,沒有全面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從轉方式、調結構、提效能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從而導致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面臨很多的新形勢、新環境,引發很多的新問題,不能更好地實現農村發展與社會現代化有效銜接。
二、鄉村振興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探究
加快鄉村振興中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最終需要結合我國國情,走出一條適合我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所以在建設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糧食安全重視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監管。只有農民有自己的土地和糧食,才能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糧食安全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完善相應的監管體系,加強農業現代化技術革新,不斷穩定和提升糧食產量,另一方面應認識到小農作業生產的現實條件,尊重勞動、尊重健康,探索規模化經營、合作化經營等多種生產經營管理體系融合的發展模式,注重發揮小農戶的作業積極性,充分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結合農村實際制定因地制宜的糧食安全保護措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參考路徑和健全完善的制度與政策環境。
(2)加大科技創新,提升農民隊伍綜合素質。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主角是農民,所以需要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才能切實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撐。所以要加強對農民的素質和技能培訓,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在探索家庭承包制改革等進程中,既要加強規劃又要立足實際,引導廣大農民提高對農村建設的支持認同度,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實際情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推動示范鄉村建設,形成政府、市場和社區之間有效協同機制和整體合力,妥善解決好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各類問題,切實提升三農建設成效。
總之,鄉村振興中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只有結合農村實際,深入探索并完善機制,加強創新和服務指導,才能切實激發農業發展活力,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國剛,劉彥隨,等.中國農村空心化的演進機理與調控策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