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中,金融服務模式已經越來越多樣化,金融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對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成為現代新興的領域。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推廣,在互聯網技術下衍生了大批量的金融服務模式,例如,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電商、信貸以及P2P(愛錢進、愛理財)。這些都是現代信息技術下催生的金融服務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下,不斷創新和構建金融服務一體化模式,是金融服務行業取得新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必然趨勢。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現狀,闡述復雜市場環境下,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和問題。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探討金融服務行業發展一體化的構建模式與策略,促進現代金融產業的集成發展,為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實現該行業的持久發展。
關鍵詞:金融;一體化;發展趨勢;模式構建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經濟不斷富足,在此情況下,人們手中閑置的資產增加,且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進入了大數據共享時代,互聯網的大面積覆蓋,使得人們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時代催生了現代互聯網金融產業,并且逐漸被人們認可,推廣開來。現代金融產業在互聯網模式下,其發展模式和體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金融模式越來越多樣化,資源配置也得到不斷優化,現代金融產業發展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逐漸從宏觀產業發展為為人民福利增進服務。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結合,而是安全和移動等網絡技術設備上的金融交互方式的發展。在我國金融行業不斷發展的趨勢下,金融產業發展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因此,務必構建屬于金融產業發展的穩定的、一體化的服務模式,推動金融產業進一步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金融產業發展特征
1.銀行服務途徑不斷創新
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下,主要是構建屬于自己的“大客戶”,在銀行客戶基礎上拓寬互聯網金融受眾群體,例如,銀行理財、信貸等。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銀行目標客戶群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且傳統物理空間網絡優勢逐漸被互聯網大面積覆蓋模式沖擊,人們的追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模式成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一種新趨勢。
2.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升
互聯網金融下,資源分配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能合理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因為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撐下,金融企業具備大數據和云計算及微貸技術等特征,能更加全面了解中小企業和個人的經營情況,從而能全面確保互聯網金融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降低交易的成本。
二、金融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1.信用風險大
在互聯網金融下,人們除了銀行貸款方式之外,常見的小額信貸逐漸被人們接受。而小額信貸市場的信用、信證等監管和管理的力度缺乏,導致信用風險增加。并且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息不夠透明,向多個互聯網金融貸款,已經嚴重超出企業的償還能力,一旦出現發展危機,就會導致無法及時還款,造成重大的市場損失和混亂。對于中小企業的小額信貸審核不夠嚴格,必將引起信用風險。征信評估信息沒有納入國家中心機構,無法實現有償購買,導致征信評估工作的難度大。且互聯網快速傳遞下,金融行業征信評估成本也比較高,這些都會造成一系列的信用風險問題。
2.法律監管體系缺失
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起步比較晚,相關的監管體系和法律管理體系,均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大的缺失。按照相關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放貸金額應該不能超過注冊資本的1.5倍,但是很多時候小額信貸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我國又沒有相關政策對其進行限制。有些小額信貸公司甚至根本沒有注冊資金,絕大多數都是僅需購買網站模板,然后自己進行修改,實現線上運作,但是,許多小型網貸公司的人很少,這時就會出現很多欺騙、欺詐案件。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對互聯網金融服務這塊的監管還不夠到位,對于一些行為的監控及管理,沒有建立相關的監管體系,從而時常會發生違法違規現象。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很多網絡平臺提供信貸業務后,導致市場更加混亂,金融監管體系無法監督到位,公司違規經營問題層出不窮。
三、互聯網模式下的服務一體化模式構建策略
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是當前一種重要的金融產業發展模式,對現代金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互聯網大數據共享時代下的市場行情和環境,十分復雜且多變,給互聯網金融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必須構建服務一體化模式,全面凈化市場發展的環境,推動行業的穩步發展,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下面結合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完善互聯網法律體系化建設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已經逐步建立,但是互聯網金融具備的相應的特征,使得金融法律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對金融法律體系進行監管。關于我國已經出臺的《全國人大關于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這種法律法規,雖然能對金融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但是效果還遠遠不夠理想。未來,還應該推出各類互聯網金融行為劃分的相關法律法規,應該重點從業務準入和監測方面著手,對行業準入的標準進行嚴格的規范,并且進行嚴格審核和監督。同時,還應該完善業務退出及責任義務,對其承擔的相關法律責任進行規定。
2.構建征信、投資風險一體化防范機制
目前,我國對于金融服務行業的相關征信評估等機制和體系還并不夠完善,為了降低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風險,應該逐步構建征信、投資風險一體化的防范機制,全面對企業的征信內容進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核,逐漸完善企業與個人的信用體系,不斷發展中介機構,構建多層次風險預警機制,借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全面評估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從而對無償還能力大量貸款的企業進行肅清,凈化市場環境。此外,還應該全面加強企業及金融消費者的安全教育和風險防范教育,通過媒體、互聯網等進行投資風險與安全保護的宣傳工作,以便有效樹立全面風險防范意識,不僅是消費者的防范意識,同時也提升銀行、企業等各方面的安全隱患意識,降低損失,促進行業的穩步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服務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服務模式已經越來越多樣化,構建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是促進行業穩定、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了實現金融服務行業的不斷發展,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金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力度,全面凈化環境,以確保其安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秀.金融服務創新,助力電商一體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2):89-89.
[2]曾凡媚.推動“信貸一體化”建設助推龍鳳示范區經濟發展[J].中國商論,2016(17):100-101.
[3]丁潔,鄭小麗,周建群.基于京津冀一體化的廊坊市金融服務業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2):6-7.
[4]李喜梅.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在西安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實踐[J].當代經濟,2016(28):86-87.
[5]周勝強,李西江,劉伯酉.京津冀金融協同問題探討--基于對天津市18家商業銀行的調查[J].華北金融,2017(5):21-27.
[6]佚名.江蘇銀行首推國內投融資一體化“智能投顧”服務[J].金融科技時代,2017(9):95-95.
[7]張萬興,郭小卉.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發展探析[J].征信,2017,35(2):19-23.
[8]林樂芬,李暄,李永鑫.長三角地區商業銀行小微金融發展及區域金融一體化建議[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6(2):90-95.
作者簡介:柯建敏(1977.11- ),男,漢族,安徽省黃山市人,南昌職業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