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道
摘 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落實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加深認識,科學確定內容,探索有效途徑才能強化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個倡導”的提出,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贊譽,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實踐,促進了社會文明的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學生數量多。根據國家《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的信息,2017年全國高職院校已達1388所,在校生達11049549人,他們主要來源于高中、中專和技校畢業生。通過三年的在校學習,絕大部分將直接走向工作崗位,將成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的中堅力量。而他們又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1]。因此,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要求,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 準確把握高職院校學生特點,深刻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1)高職院校學生現狀要求我們必須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職院校的學生平均年齡一般在18~19歲。從年齡上來看,他們已經步入了青年的行列,但實際上他們的思想、行為并沒有達到青年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自信心缺乏,責任意識不足,自我意識膨脹,職業意識模糊,職業理想淡薄,職業態度消沉,職業禮儀失范,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意識不強烈,學習動力不足。有的整天沉迷于電腦游戲,不思進取;有的一進課堂就打瞌睡,整天渾渾噩噩等等。認真反思這些現象,學校教育的缺失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直接因素。其實這些學生都是功利化教育的“受傷”者或“受害”者。多年來,很多教育工作者雖然也認識到了當下評價“好學生”的標準不夠全面,不夠科學,但在實際工作中又不得不秉持這一標準。在應試教育過程中,從小學到中學,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班上不僅受不到老師的關注,而且漸漸就被老師忽略了,任其“自由成長”。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因素。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有的從小就遠離外出打工的父母,有些學生長期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老人們往往僅能照顧其生活,無法進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使這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也對他們發生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面對上述狀況,高職院校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落實黨和國家立德樹人的要求。
2)時代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建軍博士做過一個調研:21世紀什么最重要?答案是:職業道德占80%,軟合作占75%,良好的交流能力占70%,社會責任感占63%。習近平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李克強指出:“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不僅要圍繞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社會公共服務要求和扶貧攻堅需要,培養大批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而且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科學定位德育目標,合理設計德育內容、途徑、方法,使德育層層深入、有機銜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這一系列要求充分表明,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是其重要職責,也是高職教育的內在要求。
2 結合實際,找準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切入點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它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 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中就應該牢牢抓住這個層面的基本內容,以這個層面為突破口,以微見著,系統規劃,科學施教,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國”,首先要從愛“自己”做起!這里的“自己”就是一個“高職學生”。愛“自己”,就要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明確“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每個高職院校都制定有學生行為規范和學生守則,通過學習這些規定,讓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自覺做一個人格健全的大學生。由此及彼,在宿舍里,你要“愛宿舍”,在教室里你要“愛教室”,進而也會要求每個學生“愛父母”、“愛家庭”、“愛同學”、“愛老師”、“愛學習”、“愛勞動”、“愛班級”、“愛課堂”、“愛社團”、“愛學校”、“愛國歌”、“愛國旗”、“愛中國共產黨”、“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等。這樣就把一些空洞的說教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內涵,對于幫助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找到了有效抓手。
“敬業”,首先要求每個學生從敬“學業”開始做起,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恒的精神,按學校要求完成好自己的學業。要求每個學生準確了解專業培養目標,全面掌握每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系統掌握高職院校學習規律,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討論,認真完成作業,嚴肅對待考試等等。對于擔任干部的學生,要敬自己的事業。培養自己良好的工作態度,職業道德,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通過這些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敬業意識和敬業精神,使學生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就能愛崗敬業。
3 注重效果,積極探索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教育過程,家庭、學校和社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三方只有密切配合,相互補位,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對于高職院校來講,首先要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無論是文化課,還是專業課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堂教育。每個老師切實融傳道、授業、解惑于一體,集教書與育人于一業,整體聯動,齊抓共管,讓每個學生做到入腦,并內化于心,外表于行。高職院校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重要內涵,良好的職業素養則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其次,注重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發揮好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文化自己會說話”[3]。高校是文化的傳播陣地,是培育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在校園、宿舍、教室及其它各公共場所都要有序的進行文化氛圍營造,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各類先進人物和英雄事跡,宣傳身邊的各類先進典型,讓學生們置身于優良的文化氛圍之中,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干部的選拔、學生的操行考核和各類先進的評審中,在社團活動和各種文化節活動中也要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要充分發揮校園網、手機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借助網絡媒體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加強宣傳教育,形成良好氛圍。
同時,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學校有組織的利用節假日、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進農村、進工廠、進社區了解社情民意,豐富知識,增長才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5.4.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7.9.24.
[3]張夢旭.文化自己會說話,人民日報,20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