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地理教學中出現了兩種不一樣的教學手段,一種是傳統教學,一種是利用信息技術的現代教學,為了更清晰的了解這兩種教學手段的區別,本文特意選取兩個教學視頻進行分析。
關鍵詞:地理教學;傳統教學;現代教學
我所選取的課程內容是高一必修一《地球的運動》,而在選取教學視頻時,考慮到典型性以及對比性,我選擇了一個較傳統的講授型課堂,另一個是具備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新時代地理課堂,接下來我將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清楚兩者的不同。
1 教育者
傳統講授型:透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位男教師,他在講解知識點方面,講的多,講的很細致,更多的是在教大家的是應對高考考試的這些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雖然也有互動,但是略顯生硬,而且互動效果也不怎么樣。
現代探究型: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教姿教態親切有親和力,該女教師在課堂把控方面比較好,課前導入也是非常自然,在講解各個知識點的時候,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成為主體,主動的進行學習,不斷地引導學生思考,又設置了很多探究活動,讓學生互動探討。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及時的表揚和補充,這對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結合了現代教育技術,更加的直觀展示給學生看,將現代教育技術和地理課堂結合的很好。
2 受教育者
傳統講授型: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型的學生,不論是在回答問題還是參與互動中,都表現出不積極的狀態,當然這跟教育者也有關系,但是從側面可以看出,他們好像習慣了教師講授知識,而不是自己去探索。他們看起來聽的很認真,但是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看得出,并沒有多少是自己的想法。由于受教育者的沉悶,所以課堂也不活躍。現代探究型:在這個視頻中可以看出,學生從一開始,隨著教師的導入,慢慢的參與進課堂,不論是教師的提問還是小組討論都很積極,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是說全部都對,而且有一定的課外知識,會根據自己已有經驗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比如其中當教師問到晝夜交替會對地球造成什么影響,有位同學就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答出,地球只公轉不自傳的情況,晝夜交替周期變長,可能會不適合人類的生存,補充到可能會離太陽越來越近等。這就是探究型的課堂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表現所在。
3 教育內容
在教育內容方面沒有很大的區別,我想講的是兩者內容的安排情況。
傳統講授型:比較緊湊,一個知識點接一個知識點的,傳統型的這個,教師采取的是對比內容教學,從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和速度這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分別講解了角速度、線速度的概念,什么是太陽日,恒星日這些內容。可能就是因為是講授型的,所以全程都在講解這些內容,讓這些內容之間就銜接的很緊。
現代探究型:內容較少,只講了自轉及它的地理意義,實際上兩個視頻的時長都差不多,所以探究型內容安排上會顯得寬松一點,而且大部分是在需要學生去理解的,比如太陽日,恒星日概念就是學生通過閱讀書本去了解,而傳統型的就感覺費老勁去解釋這兩個內容的概念。雖然探究型的內容設置的好像很少,但是由于借助了現代教育技術,反而感覺這一堂課能學到的更多。
4 教育手段
傳統講授型:黑板、粉筆、一個地球儀、一個羽毛球拍
現代探究型:黑板、粉筆、人手一個地球儀、多媒體教室、數字地球等
5 教育過程
傳統講授型:
1)導入(問題導入式)
2)講授新課
3)教學體驗
4)拓展延伸
5)課堂小結
現代探究型:
1)激趣導入(很有意思的從生活中的問題導入)
2)探究新知
3)體驗發現
4)小組討論
5)閱讀書本,主動求知
6)探究活動
看到傳統型與現代型的教學過程的結構不難看出,傳統的注重講授知識,現代的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活動探究。從這堂課中可以感受到,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所有學習的過程也是為了來解決這個問題,以問題貫穿整個課堂,這是新型的主動探究式學習。這也是高考改革的一個表現。其實現在很多教師都在說由于高考大環境下,有的探究活動啊,情景教學都弄不了。精力不夠,時間不夠等等的問題,但是也有教師將這兩者結合的很好,關于這一點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當然這也是我去看了很多公開課的一些感悟。其實開展探究活動,情景教學,并不是不可為,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其實這就是要跟教師有很大的關聯,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師的熱情都有很大的影響,有點跑題了,看看教學過程的設計,我們接下來就來說說,教育效果如何。
6 教育效果
傳統講授型:可以看出視頻中學生的主動性不強,反饋也沒有很多,講授的內容雖多,但是學生究竟學到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我們無從知道,但是也有大膽猜想,這樣填鴨式被動的學習到底可以接受多少,我想應該是很少很少,即使學到的也只是記住了,并不是理解。
現代探究型:可以看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都很高,能夠跟著老師的步子走,而且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也知道思考,解決,小組討論也是很積極,這樣無疑是一個好的趨勢,學生可以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的理解知識,而不是記住而已,我們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不只是為了考試。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對比,我對這兩堂課也有一些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說,傳統型也沒什么不好,現代型也沒有特別好。從現實來說,高考客觀存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型,快速的把知識全部講解完。教會學生如何應對考試,很是受用。從改革和發展來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以探究式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現代型的這堂課是作為示范課,我覺得小瑕疵的呢還是之前提到的教師的口頭語較多,但是她跟學生的互動很好,在學生回答后也能及時的反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堂新授課,是不是在最后總結一下該堂課的所有內容,幫學生回顧總結一下,另外布置課后習題也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一堂較為完整的課堂,需要有這些的環節。當然這堂課還是挺讓我眼前一亮的,地理教學環境先進,這在很多地方還都沒有的,這個是很不錯的,之前去聽公開課有幸接觸到數字地球,確實挺好的,很直觀,把那種用圖片,用地球儀不能展示出來的地方,我們可以看的很清楚,也會很有興趣的去聽。這也是一種吸引學生的方式。通過反復的看這兩個教學視頻,給我一個很深的感觸,傳統講授型,教師教的很多,教的很用力,學生要接受的也多,整個課堂停下來,感覺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也辛苦,教學氛圍并不輕松。而現代探究型,給我的感覺是,從一開始,教師就很輕松的把學生引導到課堂中,其中的環節設置,互動,活動探究都很輕松,有一種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也輕松,而且內容也不少,用一句總結,一個叫事倍功半,一個叫事半功倍。這是我對這兩個視頻的一些個人看法,其中一些好的值得我去學習,如何去把控好整個課堂,既不會說沉悶,又不會很亂的,這一點是需要技巧的。
那么從這兩個視頻的對比,我得出一些經驗。現在的一些探究式活動教學,情景教學,包括借助多媒體教學,其實是時代的進步,造就我們可以不斷地在教育中進步。我們不該回避它,也不需要神化。其實只要將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這些與地理學科特點有機的結合,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也許會對未來地理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其結合好,而不是去想它會有哪些問題而不去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才好解決問題,這不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作者簡介
萬芬風(1990-),女,漢族,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碩士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地理教學論。