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篇文章旨在以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利用2000年-2016年間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技術創新對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有重要的作用,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與技術創新的指標變量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如專利申請授權數,R&D;同高技術產品貿易競爭力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最后提出相關建議,為增強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減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提供方向。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貿易競爭力指數;技術創新
一、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現狀
1.總體現狀
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規模逐漸擴大,通過統計近2016年來的數據發現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率維持在20%以上,但金融危機之后,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速持續下降,到2015開始呈現出微弱的負增長,2016年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額同比上一年大約減少了766億美元。這也說明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已經達到瓶頸時期,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出口技術密集度低等嚴峻困境。
2.貿易競爭力指數
從2004年開始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發生了扭轉。雖然近十年來中國貿易競爭力有所提高,但同時開始呈現出止步不前的趨勢。其中,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貿易競爭力指數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后開始中國高技術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開始回升,而近年又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二、我國技術創新的現狀
1.投入現狀
從R&D;經費支出上可以發現,我國的經費支出在十年間不斷增多,2006年的3003億元人民幣到2016年的15676億元,增長了近422%;R&D;經費占GDP的比重在2006年是1.37%,2015年增長到2.07%,上漲了0.7個百分點。從專利申請授權數(項)及R&D;人員數量來看,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技術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在整體趨勢上是逐年增加的,近些年科技創新在高技術產業范疇內實現了極大的突破和發展。
2.R&D;資金投入的國際比較
2001年-2014年間,我國R&D;資金投入持續上升,從2011年的134443百萬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11826百萬美元,增加近一倍,投入金額和日本相近,與美國差距比較明顯。雖然我國科研經費支出增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在總量和相對指標(R&D;/GDP)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模型與實證檢驗
1.變量選取
在本文中,被解釋變量是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用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指標(TCI)來衡量,TCI是用于判斷一國或地區的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衡量指數。TCI指數越接近于1競爭力越大,表示該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當-1≤TCI≤0時,表明著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解釋變量是為了研究創新技術投入與發展的影響,因此選取技術創新活動中R&D;經費和專利申請授權數。
2.數據描述與模型構建
本文根據2000年-2016年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以及《中國高技術產品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對數據進行自然對數化處理,不僅可以減少數據的變動,而且可以保留數據的變化趨勢,分別對專利申請授權數、R&D;經費處理,以減少數據的波動。
通過以往相關文獻的研究和數據的相關分析,設定回歸方程為:
TCI表示為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LNPAT表示為專利申請授權數,LNRD表示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
3.模型設計和實證檢驗結果
(1)單位根檢驗
由ADF檢驗可知:變量TCI、LNPAT、LNRD的水平值均不平穩;以上變量的一階差分變量DTCI、DLNPAT、DLNRD均通過了相對應的ADF檢驗,說明以上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是平穩的。因此DTCI~I(1)、DLNPAT~I(1)、DLNRD~I(1)均為單整序列,是平穩序列。
(2)OLS回歸
以TCI為因變量,以LNPAT、LNRD為自變量的OLS簡單線性回歸結果顯示:LNPAT、LNRD的回歸系數值分別為0.044958、0.032773,對應的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以上結果和相關系分析差距較大,因此懷疑模型之間存在自相關和異方差。
通過WHITE檢驗結果,得到Obs*R-squared為9.677612,而且對應的P值小于0.10,認為模型存在異方差。通過DW檢驗結果,得出變量之間的D.W值為0.368230
(3)模型修正
以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為因變量,以LNPAT、LNRD為自變量對模型進行HAC回歸修正。
上表為模型修正后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出LNPAT、LNRD的回歸系數值分別為0.176847、0.015939,T值分別為8.669633、2.149066,對應的P值均小于0.05,且可決系數R2=0.922162,表明模型在整體上擬合效果較好,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因此說明LNPAT、LNRD均會對TCI產生顯著的積極作用。
根據以上回歸分析結果可建立以下模型:
TCI=-2.282957+0.176847*LNPAT+0.015939*LNRD
(-8.981906) (8.669633) (2.149066)
R2=0.922162 AD-R2=0.899923 DW=2.486 F=41.46531
(4)GRANGER檢驗
為了檢驗各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采用Granger(1980)提出的因果分析法,檢驗結果顯示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RD是TCI的格蘭杰原因,但是LNPAT不是TCI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反之TCI不是LNPAT、LNRD的格蘭杰原因。因此,從滯后3階來看,研究開發經費投入是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格蘭杰原因而專利申請授權數不是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格蘭杰原因。
四、實證分析結論
(1)專利申請授權數的增加對出口競爭力總體有顯著正向影響,但由于系數為0.176847較小,說明對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相對顯著,但拉動作用也不大。
(2)專利申請授權數對比R&D;經費投入對TCI的拉動效果更加明顯,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國高技術產業以加工裝配為主,處在價值鏈的底端,出口的高技術產品技術密集度較低,對出口貿易的拉動不足,并且研究開發人員質量卻良莠不齊,資本投入對出口競爭力的作用沒有顯現出來。
(3)利用Granger檢驗得出R&D;經費是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格蘭杰原因,而專利申請授權數不是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格蘭杰原因。主要由于專利申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技術要求的含量高、申請期間過長、手續繁瑣以及保護周期短等特點。
總體而言,技術創新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很顯著。這說明較其他競爭國家而言,我國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還需要大力發掘其對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
五、對策建議
1.充分發揮政府在技術創新中的引導推動作用
實證分析表明,專利申請授權數是影響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行政審批仍顯繁瑣,過程復雜而漫長導致效果不明顯,降低了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在推動創新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完善各種規則、法律程序和行為規范,為促進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力。
2.加大R&D;投入力度
R&D;經費投入規模與數量直接影響著技術創新的資源配置。企業及政府應有計劃地加大R&D;經費投入,改善科研的條件,對一些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實行傾斜政策,并重視出口競爭力較弱的行業的扶持與栽培。
3.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加強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應重視各高新技術行業的高級技術人才的培養。學習教育改革強化創新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對于技術行業的興趣愛好。對企業而言,設立定期實踐培訓與試驗操作,發展技術人員的實踐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俞涔,嚴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浙江案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0):28-32.
作者簡介:丁悅(1997- ),女,漢族,福建省南平市人,學生,學校: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