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瑩 苗向薇
摘要:扇面畫是中國畫中比較特殊的表現形式,與其它傳統繪畫形制不同,扇面形制在繪畫中展示出自己獨特的韻味。本文重點介紹了唐宋時期和明清兩朝的團扇與折扇的表現形式和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品。唐宋時期的團扇是最早的扇面繪畫形制,多為女子掌中之物;折扇則是在明清時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多為文人才子手中所執。扇面畫多是小品繪畫,取邊景之角。文中主要結合形式、題材、構圖、思想等這四個方面來分析促使扇面畫興起與發展的原因。
關鍵詞:扇面形式 中國畫 小中見大 發展
一、扇面藝術的發展概況
扇與書畫的結合之初在并無確切的古籍記載,但在宋之前的繪畫基本以長卷、立軸的方式表現出來,如魏晉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周防的《簪花仕女圖》皆是長卷作品。在《簪花仕女圖》中可以看到一位婦女手執繪有牡丹圖案的長柄團扇,可見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扇面。到了宋代,宋朝的皇帝重視書畫,幾乎每代的統治者宮中都有專門的畫院。上至皇家親貴,下至平民百姓,手執各色扇子就流行開來。扇面在形制上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團扇,團扇又名“宮扇”、“紈扇”,大多是宮廷貴族女子或仕女納涼所用。二是折扇,折扇又名“撒扇”、“旋風扇”,據傳是從日本經朝鮮傳到中國的,深受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的青睞。折扇的另一益處就是它能夠開合自如,藏于袖中,也就成為雅人韻士的寵物。
宋代的扇面書畫發展進入到成熟期。出現了繁榮景象,在材料和形制上發生了一些變化,圖案也變得豐富多彩了。宋代的扇面繪畫應接不暇,流傳至今的作品也是不計其數,有吳柄《出水芙蓉圖》,南宋的《碧桃圖》等,皆是宋畫中的精品,團扇畫也為此被廣稱為宋代繪畫的縮影。因此,唐宋時期是我國扇面藝術發展的第一次高峰期。扇面畫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團扇形制的作品就漸漸少了,折扇挑起了扇面書畫藝術的大梁,鑄就了另一個扇面藝術發展的高峰。折扇形制又十分特殊,打破了原本比較枯燥的構圖形式,因此吸引了無數畫家。
二、扇面形式在國畫中的應用
宋代是花鳥畫創作的鼎盛時期。吳柄所作的名作《出水芙蓉圖》,畫面雖小卻十分玲瓏精致,此畫大部分采用沒骨法,一朵荷花占據了整幅畫面的大部分,每個花瓣的造型都是有變化的,以碧綠的荷葉為背景,輕筆細描,輕輕隱去筆跡,花瓣沒有用生硬的勾勒筆法,隱約看到花瓣的脈絡,氣韻生動。此畫的設色艷而不俗,整幅畫面透出一絲端莊典雅,使人不由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扇面的形式大小,決定了藝術題材,在這種形式里面,花鳥畫和山水畫題材比例較多,畫人物寥寥無幾,因此顯得尤為寶貴。南宋馬麟的《秉燭夜游圖》,是一幅絹本設色的團扇作品,真跡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中月光映照在石亭、長廊上,透露出一絲靜謐,在畫面的前方一朵朵海棠花吸引著屋內主人的目光,在屋內燭光的映襯下,看的如癡如醉,果真應了蘇軾的《海棠》中的詩句“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夢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銀燭照紅妝”。折扇中的人物畫題材多是以類似卷軸畫的方式展現出來的。由于扇面書畫在展開時凹凸不平。在進行人物繪畫時難度較大。《長橋臥波圖》是一幅絹本設色的山水扇面畫,它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抬眼望去畫面中一座朱紅木橋橫臥江面,兩岸散落著零星房舍,又有一座巍峨的古塔屹立在木橋左側,花木成群。江面水波徐徐,又有漁舟兩三只,使畫面增添了許多生氣。遠處的山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如海市蜃樓般呈現在江水上方,山海連接,畫面中的部分留白使觀者產生了無盡的遐想。折扇山水在扇面作品中占比較多,明清時期的文人雅客經常選擇山水題材傳達自己的精神與感悟。
佛學里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之語,借此來說明世間之事物事理,可以由小見大,由小局部見到大境界。扇面雖小但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寓意。扇面中雖截取物體的一部分來進行繪制,但是它的成品就是以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呈現出來的,被一草一木,遠山近水所打動,以“有限”表現“無限”。
扇面畫在最初盛行之時,大多是畫而不書或是書而不畫,因為古人會題詩但不一定會畫,到了宋代書畫扇面廣泛發展,偶有詩書畫印集于一體的作品,鈐印多是后代品鑒作品時所蓋,到了明清時期詩書畫印結合趨于成熟。扇面的書畫印結合可分為多種形式,有的一面題詩,另一面繪畫,有的書畫印皆集中展現在一面。如《葵花蛺蝶扇面》出自魯荒王墓,畫中一只單飛的彩蝶,花枝殘敗,又呈現出一種凄涼的環境;而在扇面的另一面,是南宋宋高宗趙構的四句金字題跋詩“白露才過催八月,資房紅葉共凄涼,黃花冷淡無人看,獨自傾心向夕陽”。在書畫的兩面皆有印章,使畫面均衡。這幅團扇詩書畫印相得益彰,整幅畫面作者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凄涼的心境,無不令人頓生感傷。
三、結論
通過欣賞中國歷代經典扇面畫作品,我們了解到不同的扇面形制在不同題材中有著不同的作用,能夠傳達給觀畫者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時至今日,人們不會拘泥于傳統繪畫形制,扇面做為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制保存并傳承下來,從工整嚴謹的工筆到不求形似的寫意,風格異彩紛呈,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當代社會,扇面的收藏價值得以發揮,人們多數喜愛收藏名家扇面作品,或是成扇,或是扇面。成扇是扇面穿扇骨,它可把玩于掌中;扇面則是裱于框中,做為藝術品懸掛在室內。無論何種形式,在生活中扇面的藝術價值遠遠高于它的實用價值,也應正了那句“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