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芝 喻紅艷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供給側視角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機制研究》(XJK18CZY061)
摘 要:文章分析了供給側視角下探究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意義。針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需求側改革下面臨的困境,從細分專業培養方向、加強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等方面提出了供給側視角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供給側;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電子商務產業是21世紀最具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高達29.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7%。面對著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的高速發展,75%的電商企業及相關行業存在人才缺口,面臨著“用工荒”的問題。高等職業院校開辦的電子商務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為電商企業及相關行業輸送了一批高質量人才。但是,不少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由于實踐能力不強、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等原因不能滿足電子商務企業及相關行業的需求,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供給側視角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對未來人才市場的預測,與傳統需求相比具有主動性和超前性。因此,基于供給側改革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對提高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質量、破解學生“就業難”、電子商務企業及相關行業“用工荒”的瓶頸、為電子商務企業及相關行業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給意義重大。
二、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需求側改革下面臨的困境
1.人才培養目標模糊,沒有準確定位
雖然電子商務專業是集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于一體的交叉學科,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的深入發展,市場對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精細,在細分職位上要求具有更加專業的技術和技能。當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廣泛,眾多的課程導致學生所學課程雖多,但所學深度不夠,從而導致了高職院校培養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能就職于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崗位,只能從事重復式的簡單工作,無法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也影響了學生的職業發展。
2.教學活動與經濟發展脫節
作為一種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商務模式和新技術不斷涌現。在當前高職電子商務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作為供給源頭的教師“教”的過程往往就是理論灌輸的過程,而作為需求方的學生“學”的過程就是全盤接收的過程。不恰當的“教”與“學”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綜合素質培育不足。由于課堂中“教”與“學”的矛盾、師資水平和教材編寫存在的滯后效應,這些最新的商務模式和新技術很難及時體現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中,導致學生掌握和學習的相關商務模式和技術并不能夠完全代表現階段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這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進入相關專業領域工作。
3.師資隊伍與實踐教學變化不適應
不少高職院校是在中專院校的基礎合并成立的,原有的師資隊伍有待加強,而新引進的專任教師很多是直接從學校畢業走到教師崗位,缺乏實際的電商企業工作經驗。即使引進的部分專任教師來自電商企業,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由于缺乏實踐教學經驗,教學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每年要上近五百的課時,上課之余還要指導學生設計、頂崗實習等,這導致教師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做科研、做項目和參加培訓進修來提升自我。因此,即使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有眾多的實踐教學課程,但由于師資隊伍與實踐教學變化不適應,導致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三、供給側視角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細分專業培養方向
雖然電子商務領域對人才的綜合性要求很高,但具體到各個工作崗位,又要求能獨立處理某一專業問題。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時,應在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發展方向進行專業的劃分,避免大專業培養。電子商務專業根據不同的發展方向可劃分為技術類和商務類。技術類應側重于電商平臺設計、電商網站設計、美術設計等課程的開設。商務類應側重于企業網絡營銷業務、網上國際貿易、電商創業等課程的開設。以就業為導向,針對不同的專業適應方向制訂專門的培養計劃和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不僅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還能夠使學生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專一的技能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
2.加強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在培養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時需要加強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通過校企合作,不僅學生能接觸到前沿的商務模式和技術,學校也能夠充分了解相關領域的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情況,從而能更加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調整日常教學活動,使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更能滿足市場需求。高職院校可與校企合作企業在校內成立“創新工作室”。依托該工作室,可將企業的部分工作引入到校內。譬如在年中大促、雙十一和雙十二等電子商務領域的節日中,由于在線咨詢用戶數量非常多,很多涉及網絡營銷的電商知名企業客服人員往往不夠。針對這種情況,可將企業的部分客服工作引入“創新工作室”,由企業的校內負責人和校內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企業的客服工作。這一方面企業不僅緩解了短時間內客服人員不夠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因此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創新工作室”的設立能讓高職院校與企業實現互惠互利。同時,可參考企業的工作環境對“創新工作室”進行裝修設計,給學生營造一種工作的氛圍。另外,工作室也可引入外部商用項目,項目由教師指導、部分優秀學生參與完成。通過真實項目的實戰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從而為以后應聘電子商務名企提供較強的競爭力。
3.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鑒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性較強、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速度較快,在引入師資時,不僅要考慮學歷職稱結構問題,也應注重電子商務行業的實踐經驗。同時,應與國內外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或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定期安排相關教師去合作企業和機構進行培訓和進修,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及時知曉電子商務行業的新模式和新技術。另外,可聘請電子商務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和管理員在教學經驗豐富老師的帶領下承擔電子商務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
四、總結
本文基于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狀況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情況,探究了供給側視角下創新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意義,分析了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需求側改革下面臨的困境:人才培養目標模糊,沒有準確定位、教學活動與經濟發展脫節、師資隊伍與實踐教學變化不適應;提出了供給側視角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細分專業培養方向、加強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蘇樹鵬.供給側改革驅動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西教育,2016(47):6-7,42.
[2]林亞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46-48,51.
[3]王芳.基于供給側改革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16(05):103-106.
[4]蘇英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供給側改革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06):97-103.
[5]張朝輝.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2017(02):65-66.
[6]鐘海巖,周沫,楊曉丹.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7(34):203-204,206.
作者簡介:廖芝(1990.12- ),女,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專任教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喻紅艷(1975.05- ),女,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專任教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