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峰 魏建徽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輔導員承受的職業壓力與日俱增。學生事務繁雜、職業發展迷茫、教師身份認可度低、自身權益得到不保障是造成輔導員身心疲憊的源頭。高校工會作為教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應當在輔導員思想教育、發展途徑、實際問題、民主參與、文體活動等方面搭橋鋪路,進而為輔導員減壓,助力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
關鍵詞:高校工會;輔導員;職業壓力
基金項目:安徽理工大學2017年工會教代會課題
隨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穩步上升,大學生在校人數持續攀升,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規模也在不斷壯大。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不僅承受著工作的壓力,而且對自身的職業道路發展憂心忡忡,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高校工會作為教職工的“娘家人”,需結合輔導員工作實際,主動適應新形勢,積極參與指導輔導員的職業發展,為緩解輔導員壓力提供幫助和支持。
1 輔導員工作職責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第五條規定輔導員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九大職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其中前八項內容涵蓋學生層面的事務,關系到學生的思想、黨團、學習、獎助、安全、擇業等線上與線下、精神與物質的六個大的方面,從入學到畢業學生的全方位教育都需要輔導員參與。最后一項內容對輔導員的自身發展提出了要求,在處理學生工作的同時,要加強理論學習和理論研究及實踐。現實中輔導員工作事務多、任務重、強度高,工作時間大多超過8小時,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工作壓力相較于其他老師較大。
2 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的問題
2.1 輔導員職業困惑
新43號令同樣明確輔導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表明了輔導員在完成學校規定的服務年限后可以走專業技術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兩條道路。兩條看似寬廣的道路在現實中走的卻格外艱難。目前高校聘用的輔導員具有不同的學科專業背景,走專業思政教師道路,對于不少輔導員來說缺少學科口徑,轉任所學專業教師在學歷和任職年限往往更加嚴格。此外,一些高校關于輔導員轉任教師的相關配套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少。在管理道路上,高校行政管理職位有限,且變動性不大,上升空間非常窄。另外,輔導員的待遇和保障按照專任教師的標準,在職稱評定時輔導員因為科研和授課安排的不足,難以晉升高級職稱,福利待遇也將止步不前。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產生迷茫與困惑。
2.2 輔導員身心健康
目前高校的輔導員選聘大多要求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部分高校甚至要求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絕大多數輔導員是經過多年努力奮斗才走向高校教師崗位。在新時代的高校教育中,大學生具備以下特征:家庭經濟條件富足、獨生子女、父母溺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配比很難達到1:200的比例配置。輔導員的精力基本全部投身于學生工作事務當中,牽涉學生學習、生活、安全各方面的問題,都需要輔導員管理與服務,輔導員工作成為一個高付出兼具高風險的職業。同時輔導員一般都是剛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面臨著成家立業的負擔;除了家庭壓力,在工作上每天除了學生事務還要應付學校各個部門布置的任務,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安撫學生情緒難時難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狀態。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使得輔導員身心疲憊。輔導員肩負學生心理疏導和經濟減負職責,但當自身遇到心理問題和生活問題時卻難以找到別人訴說。
2.3 輔導員權益保護
教育部43號令第十七條規定高等學校輔導員實行學校和院(系)雙重管理。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的工作與學校的多個職能部門都有聯系,學工部門要求輔導員做好學生的獎助勤貸補、心理疏導等工作,就業部門要求輔導員協助做好就業指導、職業規劃工作,教務部門要求輔導員做好學籍管理和學風建設工作,后勤部門要求輔導員協助做好學生宿舍管理工作等等。以上雖屬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但是在輔導員應該享受國家規定晉升、培訓、研修等權益時,各相關部門都從平時的“親戚”變成了“陌生人”,個別部門甚至就將輔導員作為辦事員、學生的保姆看待。長期得到不重視和關注的環境容易引發輔導員工作熱情下降,找不到職業的成就感。
3 高校工會緩解輔導員壓力的途徑
輔導員隊伍的和諧穩定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學校的建設發展,高校工會作為聯系教職工與學校管理層的紐帶與橋梁,具有組織、引導、服務、教育和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能。工會作為高校激勵制度下管理服務類激勵主體,應充分利用其職能優勢大力提升教師群體特別是輔導員的激勵效應,加大與輔導員群體的聯系,為他們排憂解難,為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1 高度重視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
在高校輔導員群體中,基本都是由中國共產黨員擔任,他們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擁護黨的領導,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甘于奉獻,潛心育人。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少數輔導員因為長時間從事學生工作,職業態度散漫、職業目標迷茫,因為一些職能部門或個人對輔導員工作不夠重視導致職業認同感低。高校工應當強化政治意識,用黨的十九大精神統一思想,深入開展愛崗敬業、盡職履責等職業道德教育、朋輩示范教育,政治上主動引導、專業上著力培養、生活上熱情關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輔導員的思想靈魂,促使輔導員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輔導員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3.2 加強輔導員思想教育引導
高校工會應緊跟時代步伐,牢牢把握“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深入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專題報告會、培訓班、座談會等學習形式,進一步增強輔導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定理想信念,抵制思想和道德上的滑坡,更好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服務。高校工會應結合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臺,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幫助輔導員準確了解國情、正確把握形勢。針對輿論聚焦的問題,做好解疑釋惑、增進共識工作。
3.3 拓寬輔導員發展途徑
工會是職工向學校表達權益要求的橋梁和渠道,作為職工利益的維護機構,工會應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與輔導員談心談話,在調研的基礎上對青年輔導員面對的問題及時、如實的向學校相關機構反映,呼吁學校重視他們,保護他們的權益,主要是呼吁學校在政策上對青年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重視。在學校干部聘任、職稱評定和績效改革等政策的制定上,考慮輔導員的發展途徑,拓寬輔導員的發展道路,對從事職業化、專業化道路的輔導員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3.4 著力解決輔導員實際問題
工會要關注輔導員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注輔導員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促進形成領導干部聯系輔導員、與輔導員談心談話制度,推行領導干部、老輔導員與新輔導員“結對子”、“傳幫帶”等活動,幫助解決輔導員住房、收入、配偶等實際面臨的問題,加強對輔導員專業知識和職業發展上的指導,在關心關愛中增強輔導員歸屬感。
工會關注輔導員的思想狀況和行為動態,聯系有關部門做好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輔導員自我調適能力,幫助輔導員更好應對工作壓力、舒緩職業倦怠。通過開展輔導員群體專門座談會、交流會加強輔導員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思想交流,互訴工作中的問題和生活中的困難,通過聆聽和實際行動為輔導員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做好實實在在的“娘家人”。
3.5 發揮輔導員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
輔導員是聯系學校和學生的紐帶,是最了解學生心聲的群體,高校工會應看到輔導員對學生成長成才的積極作用,應在教代會和工代會中為輔導員爭取席位,拓寬輔導員參與學校事務管理的寬度,讓輔導員廣泛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去,通過輔導員獨特的視角建言獻策,為學校更好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涉及到教職工尤其輔導員切身利益時,各級工會組織要專門召開輔導員座談會,認真聽取采納輔導員的想法,更要保障輔導員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通過廣泛的參與學校事務,讓輔導員切切實實把學校作為自己的“家”一樣去建設、愛護、維護。
3.6 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寓教于樂活動
組織文藝活動、體育賽事是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工會團結職工、服務職工重要的載體。文體活動也是輔導員從繁忙的工作事務中得以釋放身心的重要途徑。開展豐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文體活動,可以豐富輔導員的業余生活,強健輔導員的體魄,使輔導員從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得以放松,以健康的身體狀態去工作奮斗。輔導員群體大多年輕活潑,多才多藝,參加文體活動的熱情高漲,但日常多為學生工作事務所累,無暇進行體育鍛煉和才藝展示;且目前高校的工會活動一般在重要的節假日期間組織,舉辦頻率較低,活動場所較少。高校工會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種宣傳工具和文化陣地,開展青年教師喜聞樂見、思想內涵深刻、突出時代特色的文化體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舉辦體育比賽、文藝匯演、書畫展、娛樂賽事等。文體活動的開展不僅擴充了輔導員群體的興趣愛好,更舒緩了輔導員群體的精神壓力,提供給他們一個展現自我、釋放自我的平臺,從而促使輔導員群體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令第43號)[Z].2017-09-30
[2]魏建徽,高校工會做好青年教師工作的若干思考.山東工會論壇[J],2014(5):24-26.
[3]王曉東,祝子涵,王優.高校工會要當好青年教師的減壓閥.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J],2016(5):108-111.
作者簡介
宋江峰(1990-),男,漢,山東鄆城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