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經濟全球化得到深入發展,國際貿易往來更加密切,作為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國際物流業要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此同時,國際物流業的發展也對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本文從國際物流業發展對上海國際貿易影響的相關理論分析出發,探究國際物流也發展對于上海市國際貿易的影響,探究上海市國際貿易應對全球化貿易發展,應該采取的應對措施,為促進上海市國際貿易發展提供有效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國際物流業;上海市;國際貿易;影響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對外貿易,開拓國外市場,上海市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自然也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陣地。國際貿易發展中,物流發揮著重要的銜接和溝通作用,對此,上海市國際貿易發展只有大力完善物流相關政策、基礎設施等,才能保證國際物流發展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在國際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推動上海市國際貿易的有效發展目標實現。
一、國際物流業發展對于上海國際貿易的影響
在開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國際物流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國際物流發揮著對于各國間貿易往來的銜接和溝通作用,具有基礎性和前提性特征。開展全球范圍內的經濟交往和貿易往來,需要進行世界性的分工和合作的開展,這不是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所有分工和合作的,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做好不同國家間的分工和協調是促進國際貿易有效開展的關鍵問題。現階段,國際貿易中的商品和服務等貿易形式主要通過商流和物流兩種方法進行,其中商流能夠依附于各國的貿易機構、在一定的國際慣例基礎上實現有效開展,而物流的開展需要利用具體的物流企業在不同國家的市場中,依照不同的生產結構實現貿易往來活動。但是,商流與物流的開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矛盾,對此,可以通過適當開展不同形式的、能夠有效增強國際貿易發展的相關國際物流活動來開展。在進行國際貿易時,對于國際物流相關活動中的相關運輸風險、工作流程、運輸、交貨等過程的有效控制和把握,才能確保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國際物流的順利開展是國際貿易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國際物流業需要做到,就是為不同的國際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高質量、高水平的物流服務,這樣才能提升物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國際物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此外,國際物流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國際貿易合同的全面履行也具有重要影響。國際物流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由商品、服務,以及商品和服務的包裝、運輸、檢驗、加工等過程構成,而在國際物流的相關環節中,物流倉儲和運輸是最最關鍵的部分,對于整個物流系統的功能實現具有較大影響,對此,要實現國際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確保國際物流行業的有效發展,促進國際貿易的有效開展,必須要對于國際物流中的相關活動進行明確規定,對于涉及物流服務的質量檢查、產品運輸、保險業務等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國際物流中責任主體的明確,降低國際貿易風險,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發展。只有確保了國際物流中相關責任主體的權利和責任范圍,國際貿易雙方才能根據相關的權責限定,按照合同進行履約,減少不必要的合同矛盾糾紛,促進國際貿易順利開展。
二、上海國際貿易面對國際物流發展的有效對策
1.提升交通能力,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在國際物流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背景下,上海國際貿易要實現競爭力不斷提升,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發展,必須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物流運輸能力,除了要發展好相關的海上交通外,完善陸運交通也至關重要。目前,在國際貿易的頻繁交往發展中,我國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局勢正在進一步加劇,一些國家物流企業借助各種形式深入到我國的國際貿易中來,因為很多國際物流企業自身的物流體系比較完善,擁有較為先進的服務技術和理念,因此,在上海國際貿易開展中,能夠輕松的掠奪我國的物流資源,搶占我國的物流市場,嚴重制約了我國的國內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對此,我國應對國際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局勢,必須要加緊完善我國的物流交通建設,完善上海市的物流交通運輸系統,乃至全國的交通運輸系統,建立綜合性的交通網絡,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讓上海國際貿易發展中,能夠獲得國內物流的有效支持,減少國際物流對于上海國際貿易的資源搶奪,防止經濟的外流。
此外,我國政府要進一步加快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為上海國際貿易提供有效的物流信息傳遞和溝通平臺,確保國際貿易的高效開展。國內物流企業要打造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物流、郵政快遞、金融等供應鏈服務。打造智能物流體系,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和現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構建物流智能信息系統、倉儲網絡系統和運營服務系統等,實現物流運作各環節全程可驗、可測、可控,解決跨境電商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促進跨境物流競爭力提升,為上海國際貿易開展提供有效的物流支持。
2.發展供應鏈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
當前,上海國際貿易中,僅僅依靠單一的物流企業想要實現競爭力提升,應對國際物流業發展的挑戰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大型物流企業也不能做到,在新時期,在國際貿易背景下,國內物流行業要提升國際競爭力,發展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是必然選擇,對此,國內的物流企業要聯合起來,構建比較完善的供應鏈系統,供應鏈中各物流企業要協作發展,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黑科技等不斷涌現,推動金融科技賦能產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的發展需要高效穩健運營的互聯網交易平臺,而產業互聯網的升級則需要高效便捷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平臺經濟的繁榮,促進了交易金融的發展,以國際貿易為例,開展物流企業的供應鏈建設至關重要,當前,上海國際貿易發展中,地區物流企業要以“供應鏈+互聯網”為核心,為客戶提供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物流服務,打通核心企業,供應商、經銷商、消費者之間的壁壘,實現各方資源共享、利益共贏。物流業發展要堅持走差異化發展,互補發展、錯位競爭道路,堅持戰略定位,聚焦互聯網特色,堅持貿易科技引領全行業務發展,走智慧貿易之路,堅持合規經營、穩健發展,方能行穩致遠,達成打造國際貿易的長遠愿景目標。通過打造開放式的供應鏈物流生態圈,共創產業輝煌,共享產業紅利,搭建跨產業、跨區域的、跨部門、與政府、行業協會、產業資本等各方廣結聯盟、物聯網和互聯網相融合的金融生態平臺,具體的運營方式可通過平臺鏈接的商業生態、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創建物流生態系,使得物流能真正服務于整個供應鏈的各類主體并推動國際貿易生態的發展。
3.加強物流人才培養,構建培訓體系
當前,上海要圍繞“互聯網+”物流管理、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智慧+應用”型人才培養,將“互聯網+”元素全面融入到物流領域各崗位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人才培養智力支撐地區物流人才培養協同發展,推進現代商貿物流區建設,加快物流行業向“互聯網+”智慧物流轉型發展。為了加快上海地區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可通過開展專業培訓的方式對于物流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培訓圍繞信息化背景下電子商務與物流產業發展方向,邀請省內外專家重點研討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主要可包括“新零售、互聯網+智慧商務、電商物流人才培養、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建立產學研基地的建立,將更好地為上海國際貿易提供優秀的專業人力資源保障,構建現代物流貿易信息交流平臺,提供物流供應鏈體系、物流貿易新模式等技術和理論支撐。
三、總結
國際物流業發展為上海國際貿易發展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快速發展的今天,上海物流業要加快轉型發展,積極融入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潮流,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促進上海國際貿易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黃成輝.保稅區國際物流業務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以舟山保稅區為例[J].中國市場,2016(28):12-13.
[2]陳治國,李紅.面向中亞國家的新疆農產品物流發展戰略分析--基于SWOT-PEST[J].新疆財經,2014(02):65-71.
[3]陳宸.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相互促進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4,33(01):223-225.
[4]曾少雄,果文力.淺談國際物流業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物流業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0(24):113-114.
[5]譚丹.外貿提升視角下我國國際物流業發展的技術與路徑[J].求索,2009(09):27-29.
[6]姚大偉,林婕,熊紅菊.上海國際物流業發展的優勢及劣勢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8,30(11):41-47.
作者簡介:趙桂新,漢族,籍貫:上海,學歷:大學,職稱: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